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空中之城的結果 展開

空中之城

空中之城

恐龍滅絕了,猛瑪象消失了,它們留下了化石;印加人搬家徠了,他們留下一座空城:馬丘比丘。為尋找傳說中“消失了的城市”,美國探索家海瑞姆·賓漢姆及其探險隊於1911年6月24日來到了波濤洶湧的聖河—烏魯班巴河峽谷,在雲霧繚繞的山頂上,他們發現了已經被廢棄了近一個世紀卻依然雄偉壯麗的“空中之城”—馬丘比丘這座神秘的古城。

簡介


馬丘比丘位於印加王朝首都庫
空中之城
空中之城
斯科西北120公里處,是印加文明最後的遺存。它坐落在層巒疊嶂,高達2000米的安第斯山脈之間,烏魯巴姆巴河與兩座山峰間的盆地上,四周被崇山峻岭、懸崖峭壁所包圍著。周圍的群峰隱沒在雲堆之中,遠遠望去,給人一種虛幻縹緲的迷茫之感。

歷史


198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作為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公元11世紀,南美腹地的印加人以庫斯科為首都,建立了顯赫一時的印加帝國。印加人自稱是太陽神的子孫,有“黃金帝國”之稱。在西班牙人到來之前,那裡有一座座用黃金做成外殼的神廟,有數不清的金銀財寶。
16世紀,西班牙入侵者向印加帝國發動突然襲擊,處死了印加皇帝阿塔雅爾帕,掠奪了印加人的黃金和財寶。僅僅一年時間,印加帝國大廈轟然倒塌。相傳頑強抵抗的印加人陸續逃入安第斯山脈的幽深山谷,還將數千萬磅的黃金埋藏在安第斯山脈的一個秘密處所,建立了另一個宏偉的城堡,作為他們最後的避難所。但是,隨著這些避入深山密林的印加人的最後消失,這個避難所的全部秘密也被帶進了墳墓。印加帝國最後的居留地究竟何在?傳說中的古城和黃金藏在哪兒?這成了許多人所關注的重大謎團。西班牙的探險者們在庫斯科附近的叢林里和高山中到處搜索,又沿著印加帝國道路網反覆尋覓,但最終一切都是徒勞,並沒有發現任何線索。在經歷了無數次失敗之後,他們終於放棄了尋找。
300年過去了,傳說在時間的消磨中褪色,人們逐漸忘記了這個傳說中的城市。
1911年1月,美國耶魯大學研究拉美史的年輕學者賓海姆率領一支探險隊離開了秘魯境內的庫斯科城。他的目的是要找到名叫“維爾加班巴”的印加人的古老城市。賓海姆從歷史書籍中得知,維爾加班巴於1512年落入西班牙人手中。但是,該城的實際遺址卻一直未能找到。賓海姆決心要找到它。賓海姆和他的探險隊用幾匹騾子載著行李,沿著烏魯巴姆巴河向西南方向出發。他們5天大約才走了100公里。
到徠了7月份,眼看著這次探索又將以失敗而告終,賓海姆在無奈之下走進了另一條山路。在一位小旅店老闆的陪同下,賓海姆爬上了傳說中的太陽之河——烏魯巴姆巴河對岸的山腰。在那裡他們遇到了兩個印第安人,印第安人告訴他們,轉過山去就有一座古城。太多的失敗使賓海姆似乎已不敢抱太大的奢望,經過一番艱難的攀登,賓海姆和他的同伴來到了一些石頭牆邊,只見牆體都被蔓藤植物和青苔覆蓋著。
接著,他們又看到了一些用白色花崗岩建造的建築物,部分地掩映在蒼翠的草木中間。賓海姆驚詫不已,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呈現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個早已荒蕪、空無一人但極為壯觀的古城。古城全部用巨大的花崗石砌成,坐落在2450米高的懸崖之上,緊傍頂峰,氣勢磅礴。正如他後來寫道:“到處都是建造優美的石階檯面,約有一百多處。我發現自己面對的是印加最好的石工,幾個世紀以來,儘管這宏偉的建築被樹木和苔蘚所掩蓋,但是樹林和藤條的背後,那片陰暗的隱蔽地全都是巨大的白色的花崗石造的牆壁,全都經過仔細琢磨,精巧地砌在一起。”這就是後來舉世聞名的神秘古城——馬丘比丘。

