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利鎮

雷州市轄鎮

英利鎮位於雷州市最南部,面積265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18.3萬畝。下轄28個管理區,132個自然村,有資料顯示,總人口86995人(2017年)。鎮址在英利圩,距雷城49公里。英利鎮坡地多,土質肥,適宜種植各種經濟作物。

全國千強鎮排行959名。

歷史沿革


鄉鎮一角
鄉鎮一角
英利鎮菠蘿、劍麻的面積和總產量均居全市第一。菠蘿種植3.58萬畝,年產菠蘿4.3萬噸,這裡的菠蘿產量高,品種優,味道美,是罐頭製品的良好原料。種植劍麻2萬多畝,年產麻絲350多噸,地氈、棕繩等13種劍麻製品遠銷東南亞及俄羅斯;甘蔗8.5萬畝,工業產量24萬多噸。鄉鎮企業有東溪發電站、機磚廠、多家菠蘿罐頭廠、劍麻製品廠和紅木工藝廠等,英良1000公頃鹽場。青桐洋儲有含量豐富的硅藻土礦,蘊藏量佔有全市的二分之一。位於新村附近的英峰嶺,山清水秀。風景獨特,是古今聞名的雷陽八景之一,是旅遊的好去處。207國道橫穿英利,是大陸至海南的必經之路。
英利鎮土質肥,適宜種植各種經濟作物。菠蘿、劍麻的面積和總產量均居全市第一。菠蘿種植5萬畝,年產菠蘿4.3萬噸,種植劍麻2萬多畝,年產麻絲480多噸,英利鎮依託菠蘿、劍麻等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強化工業主導地位,各類民營企業風生水起,蓬勃發展。
英利鎮民營企業發展迅猛,新上馬項目民營企業達9家,形成了菠蘿系列產品、雜果系列產品、水產系列產品、蘆薈系列產品、劍麻系列產品和澱粉加工產品等6大加工系列,形成區域優勢明顯的民營企業集聚群和完整的產業鏈。農產品加工民營企業42家,年產值達3.2億元,僅菠蘿系列產品年產值就達3.2億多元。英利鎮民營企業穩健持續發展反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推動農業產業化進程。一業興,百業旺。民營經濟發展的同時,解決了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完善好就業和勞務輸出社會系統工程,拉動旅遊、運輸、旅業、飲食等相關行業的發展,達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英利鎮素有“菠蘿之鄉”之美譽,擁有美好的發展前景和廣闊的空間。青桐洋儲有含量豐富的硅藻土礦,蘊藏量佔有全市的二分之一。鷹峰嶺山清水秀,風景獨特,是古今聞名的雷陽八景之一。
調整政策創新制度
市場瞬息萬變,管理部門必須及時作出機制性政策調整。
“一放就亂,一管就死。”是國內干預市場行為的通病,備受爭議。英利的應對秘訣是:以扶持為中心,創新制度,體現政府、農民、企業利益一體化。
——成立了工業經濟領導小組,並實行掛鉤扶持,規定每名班子成員掛點一兩家重點民營企業,及時掌握最新的市場變化,研究出台強有效的應對性措施。迅速協調金融部門給企業流動資金“輸血”,促成企業的並股併購。
——實施優惠政策,降低工業經濟發展的“門檻”。對新辦民營企業給予各種優惠。成立了廣東寶達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在這家上市公司的先進管理模式的帶動下,英利鎮各企業都得到促進提高。
——以市場為導向,積極為企業提供信息服務。定期召集各企業負責人召開農產品產銷分析會外,由鎮農業辦牽頭成立了信息服務小組,對菠蘿、劍麻等加工產品市場進行全方位、多渠道的調查和分析,幫助企業研究制定產銷策略。
——支持企業成立了菠蘿罐頭加工企業協會。通過協會協調好各企業之間的關係,避免了惡性競爭行。
——引導民營企業走“科技興企”之路,打造自己的品牌。同時,利用廣東省科技專業創新試點鎮的有利契機,利用生產力促進中心的平台,積極為企業提供相關技術信息,邀請有關技術專家到企業進行實地指導,幫助加工企業搞好技改挖潛,不斷開發新產品。

代表人物


程庚(1900-1926年)號烈保,英利鎮英利圩人。1921年為逃避土豪謀害到香港做長工,1925年參加著名的省港罷工后,於廣州加入中國共產黨。10月,任國民黨中央農民部農運特派員,南下徐聞、海康,致力於農運工作。1926年2月,任徐聞縣黨部籌備委員,兼管農運工作;4月,任中共海康縣黨支部委員,9月10日慘遭國民黨秘密殺害於雷城。他被害后,雷州農民遊行示威,《中國農民》發文聲討國民黨,省農會舉行追悼會。12月11日,中共廣東區委常委、軍委書記周恩來發表《現時政治鬥爭中之我們》一文,援引程庚事件,揭露國民黨右派的罪行,高度讚揚他的革命精神。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從地理地質地貌上看,英利鎮在雷州半島腹部。所有土地為古火山遺跡,地形變化莫測。有峭壁直立,古樹古藤密布的古火山鷹峰嶺,有成為洋田的古瑪珥湖田園,有怪石堆壘古木遮天的響水灣等等。

