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

英國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

英國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 位於格林威治,創建於1635年。學員都是現役海軍軍官中優秀而有培養前途的初級和中級軍官。

簡介


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GreenWich College),因座落在倫敦郊外的格林威治而得名。學院原為國王行宮,英法戰爭期間改為傷兵養病院,1871年改建為海軍學院,每年所需經費約2萬5千餘英鎊。
該學院位於格林威治,創建於1635年。學員都是現役海軍軍官中優秀而有培養前途的初級和中級軍官。

結構


學院內部分四個區,左上區為教室;右上區於懸掛歷代海軍將領的畫像、著名海戰畫等,納爾遜的畫像即收藏與此;右區樓下為餐廳、教堂;左區樓下為模型陳列室,“數百年所造船式皆在其中”。

培養目標


該院培養高、中級指揮軍官及技術軍官,主要負責海軍參謀業務訓練和核技術訓練。現沒有海軍參謀班(亦稱海軍參謀學院)、基本參謀業務班、水兵晉陞軍官訓練班和核科學技術班。
(l)基本參謀業務班。對25歲左右的海軍上尉軍官進行基本參謀業務訓練,每期12周。
(2)海軍參謀班。學員為有晉陞希望的少校軍官,年齡在30歲至35歲之間,畢業后擔任國防部參謀人員或其他海軍基地司令部的參謀人員。學習時間每期為6個半月,大致分4 個階段:個人自學階段(4周);參謀業務學習階段(4周);防務哲學,包括英國的國家利益和外交、國防政策、國標環境對英國國家利益的影響(5周);研究英軍陸、海、空軍情況階段(13周)。其中有一段時間和陸軍、空軍參謀學院藥學員一起進行三軍聯合作戰圖上作業。每期招生60人,內有英海軍軍官40人,陸、空軍軍官及國防部文職官員各2人,其他國家學員14人。
(3)核科學技術班。備有研究和訓練用反應堆、計算機及其他輔助設備,訓練與海軍核計劃有關的軍官和文職官員。每年訓練學員250人。

課程


學院教授的學科分為數學、格致、炮台、機器、外語等。
該院擁有不少博士學位的名教授,如愛德華教授是核動力專家,參加過英國核潛艇的研究設計。學院還根據需要,從其他地方大學臨時聘請有關的教授兼課。

中國學員


中國政府早期派遣的海軍留學生大都就學於此,其中較為著名的有薩鎮冰嚴復方伯謙、何心川、林永升劉步蟾林泰曾等其餘留學生直接赴艦實習,未入該校),曾在此學習軍艦駕駛和學習海軍戰役戰術的地方。
中國首批海軍留學生於1877年在此留下珍貴的歷史照片,相中有羅豐祿,黃建勛、林永升、林泰曾、劉步蟾、方伯謙、嚴復、蔣超英、葉祖珪、薩鎮冰、林穎啟、何心川、江懋祉。該照片收藏於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部資料室。
其它曾進入學院深造的中國近代著名海軍將領還包括:陳壽彭(《新譯中國江海險要圖志》22 卷譯者)、鄭滋樨(曾任軍事委員會兵工署長兼代海軍軍械處處長)、
李鼎新(曾任北洋政府時期海軍總長)、沈壽堃(曾任北京政府海軍部高等顧問,補授海軍中將)、盧東閣(曾任海軍總司令部作戰處處長)、鄧兆祥(曾任「重慶」號艦長)、劉榮霖(曾任「重慶」號海洋艦副艦長)、吳建安(曾海軍總司令部科長、「惠安」號軍艦艦長。)等。

歷史


從1890年起創辦的格林威治大學,在1873至1998年期間是以「海軍大學」之姿聞名於世,英國的王儲查里斯王子曾經在這兒就讀過。其前身是建造在18世紀英國皇家軍械庫遺址上的英國第二所工程技術學校-- 烏威治多科技術學院。邁德維校區(medway campus)位於狄更斯故居所在的肯特郡,曾經是英國皇家海軍軍官訓練基地,也是格林威治大學原來的主校區。邁德維校區的這座講堂是原英國皇家海軍學院遺留下來的,它完整地保留了當時講堂的原貌,桅杆與鐵矛構成的學院徽標以及木雕的帆船和戰艦讓人依稀閃現當年英國海軍的輝煌。
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大部份的建築,現在已經謝絕參觀,但大家可以來到免費開放的華麗彩繪廳(Painted Hall)多巴洛克風格的裝飾。油畫彩繪大廳,便是舊皇家海軍學院 (Old Royal Naval College) 的一部分。
在1805年,著名英國將軍納爾遜(Lord Nelson)的遺體在埋葬於聖保羅大教堂之前,曾放置在這個美麗的房間內。時至今日,皇家海軍依然會每年在這裡舉辦紀念納爾遜的話動。

現狀


天文台所在的格林威治園區,包括舊皇家海軍學院原址,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指定為世界遺產(World Heritage Site)。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於上世紀末遷出,原址改為格林威治大學(University of Greenwich),另有三一音樂學院(Trinity College of Music)在此授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