遺跡不同之處


介紹

與別的印加帝國留下的遺跡不同的是,自從西班牙人征服印加帝國后,這座城堡被遺棄之後的幾百年間,湮沒於高山密林之中,一直沒被別人發現,因此也沒有遭遇西班牙人的破壞。馬丘比丘在印加語中意為“古老的山巔”。

精心規劃的規模

馬丘比丘遺址佔地面積約13平方公里,東北西三面緊挨峭壁。看得出來,古城是經過精心規劃的,而且設計古城藍圖的印加建築師們很可能在設計時使用了泥模或石模。這座古城的全部建築都用巨型花崗岩石塊壘砌而成,四周環繞著城牆。城內街道依山而鋪設,所有建築物都設置在不同的層面上,相互之間全部用層疊的石階連接,錯落有致。這是整個山城惟一供人出入的城門,居高臨下,形勢險峻。

物品齊全

空中之城
空中之城
馬丘比丘古城的建築物中既有供當地的顯貴們居住的房屋,也有在周圍農田勞作的普通人居住的民房。不同的是,顯貴們曾經居住的是用石頭構築的規模宏大、建造精緻的建築物,而當年的工匠和勞工則在古城中心以外的地方建有矮小的住房。這些粗陋的住房房頂都是用草鋪絮的,通常只有一間房來供全家人居住,8間的小房子里人們發現,古城中的農民在馬丘比丘附近開鑿山體修建成了頗為壯觀的梯田。為了防止土壤流失,他們在周圍還用石塊修造了圍牆。考古表明,印加的工匠加工打造金屬器皿和石器的技藝是很精湛的。他們把銅熔入錫,製造出一種叫做“青銅”的金屬。利用這種金屬,他們製造出斧、鑿和刀。他們還用一種叫做“閃長岩”的黑色堅硬的岩石打造出了鎚頭和刀具。他們還將一種稱為“綠色片岩”的石頭做成串珠。在馬丘比丘被發掘的墓葬有100多處,出土遺骨173具。在這些墓葬的陪葬品中,發現有銅鏡、一把手柄呈飛鳥形的刀、飲酒用的碗、別針、銅製的鑷子和裝飾性的刀具等器物。

“三窗神廟”


著名的“三窗神廟”是馬丘比丘最重要的聖地,一堵巨大石牆上三個窗口正對著安第斯山脈的層巒疊嶂,據說印加王朝的創始人就在那裡出現。城內設有用來測定時間的日晷,這件形狀奇特的石雕又被稱為“太陽神的拴馬樁”,它也是印加人崇拜日神的一件聖物。而馬蹄鐵形的日神塔是馬丘比丘舉行宗教儀式的地方,建塔的石塊個個精工細琢,而砌合之處幾乎沒有縫隙。日神塔下有一座皇室的陵墓,這是馬丘比丘古城最怪異的建築之一。在洞穴的牆壁上鋪著精心製作的石板,在穴內堅硬無比的岩石上,有雕刻出的寶座和凹室,至於這裡葬的是誰,目前無法說清。馬丘比丘的所有建築全都是用石塊砌成,石塊之間沒有任何黏合灰漿,全靠石匠用鑿子、鐵釺之類的工具鑲嵌起來,但石塊貼合得十分緊密,極為牢固。城中建有設計巧妙的飲水渠道,全城可供1500多人居。其中有好幾十塊打磨得十分光滑的巨石,重量絕對不下於200噸。人們發現,古城的建造者與現在的建築工人不同,他們不使用灰漿之類的黏合劑,相反,他們往往把石塊切割成各種不規則的形狀,然後再把這些石塊以各種角度連鎖拼合,就像拼接玩具那樣相??現有的巨石竟有33個角,每一個角度都和毗鄰的那塊石頭上一個相等的角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如此精密的工程,當初的石匠是如何設計,又靠什麼工具來加工它們的?更困難的是這些巨石的運輸,當時的印加人不但沒有這些運輸工具,而且不會使用車輛,他們怎麼能夠把這些巨大的石塊從600米之下的採石場搬運到高山上的呢?安第斯山脈的森林中有取之不盡的木材,但馬丘比丘的建造者們卻放著現成的木材不去使用,而偏要修建耗時而又費力的巨石建築,這又是為什麼?難道他們掌握了某種我們尚不知道的輕易地切割和搬運這些巨石的本領?更重要的問題是:這座古城是作什麼用的?以賓海姆為代表的一些人認為,它就是印加帝國最後的避難所。但另一些人卻認為,它只是賓海姆在尋找傳說中的印加帝國避難所時所發現的。除此之外,並沒有足夠的證據能夠證明這一點。那麼,它到底是為何而建造的呢?與之相關的問題是馬丘比丘建於何時?秘魯一些考古學家根據該城出土的陶器和金屬製品,認為該城大約建於15世紀。而德國學者洛夫·穆勒等人根據該城建築中反映出的“差歲”現象推測,其設計和建造是在公元前4000年~前2000年之間。兩種觀點年代差異懸殊,誰也說服不了誰。最後還有一個疑問:誰是馬丘比丘的建造者?一般認為,它是印第安人建造的。另一些人卻提出,那麼,為什麼生活在馬丘比丘附近的印第安人對這座古城的來龍去脈一無所知呢?馬丘比丘古城的石壁上刻著許多符號和標記,至今還沒有破譯,沒有人知道它們究竟代表著什麼。它真的是印加帝國最後的避難所嗎?雲霧繚繞中的馬丘比丘古城,始終披著神秘的面紗,每年考古學家都會有新的發現,但這些發現往往是解答了一些疑問,又帶來更多的疑問

