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得河
奧得河
奧得河發源於捷克奧得山海拔634米處,向東流經狹窄的森林谷地,屬山地河流。進入波蘭后流向西北,穿過摩拉維亞凹地,河谷展寬至10~20千米,成為低地河流,在波蘭西南部流向時緯時經,緯向流經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古河道,經向流切冰磧台地。在匯合左岸支流尼斯河后,至格雷菲諾附近,成為長達162公里的波蘭和德國的界河。距河口84公里處,分成西奧得河和東奧得河兩支,平行注入什切青灣,經沃林島兩側海峽通波羅的海。全長912公里,流域面積11.9萬平方公里。
奧得河
奧得河
奧得河
奧得河
奧得河
奧得河
奧得河
奧得河全長854公里,流域面積119,000平方公里。奧得河盆地平均海拔163米。從源頭起,大部分河道沿東南-西北方向延伸;僅從尼斯河交匯處開始北折而奔向波羅的海。左岸主要支流為捷克奧帕瓦河和波蘭奧索布沃加河、尼斯克沃茲卡河、奧瓦瓦河、斯勒薩河、貝斯奇察河、卡恰瓦河、博布爾河和尼斯河。來自東方的主要支流為:捷克奧爾謝河和波蘭克沃德尼察河、小帕內河、斯特羅布拉瓦河、維達瓦河、巴雷奇河、奧布日茨卡河、瓦爾塔河、梅希拉河、伊尼亞河等。從其與奧帕瓦河連接處起,奧得河約有764公里的河段全年可通航220∼230日。沿河特別重要的城鎮有:捷克奧斯特拉瓦,德國法蘭克福,波蘭拉齊布日、奧波萊、布熱格、
奧得河
奧得河
瓦爾塔河是奧得河的最大支流,發源於波蘭卡托維茲省與琴希托霍瓦省交界處的扎維爾切附近,河流先向北流,至科沃轉向西流,流經波蘭中西部,先後接納普羅斯納河、奧布拉河和諾泰奇河等支流,在波蘭科斯琴附近注入奧得河。該河多年平均流量171立方米/秒。
奧得河所流經的地方地勢平坦,落差小,水流平緩,只有一些支流有較大的落差,適宜興建大壩的壩址也很少。到目前為止,僅在支流上興建了一些小型水庫。
奧得河
主流流向什切青瀉湖。什切青瀉湖位於波德北部,由烏瑟多姆島和沃林島自波羅的海分隔出來。之後經兩島之間的斯維納河流向波美拉尼亞灣。
奧得河流域最大城市為波蘭弗羅茨瓦夫市。
蘇軍最高統帥部認為解放波蘭具有重大意義,因此為粉碎波蘭境內的德軍集結了強大集團。戰役開始前,僅在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司令為蘇聯元帥朱可夫)和烏克蘭第1方面軍(司令為蘇聯元帥科涅夫)編成內就有16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4個坦克集團軍、2個空軍集團軍,另有若干獨立坦克軍、機械化軍、騎兵軍和大量方面軍直屬部隊,共計220萬人、火炮和追擊炮33500門、坦克和自行火炮7000輛、飛機5000架。這是為實施一次進攻戰役而預先建立的蘇軍最大的戰略集團。兩個方面軍在500公里寬的地帶內行動,控制著維斯瓦河左岸馬格努謝夫、普瓦維和桑多梅日等地域的3個登陸場。當面守敵是德軍“A”集團軍群(1月26日起改稱“中央”集團軍群,司令為哈珀上將)的主力,共有官兵約56萬、火炮和迫擊炮約5000門、坦克和強擊火炮1200餘輛、飛機600餘架。在交戰過程中,敵為恢復防禦,又從西線、德國內地和蘇德戰場其他地段,向波蘭調來約40個師。為了抵抗蘇軍的進攻,德軍統帥部在波蘭境內維斯瓦河、奧得河之間預先建立了一個完備的防禦體系,它包括成梯次配置的7道防禦地區,縱深達500公里。為了提高其穩定性,特別是防坦克方面的穩定性,廣泛利用了維斯瓦河、瓦爾塔河、奧得河及其他江河。這一系列防禦地區包括若干已做好長期防禦準備的城市和要塞莫德林、華沙,拉多姆、羅茲、凱爾采、克拉科夫、布龍貝格(比得哥什)、波茲南、布雷斯勞(弗羅茨瓦夫)、奧珀倫(奧波萊)、施奈德米爾(皮瓦)、屈斯特林(科斯琴)、格洛高(格沃古夫)等。工事最堅固的2個地區是:由4個地帶組成、總縱深30—70公里的維斯瓦河地區,由波美拉尼亞築壘地域(見波美拉尼亞壁壘),梅澤里茨築壘地域和格洛高—布雷斯勞築壘地域組成的克羅伊茨(克日熱)、溫魯施塔特(卡爾戈瓦)地區。法西斯德軍統帥部企圖堅守設防地區,削弱蘇軍進攻能力,以比拖延戰爭。
維斯瓦河—奧得河戰役的政治目的,是將波蘭從德軍手中解放出來。戰略目的是通過粉碎當面“A”集團軍群(負責掩護德國生命攸關的各中心)並前出奧得河,為向柏林實施決定性突擊創造最有利的條件。戰役企圖是:從各登陸場同時發起強大的分割突擊,突破敵防禦,迅猛發展高速度進攻,並在德軍退卻軍隊或預備隊於中間防禦地區未立足之前奪取該地區。規定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的戰役總縱深為300—350公里,烏克蘭第1方面軍為280—300公里。
奧得河
