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維峻

清代著名諫官

安維峻(公元1854年-公元1925年),字曉峰,號盤阿道人,甘肅秦安縣人,清代著名的諫官。

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中為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1893年任福建道監察御史。中日甲午之戰前夕,支持光緒皇帝為首的主戰派,連續上疏六十五道,最著名的是《請誅李鴻章疏》。1894年上《請明詔討諉法》。1899年後,安維峻主講隴西南安書院,在家鄉辦學,辛亥革命中任京師大學堂總教習。總纂《甘肅新通志》(100卷),著《諫垣存稿》《望雲山房詩集》等5部。

人物生平


仕途坎坷

同治十二年(1873),他十九歲時,應試考取第一名,得拔貢生,以七品小官在刑部供職。
光緒元年(1875)8月,左宗棠以陝甘總督資格。
光緒六年(1880年)二十七歲中庚辰科進士,任翰林院庶吉士,后授編修。他氣質清廉,品性耿直,不阿權貴,不結朋黨,仕途不暢。
光緒十九年(1893年),任都察院福建道監察御史。

直言進諫

時正值中日甲午戰爭前夕,對日本軍國主義的入侵,清王朝內部發生了嚴重的分歧。光緒皇帝主戰,慈禧太後主和,鬥爭很激烈。當時掌管軍政外交大權的直隸總督李鴻章是慈禧太后的主要支持者,主和派的中心人物。安維峻面對國家民族危亡,出於憂國憂民,不顧個人安危,與投降派展開了堅決的鬥爭。他以都察院福建道御史諫官的合法地位,在十四個月的任職內接連給清政府上呈奏疏六十五道,直接呈奏光緒皇帝的有六十三道。他對
安維峻書法作品
安維峻書法作品
嚴重的民族危機,不顧個人安危,義正辭嚴地抨擊了慈禧太后、李鴻章等主和派賣國投降的罪行。
光緒三十年(1894年)12月,奏請光緒皇帝《請誅李鴻章疏》,憂國憂民,激昂慷慨、激動人心,聲震天下。這份奏章中,列數了李鴻章禍國殃民的罪行,斥責李鴻章平日挾外洋以自重,正氣凜然地提出:殺李鴻章以振奮人心。他義正辭嚴地指責了慈禧太后聽信賣國奸臣李鴻章與太監李蓮英干預朝政、專權誤國的醜惡行徑,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慈禧牽制光緒皇帝行使國家政權的隱私。安維峻的這道奏章,震驚了當時的朝野。慈禧閱后,勃然大怒,立下諭將安維峻交刑部嚴加懲處。光緒皇帝惟恐慈禧太后藉此大興豐獄,大開殺戒,殺害主戰派的愛國志士,有意保護安維峻,但又愛莫能助,便在當日果斷地以皇帝身份頒發了一道聖旨,營救安維峻的生命。但他又怕慈禧加責袒護之罪,便立即召集大臣共同商議,把處分安維峻的決定奏請皇太后定案。最終將安維峻革職發往張家口軍台,效力贖罪,始免除了安維峻的殺身之禍。

編書育人

光緒二十五年(1899),也就是遭流放五年後,安維峻被釋回鄉,先在隴西南安書院主講,後於家鄉辦學修道。
光緒三十四年(1908),應聘總纂《甘肅新通志》共100卷81冊。
辛亥革命前夕,任京師大學堂總教習,撰寫《四書講義》四卷。
宣統三年(1911),復歸故里,在此期間,也就是他的余年裡,整理刊印了《諫垣存稿》四卷、《望雲山房詩集》三卷、《望雲山房文集》三卷等詩文集。
民國十四年(1925),安維峻終老於家鄉柏堂山莊,享年七十二歲。

個人作品


著述

《游崆峒題》
《請誅李鴻章疏》
《諫垣存稿》
《步楊忠憨公韻率成五古二首》
《四書講義》

詩作

《詩文雜集》
《望雲山房詩集》
《望雲山房文集》

史籍記載


《清史稿》

人物評價


史書評價

《清史稿》:維峻祟樸實,尚踐履,不喜為博辨,尤嚴義利之分。歸後退隱柏崖,杜門著書,隱然以名教綱常為己任。每談及世變,輒憂形於色,卒抑鬱以終。

歷代評價

魯迅先生:盛讚他是“中國的脊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