太陽貞女之城


傳說

一個崇拜太陽並有著神秘宗教儀式的地方,在這裡女子被視為"太陽的貞女"。一個可以緬懷最近一次人類文明覆滅的地方。智利詩人巴勃羅·聶魯達稱讚馬丘比丘是"人類曙光的崇高堤防"。
在南美的一些地區,
空中之城
空中之城
人們認為神聖力量可以跨越時空,無所不在,因此代表亘古永恆的岩石,便成為與神聖力量溝通的媒介。人們因此建造各種紀念物以接近神聖力量。秘魯的印加馬丘比丘聖城遺跡就是南美洲最具神秘色彩的古迹之一。可以說,她不單是秘魯,也是整個南美洲的象徵。馬丘比丘帶給人們的不只是對神秘力量的敬畏,更多的還有對文明的緬懷之情。

終點

馬丘比丘是印加人聖谷的終點,位於秘魯境內庫斯科西北方80公里的安第斯山脈中,是沉睡了400年的印加古城,也是人與其環境和諧共存藝術的極致表現。馬丘比丘聖城建造於公元15世紀,建於狹窄的山脊上,俯視洶湧的烏魯班巴河。她被包圍在叢山中,且被覆蓋於濃密的叢林下達數百年之久,直至1911年才被發現。 "馬丘比丘"在印加語中意為"古老的山巔",當時是一座極為繁榮興盛的城市。印加人在此建立了農業,雖然地形險峻,但卻有完善的灌溉系統。除了農業區之外,城市還區分為上城和下城。近代考古學家也發現,馬丘比丘的建築似乎也記錄著太陽、月亮一年中的運行規律。然而,這個神秘的古王國,仍裹著好幾層不為人知的神秘面紗,現在尚無人完全了解這個城市的運作情形。