烏克蘭第1方面軍應以8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2個坦克集團軍,3個獨立坦克軍(第6集團軍,近衛第3集團軍附坦克第25軍,近衛第5集團軍附坦克第31軍和近衛坦克第4軍,第13、第52、第60、第21、第59集團軍,近衛坦克第3集團軍,坦克第4集團軍),從桑多梅日登陸場向拉多姆斯科方向實施一個強大突擊,並在完成當前任務(縱深120—150公里)之後,向布雷斯勞發展進攻。為了建立突擊集團,兩個方面軍隱蔽進行了大規模變更部署。在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的馬格努謝夫登陸場和普瓦維登陸場,集中了火炮和迫擊炮13792門、坦克和自行火炮768輛。在烏克蘭第1方面軍的桑多梅日登陸場,集中了火炮和追擊炮11934門、坦克和自行火炮1434輛。為了順利完成任務,要求司令員、指揮員、司令部、後勤機關進行緊張的工作。在軍隊中,對部隊和分隊指揮員進行了專業集訓和演習。目的明確的黨政工作具有重大意義。為了在當地居民中廣泛宣講蘇軍進入波蘭的目的,一些集團軍建立了蘇波友好協會小組。在進行戰役準備時,十分注意軍隊的後勤保障問題。在1944年11—12月間,僅在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進行的方面軍內和集團軍內的運輸即達923300噸。這就使各方面軍在戰役開始前能有彈藥3—4個基數,汽油和柴油4—5個基數,航空油料9—14個基數,給養20—30日份。
各方面軍在維斯瓦河—奧得河戰役中的行動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1月12—17日),蘇軍突破德軍防禦,粉碎當面集團基本兵力,為向縱深發展進攻創造條件,第二階段(1月18日—2月3日),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和烏克蘭第1方面軍在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和烏克蘭第4方面軍配合下,迅猛追擊敵人,擊潰德軍戰役預備隊,攻佔西里西亞工業區,在奧得河西岸奪取一些登陸場。
按照大本營計劃,各方面軍原定於1月20日轉入進攻。但後來蘇軍最高統帥部考慮到盟軍在西線(參見阿登戰役)的處境,根據盟國的請求,指示各方面軍司令加快戰役準備,於1月12—15日轉入進攻。1月12日,烏克蘭第1方面軍的突擊集團從桑多梅日登陸場發起進攻(參見桑多梅日—西里西亞戰役),戰役就此開始。兩天後,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從馬格努謝夫登陸場和普瓦維登陸場發起進攻。到進攻第二日日終前,各方面軍的突擊集團已前進25—40公里,擊潰了德軍進入交戰的戰役預備隊。自1月14—15日起,德軍野戰第9、第17集團軍和坦克第4集團軍各受挫兵團開始退卻。到1月17日日終前,“A”集團軍群主力已被擊潰。德軍防禦在500公里正面上被突破,突破縱深達100—150公里。1月17日,波蘭首都華沙獲得解放。最高統帥部大本營賦予兩個方面軍的當前任務,即戰役第10—12天前出到日赫林、羅茲、拉多姆斯科、琴斯托霍瓦、梅胡夫一線(縱深120—180公里),在5—6天內就完成了。坦克集團軍、坦克軍、機械化軍對完成此任務起了決定性作用,其進攻速度每晝夜達30—45公里,脫離合成集團軍行動的距離分別為45—100公里(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和30—35公里(烏克蘭第1方面軍)。德軍統帥部開始從其預備隊、西線以及蘇德戰場其他地段倉促抽調補充兵力,企圖不惜任何代價阻止蘇軍向柏林方向進攻。但是,德軍恢復被突破正面的企圖沒有得逞。1月25日,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各集團軍強渡瓦爾塔河,突破了波茲南防禦地區,在波茲南合圍守敵6萬,並於1月26日前出到克羅伊茨、溫魯施塔特一線。1月22—23日,在布雷斯勞方向進攻的烏克蘭第1方面軍進抵克本到奧珀倫之間一段奧得河,並在許多地段從行進間強渡了該河。方面軍左翼各集團軍於1月19日解放克拉科夫之後,開始了奪取西里西亞工業區的戰鬥。為了儘快粉碎德軍抵抗,蘇軍統帥部以近衛坦克第3集團軍和近衛騎兵第1軍實施了包圍機動。蘇軍構成了合圍的威脅,迫使德軍退卻。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和烏克蘭第1方面軍進至上述地區之後,最高統帥部大本營賦予的任務已告完成,但進攻還在繼續。在1月26日—2月3日期間,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突破了德軍工事,進抵奧得河,在西岸屈斯特林地域奪取了幾個登陸場。烏克蘭第1方面軍此前已解放西里西亞工業區,鞏固了在奧得河西岸布雷斯勞、奧珀倫以南地域奪取的各登陸場。2月3日,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和烏克蘭第1方面軍進抵奧得河並在其左岸奪取一些登陸場,從而結束了維斯瓦河—奧得河戰役。德軍此時則在奧得河沿岸地區固守。同時,德軍“維斯瓦”集團軍群正在波美拉尼亞準備對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右翼實施反突擊。為了打破德軍這一企圖,蘇軍統帥部實施了東波美拉尼亞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