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建築外部空間構成

中國傳統建築外部空間構成

《中國傳統建築外部空間構成》是2008年作者戴儉、鄒金江著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內容簡介


中國傳統建築外部空間構成
中國傳統建築外部空間構成
《中國建築文化研究文庫》的選題所涉範圍是比較全面的,從中國古代建築思想、理論,建築制度、建築文化觀、建築藝術、建築形制、中西建築文化交融等各個層面來闡釋中國建築文化的特徵,是一套全面研究中國傳統建築文化的大型學術叢書。從建築文化學到建築思想的淵源、流變,從建築的詞源到典辛制度的考錄,從墓葬建築到園林,從史前的聚落形態到歷代城市的演變,從創作理論到形制的源流,從裝飾藝術到小品的文化觀,從建築的外部空間構成到環境生態觀,從歷代名作、名匠到軍事、橋樑建築藝術莫不包羅並列、幾乎各專著本身即具有新創性。本書對中國傳統建築外部空間構成進行了研究。

目錄


第一章 導言
第一節 傳統建築公共領域外部空間的研究背景
一、研究現狀
二、存在問題
第二節 相關概念的提出
一、純公共、准公共與泛公共領域
二、中心、邊緣與方向
三、概念界定的意義
第三節 研究方法
一、資料實證的方法
二、分析比較的方法
三、圖解分析的方法
第四節 結構概述
第二章 傳統建築公共領域外部空間的歷史演變與影響因素
第一節 傳統建築公共領域外部空間的歷史演變
一、原始社會聚落外部空間
二、先秦——隋唐外部空間
三、宋代東京城市外部空間
四、明清時期城市外部空間
第二節 影響傳統建築公共領域外部空間的因素
一、自然因素
二、社會因素
三、文化因素
第三節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傳統建築公共領域外部空間構建要素
第一節 中心與中軸
一、純公共領域外部空間
二、准公共領域外部空間
三、總結
第二節 邊緣與邊界
一、純公共領域外部空間
二、准公共領域外部空間
三、總結
第三節 方向與方位
一、純公共領域外部空間
二、准公共領域外部空間
三、總結
第四節 形態與形式
一、純公共領域外部空間
二、准公共領域外部空間
三、總結
第五節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傳統建築公共領域外部空間構成方式
第一節 比例與尺度
一、純公共領域外部空間
二、准公共領域外部空間
三、總結
第二節 層次與序列
一、純公共領域外部空間
二、准公共領域外部空間
三、總結
第三節 體量與規模
一、純公共領域外部空間
二、准公共領域外部空間
三、總結
第四節 開敞與封閉
一、純公共領域外部空間
二、准公共領域外部空間
三、總結
第五節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傳統建築公共領域外部空間構成特徵
第一節 多元複合性
第二節 重義置換性
第三節 動態模糊性
第四節 天人合一性
第五節 虛實流轉性
第六節家國同構性
第七節 本章小結
第六章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
後記

試讀章節


第一章 導言
傳統城市的規模一般較小,功能也比較單純。中國古代都城基本上由朝、市、坊三部分組成,其建築尺度和城市空間尺度較小,城市各組成部分的矛盾也不突出。隨著產業革命的發展、資本的集中和交通工具的迅速增加,原有的城市空間結構已因不能容納迅猛增長的人口和建築百被衝破。城市自發盲目迅速的蔓延,釀成了城市污染、交通阻塞、生態失衡、形體環境醜陋等巨大災難……與今天雜亂無序、建築與環境失衡的城市空間相比,和諧、有機的傳統建築外部空間逐漸吸引了各類學者的關注。本書的目的便在於對中國傳統建築公共領域外部空間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通過對傳統建築外部空間歷史演變和影響因素的分析,探討中國傳統建築公共領域外部空間的構成要素、構成方式與構成規律,並從中汲取營養,應用於現代城市和公共領域外部空間的設計之中。同時,通過研究外部空間的構成要素及構成方法,也能使我們從外部空間的各個角度對中國傳統建築的空間意象增加一些認識。
第一節 傳統建築公共領域外部空間的研究背景
近一個世紀以來,國內外許多學者對各類傳統單體建築的比例尺度以及群體建築的組合構成進行了細緻的研究和使人們重新認識到傳統建築蘊含的巨大價值。然而長久以來,以中國建築外部空間、尤其是公共領域外部空間為中心的研究相對較少,且有待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