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大器晚成的結果 展開

大器晚成

漢語成語

大器晚成,漢語成語,拼音是dà qì wǎn chéng,意思是指能擔當重任的人物要經過長期的鍛煉,所以成就較晚。也用做對長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話。出自《老子》。

成語釋義


大器:比喻大才。指能擔當重任的人物要經過長期的鍛煉,所以成就較晚。也用做對長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話。

成語出處


《老子》四十二章:“大方無隅,大器晚成。”

成語典故


典故一

韓非子·喻老》記載:“楚莊王熊旅統治朝政三年,沒有發號一項政令,也沒有一樣政績上的作為。右司馬伍舉來到君王座駕旁,對楚莊王講了一段微妙的話,說:“有一隻鳥停駐在南方的阜山上,三年不展翅,不飛翔,也不鳴叫,沉默無聲,這是什麼鳥呢?”楚莊王說:“三年不展翅,是為了生長羽翼;不飛翔、不鳴叫,是為了觀察民眾的態度。雖然還沒飛,一飛必將衝天;雖然還沒鳴,一鳴必會驚人。你放心,我知道了。”經過半年,楚莊王就親自聽取朝政,被廢除的有十項政令,被啟用的有九項政令,誅殺大奸臣五人,提拔隱士六人,因而國家能被大力整治。帶兵討伐齊國,在徐州大敗了齊軍,在河雍戰勝了晉軍,在宋國匯合諸侯,終於使楚國稱霸天下。庄王不因為小事加害忠善的人,故此能有好的名聲;沒有事先顯示,故此能有好的功績。所以說:“越是大才能的人通常越晚成功,越是大的成就往往越不可估量。”

典故二

東漢末年,有個名叫崔琰的人,劍法很好,他特別喜歡交朋友。可是,有些人卻認為他不學無術,除了舞刀弄棒,學問上一竊不通。一次,他去拜訪一個很有學問的人,主人讓管家出來告訴他說:“主人正在潛心讀書,無暇閑談。”崔琰知道人家是嫌他沒知識,感到無比羞愧,暗自下了決心,一定要好好讀書,成為一個能文能武的人。從此,崔琰虛心拜師求學,學問逐漸增多起來;當時獨霸北方的袁紹就把他招為謀士。袁紹被曹操所滅后,曹操久聞崔琰才幹,勸崔琰歸順自己。在曹操的大本營鄴城(今臨漳鄴鎮)中,崔琰出了不少主意,很受曹操器重。
有一次,曹操和崔琰商量,想立小兒子曹植為太子。崔琰說:“自古以來,都是立長不立幼,您立曹植,曹丕心裡不服,大臣們也不服,這就種下了禍根。縱觀古今,因為廢長立幼引起的骨肉相殘還少嗎?請主公三思而行!”其實曹植還是崔琰的侄女婿,但儘管是親屬,崔琰也不偏袒。曹操十分佩服崔琰的公正。
崔琰有個堂弟叫崔林。崔林年輕時一事無成,親友們都看不起他,可是崔琰卻很器重他,他憑自己的經歷常對人說:“才能大的人需要長時間才能成器(大器晚成),崔林將來一定會成器的。”後來,崔林果然成才當上了大官。

近反義詞


近義詞

後生可畏

反義詞

不堪造就、冥頑不靈、初露鋒芒。

用法搭配


運用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年紀大才成才。

例句

章學誠是大器晚成的一個典型。

英文翻譯


great minds mature slow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