文化


英利鎮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先民們便在那裡繁衍生息,因而遺留下一批內涵豐富的歷史遺跡和大量價值連城的歷史文物。英利博物館是湛江地區首間鎮級博物館,館藏500多件。文物分列為岩石、石器、石雕、木雕、陶瓷、服裝、錢幣、書畫八大類。英利博物館中的文物,不僅是研究半島地殼形成和變遷及史前文明的珍貴實證,更反映雷州人在各個歷史時期文化崇尚和習俗,尤其是神情各異的石狗,更是形成雷州石狗文化的重要構成。

特色美食

英利燒豬
廣東省雷州市(舊稱海康縣)英利燒豬皮色光滑,又香又脆,肉質細膩,又嫩又滑,香潤可口,是餐桌上一道美味。幾百年來,它以“純天然,無污染,是綠色食品”為賣點,引得不少外地遊客慕名前來品嘗。
英利人對燒豬取料和製作十分講究,他們一般選購40—60公斤重量本地放養的生豬,這種生豬在農家吃的是番薯、木薯、玉糠等熟飼料,爬到村邊的山坡上吃的是青草嫩葉,有的甚至用嘴拱挖泥土裡的蚯蚓、蝸牛等細小動物咀嚼,以補充其體內所需要的磷、鉀、鈣等礦物質。所以這種豬肉肉質結實,纖維精細,脂肪較少,營養豐富,酥香可口,且這種豬餵養6—7個月,個頭較小,易燒烤加工,易出售。
挑選後生豬提前進圈欄3—5天,宰殺前趕著豬急繞豬欄走數十圈,使其血液流遍全身後立即宰殺放血,即利於脫毛,又使燒烤時皮色鮮美,然後將開膛破肚加工整理好后的光豬弔掛起來,晾乾水跡,清肉體里的澀水,約1小時后,燒豬師傅將配製的五香粉、姜、蔥、蒜、鹽、醋、糖、味精等佐料按一定比例調配后,再加上線性正白米酒塗抹在豬肉體各個部位,等漿料浸透肉體1小時后,再用毛刷醮蜂蜜均勻地塗抹在即上爐的豬皮上,把腌制好的光豬吊下爐中燒烤,將紅泥漿封實爐口,還用一口鐵鍋反蓋爐口頂端,燒烤師傅憑著豐富經驗,用鼻聞烤爐中發出的氣味,就知道爐中的豬燒烤程度。
當時間一到,就將燒豬從爐中抬出,一頭色、香、味均佳的燒豬頓時呈現在食客的面前,人們無不垂涎三尺,吃起來嫩滑爽口,豬皮酥脆留香,有“原汁原味”的口感。