評價


"廢墟不會阻礙街市妨礙前進,現代人目光深邃,知道自己站在歷史的第幾級台階。他不會妄想自己腳下是一個拔地而起的高台。因此,他樂於看看身前身後的所有台階。"這是余秋雨關於廢墟的描述。也許,這也是我們嚮往或行走在馬丘比丘的理由之一。
馬丘比丘的沉默、收斂、隱秘以及逝去的光華,值得我們用自己的心靈來感受。 ——佚名
在馬丘比丘,你會感到歷史終於離你這般親近,彷彿伸手一抓,就是一把清新的古代空氣。
--曹兵武
我讚歎多少古人的智慧和熱血,留存在今日的殘垣石堆中?然而,當我們登上附近的山峰時,回望馬丘比丘,原來只是崇山峻岭裡面的一小塊。印加人的智慧是善用地形,還有上乘的建築技巧,可是與連綿無盡的群山相比,人的功業再偉大,也不過是微不足道。
--澤 優
馬丘比丘這座棄城,渾如一個夢!
--嘯 聲
我看見石砌的古老建築物鑲嵌在青翠的安第斯高峰之間。激流風雨侵蝕了幾百年的城堡奔騰而下……在這崎嶇的高地,在這輝煌的廢墟,我尋到繼續寫詩所必須的信念原則。
--巴勃羅·聶魯達
神鷹棲居的馬丘比丘
20世紀初,人們傳說在秘魯安第斯山脈的崇山峻岭中有一座神秘的古城。西班牙人在長達300年的殖民統治期間對其一無所知,秘魯獨立后100年間也無人涉足。400多年的時光,只有翱翔的山鷹一睹過古城的雄姿。
這就是今天的馬丘比丘印加遺址。

山谷中的神秘


從印加人的古都庫斯科到馬丘比丘,有一條專門為旅遊者建造的高山鐵路。它雖然全長只有幾十公里,但盤山過洞,曲曲折折,工程相當險峻。我們乘坐一列簡陋的旅遊列車,沿著這條"之"字形的盤山鐵路緩緩下行,感覺就像一條巨大的游龍,陷入到狹窄的山谷中,失去了任意飛騰的自由。車窗外,不斷地閃過一排排高大的熱帶仙人掌。這種景象,使人頓感周圍的群山,特別是那遠處頭戴銀盔的雪峰,恰似一群雄赳赳的武士,密密層層地列隊在藍天白雲之下,威嚴地守衛在這裡。一種名叫阿丘巴亞的植物,生長在陡立的山壁上。它形如扇狀,色彩繽紛,有碧綠的、金黃的、橘紅的、火紅的,把整塊整塊的岩壁裝飾得色彩斑斕。放眼看去,就像武士們個個身著繡花的戰袍,更顯出一派動人的英姿。
馬丘比丘就隱藏在這一迷人的仙境里。
火車的終點站,幾乎是山谷的盡頭,從谷底向上仰望,只見懸崖壁立,雲霧蒸騰,仍然看不到馬丘比丘的足跡。直到我們坐上汽車,繞著盤山公路到達山頂時,這一高山之城才豁然出現在群峰環抱之中,展露出她神秘的面容。

揭秘雲中古城


基本信息

這座非凡的古城距印加王國都城庫斯科只有96公里,她巍然地屹立在安第斯山最難通行的一座山峰上。隨著印加王國的滅亡,古城的真名已無人知曉。只因她所在的群山之間,有一座名叫馬丘比丘,考古學家才這樣稱呼這座古城。

證據判斷

根據大多數考古證據判斷,馬丘比丘是在印加王帕查庫特克(1438~1471年在位)向烏魯班巴河征戰時期建造的。整座古城建在距烏魯班巴河面2500米高的山脊上,全城面積9萬平方米,界限分明地分為農業區和城市區兩部分,每個部分又分為上區(印加語稱為"阿南")和下區(印加語稱為"烏林")。農業區位於東南,佔總面積的一半多一點兒,古代有一條幹涸的溝壑與城市區隔開。農業區建有約100塊梯田,此外還有排水渠、牆壁和其他建築物。

景點集中地

馬丘比丘的景點主要集中在城市區。城市區的西部(上區)又分為男子區和宗教區。引人注目的是"印加王宮"和大塔樓。這兩處建築的石牆非常精美,可與庫斯科的太陽神廟和貞女廟媲美。

主要建築

宗教區主要建築有"因蒂萬塔納"、三窗神廟和宗教儀式區。"因蒂萬塔納"這個印加辭彙意為日晷儀。印加人的宗教信仰是崇拜太陽神,他們自稱是"太陽的子孫",所以在每座城中建有一個神聖的日晷儀,用來標明太陽的運行情況,以便象徵性地捆住太陽,防止它墜落下去。三窗神廟也是一處神聖建築,傳說,第一代印加王就是從一座有三個窗戶的房子出發去建立王國的,因此這座神廟顯然是緬懷印加人先祖功業的。遊人從三窗神廟極目遠眺,可將古城美景盡收眼底。

