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0條詞條名為泰山廟的結果 展開
泰山廟
天水市秦安縣泰山廟
泰山廟古建築群,又名鳳山,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城東鳳山上,建築面積17000平方米。鳳山是從大地灣附近的九龍山向西延伸的余脈,其形似鳳凰雄峙秦安縣城,故名鳳山。
泰山廟
從前山門而上依次是:財神殿、東嶽泰山殿建築群、蓬萊閣、魯斑殿建築群、五台觀建築群、碑林、三法宮、玉皇殿、三清殿、邀月亭和太白樓。全山有樹齡在300年以上的古柏32棵、石碑12塊、儒、釋、道三教塑像63座,大量的彩繪壁畫,明清迄今的秦安名人和全國書法名家為鳳山題寫楹聯牌匾41副。被譽為"隴上鐵漢"的清代邑人安維峻詩讚曰:"洞天高處是,煙井望中多"。為研究考察泰山廟的歷史文化,提供了很好的第一手參考資料。歷史的發展,形成集傳統、宗教、民俗、建築、雕塑、自然風光為一體的獨特的鳳山文化。建於乾隆十四年的蓬萊閣,成為景區標誌性建築和古城秦安的文化象徵。
泰山廟
最前端山咀處是財神洞,為上山之曲徑,洞口書“霞觀疊雪”四字。過洞,頂上有財神廟。
第一台階,有東嶽天齊廟、福神廟和蓬萊閣。東嶽天齊廟(泰山廟),雕樑畫棟,富麗堂皇,為泰山廟建築群之冠。據現存的石碑記載,廟宇落成於清同治十一年(1872)廟門為牌坊形建築,上書“天齊廟”三字;廟內主體建築東嶽大殿,採用不模前後廊式建造。殿前建有抱廈,兩廂配以齋舍;院中復建抱廈,並有一座精巧玲瓏的四面坡過廳,直通東·岳大殿;廳的棟樑飛檐大都雕飾著彩色花紋,色彩絢麗,古樸典雅,規模宏大。院東為福神廟。殿後是蓬萊閣,聳立在一長方形的台基上,為乾隆十四年(1749)秦安知縣蔣允創建,閣高三層16.7米,為重檐歇山頂樓閣,牙檐高啄,最為峻麗。殿西有通天門,為上山之大道,拾級面上,過門可至第二台階。
第二台階,中有甫道,東邊建有洞賓廟,西邊建有山神廟和魯班殿,殿前有抱廈。整個建築層次布局諧調,各俱異姿。
泰山廟
第四台階有三清宮,現僅存一大殿,附屬建築物均已被毀:。
第五台階有玉皇廟,規模宏偉,大殿尚存。
第六台階有老君廟,今已無存。
泰山廟自創建以來,歷代都有修繕。
清代數次遭破壞后重建:康熙五十一年 (1712)邑人閻必正等重修;同治六年 (1867),難民避泰山廟內,用火不當被焚后,同治十一年 (1872)又重修,規模初具。
民國9年 (1920)大地震后又修繕,廟貌有改變。
1979年,秦安縣革委會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1983年至1989年,縣財政共撥款6.77萬元,用於泰山廟的維修。
1985年4月26日,縣文化館發出 《 關於資助修復泰山廟的倡儀》后,廣大群眾、縣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群眾團體積極捐款。截止1989年底,連續5年時間,共捐款1.855萬元修復泰山廟,使全廟煥然一新。廟內重修了登山石階通道和殿宇,第一台到第二台的雨道全是用條石鋪砌的狀如“之”字形的盤曲台階,兩邊還建有水泥嵌花欄桿和乳白色華燈。廟內安裝卜了水電設施,新植松柏、冬青花木。殿宇內大都新塑有精美的佛像,牆壁上新繪有書畫,書寫遒勁,畫工精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