社會


蒲公英助學社
蒲公英助學社社徽
蒲公英助學社社徽
蒲公英助學社是一個致力於在廣東省雷州市英利鎮給中小學生在寒暑假期間提供義務助學的愛心組織,是一群充滿愛心、熱愛故鄉的大學生於2010年發起,作為有志於教育、有志於家鄉發展的年輕人,他們充滿激情,昂揚向上,給自己的義教團體起名蒲公英助學社,正是希望愛心像蒲公英一樣飄揚、傳遞,在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中傳承,同時也寓意著這些年輕人,雖然力量像蒲公英一樣微弱,無法在社會的滾滾浪潮中主宰自己的未來,明天也許就飄向陌生的遠方,但是他們就像蒲公英一樣堅強,一樣綿長,哪裡有蒲公英,哪裡就有延綿不絕的愛,哪裡有蒲公英,哪裡就有永不泯滅的希望。
社團宗旨:愛心助學,知識強鎮
社團理念:播撒希望,與夢飛翔
蒲公英助學社的名稱含義
蒲公英的花語是停不了的愛。志願者就如同飛翔的蒲公英,帶著學子們接受的愛與關懷努力回報著家鄉。雖然是微小的個體,卻力量綿長。只要有微風,蒲公英就能飛翔。
而這風,就是助學社的宗旨——愛心助學,知識強鎮。
社團原則:公共利益為先的公益性,接受社會監督的開放性;人人平等、因材施教、有教無類。
蒲公英要延續良好的學習態度,培養恰當的學習習慣——激情奉獻,拓展教育。
往屆活動內容回顧:
2011年1月19日至29日,在雷州市共青團委,英利鎮政府的關懷下,在社會各界熱心人士的幫助下,英利鎮大
學生志願者組織蒲公英助學社成功舉辦了第一屆大學生義教活動,第一屆“情滿菠蘿之鄉,牽手英利學子”學長學習經驗交流會和第一屆“心繫學子,感恩英利暨新年”晚會。助學活動受到社會各界的贊同與支持。
第一屆蒲公英志願者集體照
第一屆蒲公英志願者集體照
第一屆蒲公英志願者集體照
第一屆蒲公英志願者集體照
2011年8月1日至15日,蒲公英助學社再次攜手全國8省43所高校150多名熱血大學生、同濟大學、暨南大學、華北電力大學韓國清州大學學生、中山大學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三下鄉隊伍以及AIESEC國際支教隊伍,協同在紅土地開展並圓滿完成了第二屆義教助學的一系列活動:分別為“愛心獻給學生,青春奉獻社會”助學活動;“馥郁書香——流動圖書館”讀書分享活動;“快樂學習,陽光生活”趣味運動會;“同走過的路,同享得與失”優秀學子經驗交流會;“手擎知識火炬,照亮你我他”高校及專業諮詢會;“濃濃鄉情,深深友情”蒲公英部門聯誼活動;“愛心暖人心,奉獻最快樂”義賣及各類宣傳活動;蒲公英助學社"紅土之旅"攝影大賽;“星星之火來牽手,黃昏家訪送溫情”捐贈送關愛家訪活動;“愛心灑紅土,夢想博蒼穹”文藝晚會及助學成果展示活動。
英利鎮
英利鎮
2012年1月10日至20日,蒲公英助學社攜手100多名全國各高校大學生志願者開展了“愛心溫暖寒冬,知識傳遞夢想”助學活動;詩書蒲公英,快樂圖書館”讀書分享活動;“參與、競爭、合作,少年、意氣、風發”趣味運動會;“愛行千里,相約英利暨新年”晚會;並與鎮政府在大年初三舉辦了以“恭賀龍年迎新春,聯誼足球秀風采”為主題的足球比賽。
風向標社會實踐隊
風向標實踐隊隊徽
風向標實踐隊隊徽
風向標社會實踐隊是一支來自嶺南師範學院基礎教育學院的學生愛心三下鄉學生團體。風向標實社會踐隊成立十餘年,暑期常年駐紮在雷州烏石進行義教活動,2017年暑期在英利鎮中心小學開展為期10天的暑期義教活動,吸引本地報名參加學生百餘名。
2017年暑期由30名嶺南師範學院基礎教育學院的師生組成的風向標實踐隊來到英利,主要接收五六年級的學生,總共建立4個班級。上午主要開設語文、數學、英語、政治等課程,下午分為第二課堂興趣班,總共開設興趣班4個:手工班、書法班、音樂班、手語班;興趣班下課後便是戶外遊戲活動,志願者和學生們一起玩遊戲。
風向標實踐隊2017年暑期第一次來到英利鎮中心小學下鄉義教,風向標實踐隊的隊員們本著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專註學生的個性發展,致力於為學生帶來快樂和知識。
風向標實踐隊暑期三下鄉成果展示
風向標實踐隊暑期三下鄉成果展示

人口民族


總人口61511
32759
28752
家庭戶戶數12641
家庭戶總人口(總)61076
家庭戶男32474
家庭戶女28602
0-14歲(總)22259
0-14歲男12013
0-14歲女10246
15-64歲(總)36133
15-64歲男19243
15-64歲女16890
65歲及以上(總)3119
65歲及以上男1503
65歲及以上女1616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60332

獲得榮譽


上榜“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經濟


綜述

2017年,全鎮完成生產總值21.33億元,比增10%;規上工業增加值10115萬元,比增6.1%;固定資產投資2.72億元,比增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3億元,比增13%。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40元,比增8%。農業經濟出現新態勢全年完成農業總產值9.31億元,比增5%。工業發展出現新突破全年完成第二產業總產值2.69億元,比增6%,其中規上工業增加值10115萬元。“水果、水產、飲料、劍麻、澱粉、包裝加工、石材、容器”等八大加工體系不斷發展壯大,其中伊齊爽、旺佳等8家網報龍頭農產品加工企業去年共實現總產值約4.587億元,同比增長9%,菠蘿罐頭產量實現連續5年均居全國第一。年產值2000萬元以上規模工業企業增加至8間,佔全市上規模企業(61間)約八分之一。第三產業出現新景象全年完成第三產業總產值8.98億元,比增12.5%。 
2018年入圍全國千強鎮,排名959名。八大農業版塊“甘蔗7.5萬畝、菠蘿5.5萬畝、香蕉2.2萬畝、北運菜3.3萬畝、水稻3.1萬畝、劍麻9千畝、藥材6千畝、水產養殖1萬畝”、八大加工體系“水果、水產、飲料、劍麻、澱粉、包裝加工、石材、容器”、八大消費市場“房產、餐飲、批發、零售、旅業、快遞、裝修、旅遊”等“3個八”經濟體系不斷發展壯大。菠蘿罐頭年產量持續位居全國第一,全鎮經濟發展邁入快車道。一是在全國第四次經濟普查工作中,共完成法人單位610個、個體戶2565個的信息採集。二是年產值2000萬元以上規模工業企業增加至10間,佔全市上規模企業約六分之一。三是廣東省現代農業雷州市菠蘿產業園項目全面啟動,收回土地1490多畝,現已完成土地清表工作,園區規劃編製有序開展。四是華英集團與市政府簽訂框架合作協議,計劃投資30多億,落戶產業園,16家菠蘿產品加工企業向我鎮發出入園意向,特色產業發展勢頭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