修定寺
修定寺
修定寺塔,塔身表面塗一層桔紅色,當地群眾稱為“紅塔”。此塔建於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到元十年(794年),故稱為“唐塔”。該塔通高近20米,由塔基、塔身、塔頂三部分組成,塔身四壁高9.3米,寬8.3米,構圖為幔帳雕飾,是一座單層磚砌外壁鑲嵌浮雕磚的舍利塔。1982年2月23日,國務院公布其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修定寺
修定寺
塔身四壁面用模製的菱形、矩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五邊形,以及直線和曲線組合而成的各種型制的雕磚共3775塊,圖案計76種,鑲嵌面積達300平方米,不留一處空白。圖案有佛像、弟子、菩薩、力士、武士、天王、仕女、飛天、伎樂、青龍、白虎、猛獅、大象、天馬、巨蟒、各種花卉、彩帶。塔頂為紅、黃、綠三彩琉璃構件。全身鑲嵌高浮雕磚,遠看猶如一座華麗壯觀的方轎。
這些構圖別緻的外壁浮雕磚與內層承重磚用榫卯相套和犬牙交錯的砌築方法連為一體,結構科學,堅固耐久,歷時1200餘年仍巍然屹立,內外無損。
據碑文記載,明成祖第三子朱高燧封於安陽時,曾把修定寺作為趙府的香火院,塔頂乃朱高燧派人所督修。修定寺塔造型古樸壯觀,結構科學堅固,圖案裝飾匠心獨運,雕刻工藝精巧雅緻,不僅是我國古塔中的愧寶,而且也是唐代磚刻藝術的珍品,它以鮮明的特色,精堪的工藝和巨大的史料價值被列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