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府街

南京市秦淮區下轄街道

常府街位於南京市秦淮區太平南路東側,西起太平南路,東至龍蟠中路,連接瑞金路,因明初開平王常遇春府在此而得名。楊公井以東的西牌樓,即常遇春府之西牌樓。

歷史沿革


常府街
常府街
朱元璋對於開國功臣,特別是六個王比較尊重,在明朝建國后,就在南京城中擇地為他們建造府第,於是便為常遇春興建常府,還蓋了花牌樓,以此來表彰其豐功偉績。而府邸和牌樓的所在,便取名為“常府街”、“花牌樓”等,牌樓外之橋,也取名為“門樓橋”。常遇春死後,贈中書右丞相,因他攻克開平,建有奇功,又追封“開平王”。這就是常府後來為什麼又叫“開平王府”的由來。
清代道光年間,由於在此值班的更夫在巡邏中認真負責,巷裡一直沒有發生過殺人搶劫之事,太守李璋煜為表彰其勤於職守的精神,曾將此地更地名為“雍睦里”。但可惜的是,光緒年間到處兵荒馬亂,一代名將常遇春的府邸就在無情的大火中灰飛煙滅。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常府街很狹小,大概只有五六米寬,馬路的兩邊是煙酒店、裁縫店、鐵匠店等各種各樣的雜貨店,街上做糖稀的師傅用糖漿做出兔子、小狗、老鼠等各種各樣的圖案,五分錢一個糖稀,四分錢一根冰棒。
常府街上的江蘇省揚劇院是一棟五層高大樓,附近是一片居民小區。在民國時期,附近的復成新村是一片國民黨高級將領的別墅區,趙朴初家的趙公館以及李鴻章公館都在附近。
如今的常府街兩側周圍大都是現代風格的建築,兩邊大多是商業用房,有銀行、商店、美食、服裝等,馬路是新修的,樓房是新蓋的,住在這條街上的人也是來來往往,不斷變更著,歷史的印記在這條街上已經看不出來了。歷史的車輪不斷向前滾動,車轍所碾過的痕迹在風雨的洗刷下,漸漸地消退。
常府街東面有一座寬大的公路橋叫做復成橋。《洪武京城志》記載:“既壞而復成之,因之名焉。”這表明復成橋在明朝以前就已經有了。而復成橋之所以聞名,是由於明朝時附近有一個規模宏大的軍火倉庫——復成倉,但它卻隨著明朝的滅亡一起湮滅了,但復成河卻一直保留了下來。對於復成橋的來源還另有一種說法:復成橋原來叫浮成橋。據說這橋還沒有建好的時候,朱元璋要從那走過,因此手下就用木板在上面搭了一個平的橋面,因此就叫做浮成橋,直到建國以後,浮成橋還一直在用,直到1993年才改成平面橋。

文化


常府
常府街因常府而得名。常府的規模甚大,僅常府花園中的大小池塘就有九個,號稱“九連塘”,今楊公井南尚留有九連塘這個地名。常府的牌樓十分壯麗,上刻各式花卉紋飾,故被人們譽為“花牌樓”。這花牌樓,離明朝皇宮不遠,是一個繁華所在。就拿書鋪來說,當時一家挨著一家,是人文薈萃之地。花牌樓在清代還完整保存,直到上個世紀三十年代馬路擴建時拆掉,如今已成了太平南路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