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王並立,發生於公元前770-750年期間,周王室出現了新都洛陽擁立了平王而舊都鎬京擁立攜王的“二王並立”的局面。
由於周幽王被犬戎兵殺死,申國及魯國、許國三位國君擁戴廢太子宜臼即位,這就是周平王。鑒於周幽王被殺的教訓,周平王執意將都城東遷到了洛陽,但西邊的舊都鎬京也還有一些貴族沒有隨著遷移。西都舊臣虢公翰對平王不滿,於是擁立王子余臣在攜地即位為王,稱為“攜王”。這時的周朝出現了兩個王,成為二王並立的政局。公元前750年,晉文侯,攻殺攜王,結束了二王並立的局面。周平王對晉文侯大加褒獎。
攜王被殺,周王室重歸於統一,但東遷后的周王室已元氣大傷,再無力控制諸侯了。
周幽王死後,
申侯、魯侯與
許文公擁立原太子
姬宜臼即位,是為周平王,與此同時,虢公翰也在攜地擁立王子姬余為王,稱攜王(或周攜王)。周王室出現了“二王並立”的局面。
周平王得到鄭、晉、秦、衛等諸侯國的擁護,因為周平王負有弒君殺父的惡名,不被諸侯認同,諸侯不朝見平王。公元前750年,晉文侯幫助周平王攻殺周攜王,周王室由周平王姬宜臼統一,但是沒有實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