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成立於2005年9月,下設歷史系、清史研究所;2013年10月,又增設考古文博系。有專任教師80人,包括教授29人,副教授26人,講師25人。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前身是1948年成立的華北大學中國歷史教研室,1956年正式建系,“文革”期間中斷,1978年復校后重建。著名歷史學家
范文瀾、何干之、尚鉞、
戴逸、李文海等教授曾先後主持歷史系工作。1978年以來,尚鉞、戴逸、李文海、王汝豐、顧學順、趙淑慧、李世安、成崇德、
黃朴民、李小樹等教授先後擔任系主任,現任系主任為劉后濱教授。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學科體系完整,特點突出,學科地位居於前列,在全國高校中享有較高的聲譽。在教育部公布的八十個重點學科評比中,我校歷史系在全國高校歷史學專業中排名第五。
我校歷史學專業為一級學科點,擁有下屬的全部八個二級學科,系教育部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由歷史系與清史所共建),學科基礎十分寬厚,發展潛力巨大。設有八個碩士點(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專門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歷史文獻學、
歷史地理學、考古學),六個博士點(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專門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歷史文獻學),設有博士后流動站,其中中國古代史為國家重點學科點。
歷史系現有八個教研室(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古代中世紀史、世界近現代史、史學理論與史學史、歷史地理學、歷史文獻學與專門史、考古學),四個系屬研究機構(漢唐研究中心、史學理論研究所、西歐北美研究中心、比較史學研究中心),在編教師34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8人,擁有博士學位者占專任教師總數的81%。
歷史系教研室 | 中國古代史 |
中國近現代史 |
世界古代中世紀史 |
世界近現代史 |
史學理論與史學史 |
歷史文獻學 |
專門史 |
系屬研究機構 | 漢唐研究中心 |
唐宋史研究中心 |
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 |
史學理論研究中心 |
比較史學研究中心 |
西歐北美研究中心 |
生態史研究中心 |
清史研究所 |
歷史學院現有歷史學本科專業,在考古學和世界史成為一級學科之前,歷史學系具有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專門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歷史文獻學、歷史地理學、考古與博物館學等8個碩士學位點,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歷史文獻學、專門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歷史地理學、考古學與博物館學等8個博士學位點,以及歷史學一級學科學位授予權。中國古代史及中國近現代史為國家重點學科,歷史學一級學科為北京市重點學科。歷史學院還設有博士后流動站、教育部文科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教育部人文社會學科重點研究基地。2012年歷史學門類分為三個一級學科,隨後考古教研室獨立建系,歷史學系成為主要承擔中國歷史(歷史學)和世界歷史學科本科、碩士和博士人才培養的教學和科研單位。
碩士學位點 | 博士學位點 |
中國古代史 | 中國古代史 |
中國近現代史 | 中國近現代史 |
世界史 | 世界史 |
專門史 | 歷史文獻學 |
史學理論及史學史 | 專門史 |
歷史文獻學 | 史學理論及史學史 |
歷史地理學 | 歷史地理學 |
考古與博物館學 | 考古學與博物館學 |
中國古代史教研室 |
孫家洲 | 劉后濱 | 包偉民 | 韓樹峰 | 李全德 |
王靜 | 張忠煒 | 趙容俊 | | |
中國近現代史教研室 |
高波 | 郭雙林 | 馬克鋒 | 楊雨清 | 吳效馬 |
牛貫傑 | | | | |
史學理論及史學史教研室 |
牛潤珍 | 徐兆仁 | 伍婷婷 | 張瑞龍 | 姜萌 |
歷史文獻學教研室 |
李曉菊 | 皮慶生 | | | |
專門史教研室 |
趙珍 | 楊梅 | 馬麗清 | 劉文遠 | 陳昊 |
世界古代中世紀史教研室 |
孟廣林 | 徐浩 | 周施延 | 王大慶 | |
世界近現代史教研室 |
許海雲 | 何黎萍 | 王皖強 | 趙秀榮 | 宋雲偉 |
金永麗 | 侯深 | D·Worster | David Pickus | Agnes Kneitz |
退休教師 |
韓大成 | 李世安 | 李小樹 | 沙知 | 葉鳳美 |
李小樹 | 金德群 | | | |
