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朝通寶

孫可望稱東平王時的鑄幣

張獻忠義子孫可望入滇以後,於永曆三年(1649年)稱東平王時的鑄幣。

介紹


“興朝通寶”是農民起義軍的鑄幣.
鑄行量大,鑄行時間長,開創了一派自己的風格——“滇派”,其影響十分深遠。。“滇派”錢幣與眾不同,錢文多出自匠人之手,因此字體古拙樸素;內郭、外郭都較其他錢幣為寬,錢好打磨不甚精整;用材單一,多為銅幣;鑄工較粗糙,但錢體分量十足。這種風格對後世吳三桂的“利用”、“昭武”及其孫吳世璠的“洪化”諸錢都有較為明顯的影響。而直到清朝咸豐同治朝,滇貴兩省所鑄大錢亦隱約可見其蹤影。
雲南在歷史上大量使用貝幣,1647年大西軍進入雲南后,廢除了不適應經濟發展的貝幣,鑄造“大順”、“興朝”通寶,“禁民用貝,違其令者則劓(yi,割掉鼻子的酷刑)之……”。
興朝通寶大致可分為平錢(背工)、折五(背五厘)、折十(背壹分)三種,其中又各有不同的版別。

平錢


興朝通寶
興朝通寶
平錢常見的有兩種:一種直徑2.7厘米,窄緣;一種直徑2.8厘米,寬緣,兩種均為黃銅質,卻另有一 枚直徑2.8厘米、寬緣的紅銅質平錢,包漿熟舊,只背面有擦痕,可以看出銅質為紅銅,較少見。

折五錢


興朝通寶
興朝通寶
折五常見的也是兩種:“三角通”和“方頭通”,大小不一,直徑一般是3.3和3.5厘米,除這兩種之外,還有一 枚直徑3.4厘米的五厘錢,大字,窄緣,“通”字的寫法與其它不同,起筆是一撇,呈弧形,而不是直的,特別是背面的“五厘”兩字顯得特別大氣,與眾不同。

折十錢


興朝通寶
興朝通寶
折十的興朝錢,除眾所周知的直徑5厘米和4.6厘米的之外,後來又發現“點壹”的興朝錢,直徑4.9厘米。另 外,“通”字的寫法也不一樣,筆畫較粗,顯得臃腫,沒有前一種好看。除這三種之外,近來我又發現了一種新的版別,這種錢直徑也是4.9厘米,與前面三種錢的區別在於“興”、“通”和“壹”字的寫法,“興”字中間的“同”為口在上,橫在下,並且與外面的兩橫連在一起;“通”字起筆有明顯的頓筆,直著朝上;背面“壹”字較小,有點像當十永曆通寶的“壹”字,只不過其中的兩點同樣寫成兩橫。
因此,已發現的興朝通寶壹分應該有四種版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