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萬人冢的結果 展開

萬人冢

萬人冢

海門“萬人冢”位於潮陽區海門鎮蓮花峰公園內,屬大型冢墓。墓中埋葬著海門失陷時或死於日軍屠刀下、或被困餓死的死難同胞一萬一千多人的屍骨。

1941年8月,日軍登陸侵佔海門,即封鎖海門港口,漁船均受破壞,漁民無法謀生,加上日軍實行物資統制,據不完全統計,海門同胞死於饑饉及遭殘殺者,有三萬多人。“萬人冢”埋葬的,只是死難同胞的一部分。

萬人冢現有墓亭一座,長為6.5米,寬3.2米,高3.1米。石刻碑文:“海門陷倭癸未夏死難同胞之墓”。輓聯為:“創痕留史乘,怨氣擁風濤”和“撫今思昔此恨綿綿,氣吞胡羯志切復仇”,“警醒蘿夢誓雪國恥,喚起國魂發奮圖強”。墓區約500平方米。近年來幾經修葺,已成為潮陽市一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83年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古戰場


大理古城,以其自然地勢十分險要,龍尾關獨擋南方一面,自古便有“上有上關,下有下關,東有洱海,西有蒼山”之說。當然,在有現代化武器的今天,這些險要,並不就足以防攻取勝。但在使用刀矛的古代,情形就不一樣了。現在下關(即舊時龍尾關)西洱河南岸的開闊地,曾經是古代的戰場。在市區東面八公里的橫斷山下,有一個隆起的大墓堆,這是一千多年前留下來的萬人冢。公元751年劍南節度使鮮於仲通,率領六萬浩浩蕩蕩的大軍,從四川出發,到大理征討南詔,大兵爬完紅岩定西嶺坡,進入鳳儀,滿以為旗開就能得勝,雄赳赳蛇似的隊伍,鑽進了飛來寺埡口。山上的南詔伏兵,眼看到隊伍已經全部進完,一聲牛角號響,千軍萬馬從山上奔襲下來,堵死了埡口退路,殺得眾軍措手不及,要往後撤退路已堵死,另一面是碧波連天的洱海,中原士兵不諳水性,除了鮮於仲通和少數逃脫外,六后經歷了多年戰亂,仍然保護下來。
逃脫一死的鮮於仲通,和其它殘兵敗卒,.一路風聲鶴唳,日夜兼程派人回朝廷察報。到下的對候,正是皇帝大慶壽誕,此時此刻不能有憂事驚擾,於是國相楊國忠,哄上瞞下把戰敗報成戰勝,並且到處結綵張燈,慶祝征南勝利,昏庸的皇帝頒旨嘉獎,豈知,被嘉獎的將士,白骨已經堆起了萬人冢。
以後,南詔勢力一天天壯大,越過大渡河開拓疆土,唐王朝又於公元754年,派成都留候李宓,率十萬大軍南征大理,一路上穿越窮山惡水,已經疲憊不堪,南詔正闊羅鳳藉助有利地勢,發揮了以逸待勞的戰術,待十萬大軍,全部進入了龍尾關下,鼓聲大作,城門大開,城內士卒,配合出上伏兵,三面央擊,直殺得天昏地暗,李宓的兵將,死的死,投的投洱海,包括李宓本人和他隨軍代去的兒女,一個也沒有逃脫。

墓碑


萬人冢
萬人冢
現在的下關紫雲街,鴛浦街,就是當年的古戰場,當地群眾一直流傳著仍然叫“戰街”。市中心的萬人冢,就是李宓和他的十萬將士的白骨堆。後人立了墓碑,大理石上刻寫著: “大唐南征將士之墓”。明洪武年間,雲南點兵官鄧子龍,來到下關,題
詩萬人冢,刻在石頭上,立予冢前。
唐將南征以捷聞,誰憐桔骨餓黃昏?
唯有蒼出公道雪,年年披自吊忠魂!

征討南詔


唐王朝兩次發兵征討南詔,其中有這樣的原因:
唐開元26年(公元733年),南詔詔主皮羅闊,統一了六詔,建立了以大理為中心的南詔國,以後一直向唐王朝稱臣納貢,受其冊封,每年派學生到內地學習接受先進的漢文化。中原地區的僧尼,也不斷來南詔講經傳教,一些手工藝人,同時進入大理,與白族工匠,互相傳授技藝,補其不足;來往不斷的商賈,繁榮了貿易。照例南詔王都要在一定時間,攜帶妻室,帶上價值昂貴的珍寶,稀有的地方特產,進京朝見,開創了和睦的民族團結氣氛。南詔的興旺發達,對於鞏固邊防,保衛疆土,防止異族入侵,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但事出意外,閣羅風帶了妻室貢品往中原朝見,、途經姚州拜見朝廷命官姚州都督張虔陀。張虔陀對南詔十分苛刻,敲詐勒索,又行為不端,閣羅鳳忍無可忍,起兵反抗,打到姚州燒了都督府,殺死張虔陀。唐王朝不問情由,誤聽奸臣楊國忠的讒言,派兵征剿,從此把一直是和睦相處的唐南關係,蒙上了陰雲,克到唐元貞lO年(公元794年)唐派出使者崔佐來到大理,與南詔王異牟尋會盟於點蒼山,失和了四十二年的和睦團結,重又得到修復。

民族團結統一


大理白族人民,除了把兩次南征戰死的將士白骨堆起萬人冢,又在李宓戰死幾百年後,在風景秀麗的點蒼山斜陽蜂下,為他塑像,建造廟宇,供奉香火,可見民族的統一團結,始終是根深葉茂的。
現在游者到了大理,還可以見到萬人冢,和為李宓而建的將軍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