許海雲譯:《時間的坐標》,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 | 2014/2/23 |
王靜:《中古都城建城傳說與政治文化》 | 2014/2/23 |
張忠煒:《秦漢律令法系研究初編》 | 2014/2/23 |
趙珍:《資源、環境與國家權力——清代圍場研究》 | 2014/2/23 |
李梅田:《魏晉北朝墓葬的考古學研究》 | 2014/2/23 |
趙秀榮:《個人與國家的關係——近現代西方相關思想研究》 | 2014/2/23 |
呂學明主編:《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文物精華》 | 2014/2/23 |
劉后濱主編:《日常秩序中的漢唐政治與社會》 | 2014/2/23 |
劉后濱主編:《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經典文選》 | 2014/2/23 |
包偉民主編:《武義南宋徐謂禮文書》 | 2014/2/23 |
呂學明等編著:《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發掘報告(1983~2003年度)》 | 2014/2/23 |
楊雨青:《美援為何無效?——戰時中國經濟危機與中美應對之策》 | 2014/2/23 |
徐兆仁:《儒佛道修持實踐與核心思想探源》 | 2014/2/23 |
劉后濱、李曉菊主編:《資治通鑒二十講》 | 2014/2/22 |
呂學明:《中國北方地區出土的先秦時期銅刀研究》 | 2014/2/21 |
張瑞龍、黃一農:《天理教起義與閏八月不祥之說析探》 | 2014/2/21 |
徐兆仁:《功力、視野、理論——當代歷史研究學術創新之本》 | 2014/2/21 |
趙珍:《清嘉道以來伯都訥圍場土地資源再分配》 | 2014/2/21 |
何黎萍:《二十世紀初蘇俄婦女解放觀在中國的傳播與影響》 | 2014/2/21 |
劉后濱:《唐宋間三省在政務運行中角色與地位的演變》 | 2014/2/21 |
王大慶:《從奧林匹亞賽會看古希臘人的平等觀念》 | 2014/2/21 |
郭雙林:《沉默也是一種言說——論梁啟超筆下的嚴復》 | 2014/2/21 |
趙珍:《光緒時期盛京圍場捕牲定製的困境》 | 2014/2/21 |
馬克鋒:《“打孔家店”與“打倒孔家店”辨析》 | 2014/2/21 |
劉后濱:《“正名”與“正實”——元豐改制與宋人的的三省制理念》 | 2014/2/21 |
徐兆仁:《歷史意識的內涵、價值與形成途徑》 | 2014/2/21 |
牛潤珍:《西高穴大墓是否為曹操墓?——高陵地望、朝向與墓葬類型之推證》 | 2014/2/21 |
侯深:《<鄉村裡的推土機>與環境史研究的新視角》 | 2014/2/21 |
馬克鋒:《近五年第來中國近代史研究述評》 | 2014/2/17 |
2000年以來歷史系教師著作要目 | 2014/1/8 |
孟廣林:《“回歸”或突破——英、美史學家有關中世紀英國憲政史研究的新動向》 | 2014/2/17 |
長期以來,歷史系本著“會通、經世、創新”的基本宗旨,按照“兼顧全面,突出重點,凸顯特色”的發展思路進行學科建設,同時,依託教研室和系屬各研究機構的人才和科研力量,不斷努力拓展歷史教學和歷史研究的領域,使歷史系逐步發展成為全國歷史教學和歷史研究的一個重要基地,實現立足教學,強化科研,發揮優勢,推進學科發展,服務國家文化建設事業的總體目標。
在教學上,我系積極嘗試各項教學改革,在辦好國家基地班的同時,開辦文史哲實驗班,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文史哲相結合,歷史與現實相結合,培養學生具有深厚的專業基礎,合理的知識結構和全面的素質。在科研上,承擔了多項國家及省部級項目,曾有多人獲得省部級以上的科研獎勵。與此同時,重視學科內部的協調貫通,各個二級學科之間既堅持主體,又互補配合,為多專業交融合作、均衡發展創造條件。
歷史系注重學術交流活動,先後派出多人出國從事進修、研究、講學或參加學術會議,並邀請外國專家與港台專家來系講學,與海外多家學術機構建立了學術交流與合作關係。歷史系還積極參加和承辦各種國內外學術會議,1999年以來即先後成功舉辦了“紀念尚鉞先生誕辰100周年學術討論會”(2002);舉辦“中西歷史比較學術論壇”和“英國史學術研討會”(2003);舉辦“漢唐盛世學術研討會”(2004)。
歷史學院重視與國際著名高校的合作交流,已與美國、英國、加拿大、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韓國、香港、台灣、澳門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高等院校、學術團體及著名學者建立了良好的學術交流與合作。
職務 | 名單 |
院長 | 黃興濤 |
副院長 | 劉后濱 夏明方 皮慶生 呂學明 |
黨委書記 | 劉后濱 |
副書記 | 方玉萍 |
共青團書記 | 丁莉婷 |
系主任 | 劉后濱 |
副系主任 | 皮慶生 王大慶 |
辦公室主任 | 李晶 |
科研室 | 李靜 |
資料室 | 馬利清(兼) |
公會主席 | 吳冰 |
主任助理 | 劉文遠 |
教務科 | 黃玉琴 黃碩 喬麗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