城市區東部

城市區的東部(下區)也分為兩個小區:服務區和婦人區。服務區主要建築是磨房區,主要是為了將印加人主食玉米磨成麵粉而建,此外還有房舍和倉庫。
婦人區有一處建築名叫三門廳,是整座古城最大建築群之一,內含16個小區。另一群建築名叫聖石區,也稱帕查媽媽神廟。"帕查媽媽"是印加人崇拜的大地女神,象徵豐產,是他們心目中的造物神。
上區和下區之間有一座巨大的廣場--神聖廣場。這裡地勢開闊,放眼望去,古城全貌一覽無餘。神聖廣場與庫斯科城中的大廣場一樣,是舉行最重要的宗教儀式的場所,只有在這種場合,方圓5公里內的農人才從八條山間小路、甚至涉過烏魯班巴河來到這座神聖古城。
我們游完馬丘比丘古城,不禁發問:建造於500年前的這座印加古城究竟是做什麼用的呢?導遊告訴我們這裡曾經住過一兩萬人,其中大部分是專門從事祭祀和與宗教儀式緊密相關的手工操作的婦女,她們或是紡線織布,或是釀造印加人稱為"奇恰"的玉米酒,她們中的一些人也參加宗教儀式,但大部分人則終日在作坊、房舍或神廟中忙於活計。這些婦女是從全國選來充做印加王女僕和祭司助手的。
除了這些女僕外,城中還有許多祭司,他們分別掌管某座神廟,主持宗教儀式。印加人認為觀測天文不僅對宗教教義,而且對農事活動都非常重要。因此還有一些這方面的專長人員住在這裡。根據區域劃分來看,女僕們住在婦人區,而祭司和觀象者則住在男子區和宗教區。

建築材料

古城的建築全部用大塊花崗岩砌成,石塊之間結合緊密,不用任何黏合材料,全是石匠們使用簡單工具拼接壘築而成。幾個世紀以來,這裡發生過多次地震和山洪,而雄偉的古城卻安然無恙,絲毫未損。古代印加人高超的建築藝術實在令人讚嘆不已。

讚美

秘魯詩人阿爾維托·伊達爾戈的詩句,或許最能體現這一世間瑰寶的精神實質和文化內涵:馬丘比丘不是石頭城,她是用人,用人的激情,用人的夢想,用人的血汗築成。?白鳳森?
我曾站在馬丘比丘附近一座懸崖的頂??我的腳下輕輕地飄散。轉瞬間,那些散亂的石塊,又神奇地變成了原來的城堡。整齊的街道,雄偉的建築,茂盛的花草,一切彷彿都復活起來了。你甚至可以想像,街上行人熙攘,草地上駝羊在漫步,聖壇前的廣場上,童女們正在虔誠地歌舞……啊!一座多麼迷人的"天上城郭"啊!
但馬丘比丘最使我難忘的並不是這些,而是那佇立在那高山之上的動人心弦的"拴日樁"。這是一塊長方形的石塊,中間突出一個石樁。石樁並不高,不知是年久折斷了,還是原來就是這樣,整個形狀就像一個凸字,看上去朴樸素素毫不起眼,但我覺得它倒是整個馬丘比丘遺跡的靈魂。就在這樣一塊普通的石樁上,卻凝聚著古代印加人的精神追求,寄託著他們熱烈的嚮往。印加人自古就是熱愛光明,崇拜太陽,他們把太陽看做惟一能給他們帶來光明和溫暖、幸福和希望的來源。他們虔誠地供奉太陽神,自稱是太陽的子孫。
他們不惜一切代價,把自己的城市建築在最高的山巔,隱藏在太陽的翅膀底下,目的是為了更接近太陽。他們最懼怕太陽的消失,每天當太陽向西落下時,他們總是擔心它從此墜入無底的深淵,再也不能爬上來。這個"拴日樁"就是他們想把太陽牢牢地拴住,讓它永不沉淪的心愿體現。
這一赤誠而又天真的願望,今天看來似乎只能是一個虛妄的神話,但我覺得這個神話是動人的,它樸實地反映了古代印加人那種嚮往光明的執拗精神,反映了他們追求幸福的勇敢和自信。無疑,這對於全人類都具有永久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