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包樹
桑科波羅蜜屬植物
麵包樹(學名:Artocarpus incisa(Thunb.)L.)桑科常徠綠喬木,高10-15米;樹皮灰褐色,粗厚。葉大,互生,厚革質,卵形至卵狀橢圓形,兩面無毛,表面深綠色,有光澤,背面淺綠色,全緣;葉柄長8-12厘米;托葉大,披針形或寬披針形,黃綠色,被灰色或褐色平貼柔毛。花序單生葉腋,雄花序長圓筒形至長橢圓形或棒狀,黃色;雄花花被管狀,被毛,上部2裂,裂片披針形,花藥橢圓形,花柱長,聚花果倒卵圓形或近球形。
麵包樹
麵包樹
花序單生葉腋,雄花序長圓筒形至長橢圓形或棒狀,長7-30(-40)厘米,黃色;雄花花被管狀,被毛,上部2裂,裂片披針形,雄蕊1枚,花藥橢圓形,雌花花被管狀,子房卵圓形,花柱長,柱頭2裂,聚花果倒卵圓形或近球形,長寬比值為1-4,長15-30厘米,直徑8-15厘米,綠色至黃色,表面具圓形瘤狀凸起,成熟褐色至黑色,柔軟,內面為乳白色肉質花被組成;核果橢圓形至圓錐形,直徑約25毫米。栽培的很少核果或無核果。
原產太平洋群島及印度、菲律賓,為馬來群島一帶熱帶著名林木之一。中國台灣、海南亦有栽培。
麵包樹為熱帶樹種,陽性植物,生長快速。需強光,耐熱、耐旱、耐濕、耐瘠、稍耐陰。生育適溫:23-32℃。大株不易移植。
播種:種子可隨采隨播,半個月左右發芽,播種法約需6-8年結果。
壓條:採用高壓法,可在5-7月選擇2-3年生的健壯枝條環割或刻傷,然後用泥土包住傷口並用薄膜包裹,並澆透水,約3個月即可剪離母體定植。
分櫱:分櫱是將母樹產生的分櫱苗挖出另栽,形成一個新的植株;根插一般不常採用。
選擇陽光充足的地方,並在定植穴內施足基肥,如土壤粘重則需進行加砂改良。在生長過程中,會產生少量萌櫱,如不需要用萌櫱苗進行繁殖,應及早剪除,以防消耗養分。土質肥沃,則生長迅速。
植點密度為10米X10米,植穴規格為60厘米,施用有機肥作基肥。植苗宜在雨季初期進行。在適宜的條件下,實生苗2a內可高達2米,15天後達12米,移50a米高的幼樹在一年後可長至2米。幼樹的直徑每年可增加30厘米。
施肥可根據土壤的狀況進行,一般每年3-5次,以複合肥及有機肥為主,掌握薄施勤施的原則。
在春、夏、秋三季遇到乾旱天氣,注意補充水分。麵包樹成株不耐移植,如移植,應斷根及重剪后再移,並噴水保濕,新的枝葉長出后再正常養護。
麵包樹
以樹葉為目的產品的麵包樹林,需在雨季結束時進行修剪以控制樹形,增強萌發和提高葉子的質量。成熟的麵包樹一般不需要強度修枝,只需剪掉病弱和已經死掉的枝條,防止病蟲害的感染和蔓延,幼樹應在冬季落葉後進行修剪。
麵包樹
有一種毛蟲能夠吃該樹的葉子。有效防治棉鈴蟲幼蟲的方法有噴灑殺蟲劑,在幼蟲2-10天時將其捕獲,剪掉患部和除草等。防止污棉蟲、跳甲、天牛、毛蟲和可可盲蝽擴散的方法,主要是移去受危害枝葉。
麵包樹是一種木本糧食植物,果實富含澱粉,燒烤后可食用。烤制過的麵包果,味如麵包,鬆軟可口,酸中有甜,常被用作口糧。可以烤食。
麵包樹是許多熱帶地區的主食,玻里尼西亞人在航海探險時通常攜帶此樹的根插,以便在其他海島種植。果實澱粉含量非常豐富,食用前通常以烘烤或蒸,炸等方法料理,烹煮后味道與麵包和馬鈴薯相似。一棵麵包樹一年可結200顆果,是食用植物中產量最高的其中一種。
麵包樹還是各種物品的原材料。用麵包樹做的小船是薩摩亞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用麵包樹建的房子,可以住上50年;薩摩亞人甚至還用樹皮做繩子和各種生活用品。
木材材質輕軟而粗,亦可供建築使用,海島居民以此為獨木舟。麵包樹適合作為行道樹、庭園樹木栽植。中國南方有些公園種有麵包樹,只作觀賞用,北京某些花園裡也可見到。
食物名稱 | 麵包樹 |
含量參考 | 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
能量 | 103千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