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3電子情報偵察機

EP-3電子情報偵察機

EP-3“白羊座Ⅱ”電子情報偵察機是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在P-3“奧立安”反潛巡邏機基礎上改進的戰略偵察機,用於取代洛克希德EC-121“星座”電子情報偵察機。EP-3E“白羊座Ⅱ”是EP-3系列的深入改型,2001年一架EP-3E在南海與一架解放軍的殲-8II相撞,使其為世界所熟知。

EP-3E電子偵察機共有兩種型號,分別由10架P-3A、2架P-3B和12架P-3C反潛巡邏機改裝而成。該機是美國四種戰略偵察機中唯一一種由海軍控制使用的型號。

美國EP-3電子偵察機,類型:電子情報戰平台。美國海軍是從1960年代開始使用EP-3的。當時,EP-3是用美國海軍的p-3改進Ⅲ型巡邏機進行改裝的。P-3改進Ⅲ型屬於多用途巡邏機,能夠攜帶導彈和魚雷等多種武器進行反潛和反艦等作戰。

發展沿革


EP-3電子情報偵察機是在P-3奧立安反潛巡邏機基礎上改進的,用於取代洛克希德EC-121星座電子情報偵察機。該該機由美國洛特希德飛機公司製造,首批EP-3A白羊座I使用P-3A改裝,去掉尾部的磁異常探測針,安裝了一些電子分析裝置和附加的雷達天線罩,但還沒有安裝機腹下的圓形雷達。第一架EP-3偵察機1969年加入美國海軍服役。1969年,又使用P-3B改裝了兩架EP-3B,在1975年,在P-3C基礎上又改裝了10架EP-3E白羊座II,原先的兩架EP-3B也升級到EP-3E標準。
EP-3電子情報偵察機
EP-3電子情報偵察機
這12架EP-3E都交付到部署在關島的VQ-1特種航空偵察中隊和西班牙洛塔航空站的VQ-2特種航空偵察中隊。日本川崎也用P-3C改裝成EP-3裝備日本海上自衛隊。

衍生型號


EP-3A,使用P-3A改裝。
EP-3B,1969年使用P-3B改裝了兩架EP-3B。
EP-3E,是P-3C海上巡邏機的改進型,機組人員為20人,分別包括5名飛行控制和15名任務控制人員。飛行控制人員包括駕駛員、副駕駛、飛行工程師以及兩名導航員。

技術特點


整體結構

外部結構
• (1)在機身前部下方的大型、可收回的雷達天線屏蔽器,安裝了飛機獨特的“BigLook”天線,旋轉接受器可以從360度獲取飛機周圍的電子信號。
• (2)機身上方的頂部凸起物(uppercanoefaring),安裝了一些信號接受器和發射器。
• (3)機身下方的腹部凸起物(ventralcanoefaring),也安裝了特殊天線。
• (4)外部天線放置在機身後部及脊骨部分。
• (5)尾部錐形物安裝了電子設備。
• (6)頭錐體。
• (7)EP-3飛機正在用更先進的接受機、通信、信號處理系統和計算機顯示器進行更新。
內部結構
• (1)可視觀測工作站Visualobservationstation
• (2)可供兩人同時操作的導航艙Possibletwomannavigationconsole
• (3)可供五人同時操作的通信情報機艙FivemanCOMINTconsole
• (4)機載衛生間Possibletoilet/washroom
• (5)機組人員休息室Possiblecrewrestarea
• (6)飛行甲板Flightdeck
• (7)飛機指揮工作站Possibleaircraftcommander’sstation
• (8)未經確認的工作站Unidentifiedworkstation
• (9)人工ELINT工作站ManualELINT〔electronicintelligence〕workstation
• (10)低波段信號收集工作站Low-bandsignalcollectionworkstation
• (11)高波段信號分析工作站High-landsignalanalysisworkstation
• (12)BigLook操作工作站BigLook,operatorworkstation
• (13)ELINT監視工作站ELINTsupervisor’sworkstation
• (14)電子戰協調工作站EW〔electronicwarfare〕co-ordinator’swork-station
• (15)通信情報監視/收集主管工作站COMINTsupervisor/collectiondirector’sworkstation
• (16)逃生出口(左口舷)Overwingescapehatch(portandstarboard)
• (17)主機艙入口Missionentrydoor
• (18)通信情報工作站COMINTworkstation
• (19)走廊Possiblegalley
EP-3E 機腹下的圓形雷達罩特別醒目
EP-3E 機腹下的圓形雷達罩特別醒目
美EP-3E電子偵察機中未經確認的工作站位於飛機主機艙頭部,由一位飛行維護技術人員負責。人工電子信號情報工作站(ELINT)位於電子支援(ES)艙頭部,後者位於飛機主機艙中部。
ELINT操作員的主要職責就是進行信號情報分析、接受器控制,當飛機上的骨幹計算機系統出現故障時,該工作站將作為電子支援雷達的主要操作平台。低波段信號收集工作站位於人工電子信號情報工作站的旁邊,其任務包括早期預警、飛行高度測定以及收集氣象雷達發送的信息。高波段分析工作站位於低波段信號收集工作站的旁邊,其職責包括對高波段雷達發射的信號進行分析並將分析結果發送到中央計算機系統。BigLook操作工作站位於高波段分析工作站的旁邊,職責包括管理EP-3EAN/APS-134(V)雷達及飛機的遠程ES接受裝置並對新接受的信號進行評估。
ELINT監視工作站位於BigLook操作工作站的旁邊,正如其名稱描述的那樣,負責對ES機艙進行監視。電子戰(EW)協調工作站:位於ELINT監視工作站的旁邊,主要職責包括將收集到的人工電子信號情報以及通信和情報數據集中起來並傳輸給非機載用戶。通信情報(COMINT)特殊任務監視/收集主管工作站:位於電子戰協調工作站的旁邊,主要職責包括對飛機的通信情報進行管理。通信情報機艙位於飛機右舷主機艙尾部,可為5名操作員提供住宿條件,職責為收集、分析以及整編通信情報。主機艙尾部還可為第6名操作員提供操作空間。

電子設備

EP-3 去除了 P-3 的尾部磁異常探測針
EP-3 去除了 P-3 的尾部磁異常探測針
就任務設備而言,EP-3E飛機安裝的各種機載系統可以被分為ES感測器(ESS)、特殊/ES普通分系統(SESCSS)以及特殊工作站感測器(SSS)。這其中,SSS系統與COMINT功能緊密相聯。
EP-3E 機腹下的圓形雷達罩特別醒目
EP-3E 機腹下的圓形雷達罩特別醒目
就外部設備而言,飛機的“白羊2”平台裝有OE-320方向尋的天線組、一部大型腹側天線屏蔽器(安裝有OE-319BigLook天線),外部機翼下面以及機身尾部安裝有刀片型天線組,飛機翼尖裝有AN/ALR-76ES系統天線,飛機尾翼下部裝有有線航空天線。
AN/ALD-9(V);是一種雙通道通信波段尋的器,該尋的器以比特分割處理技術為基礎並安裝有及刀型天線接受組。
AN/ALR-76:是一種自動的雷達波段ES系統,設計用於探測、跟蹤、確認、分類以及定位雷達發射器並在必要的情況下向其母平台提供威脅預警。這一基線系統包括兩套接受裝置(每套裝置由4個螺旋狀天線組成),兩個多波段(包括一個寬波段和一個窄波段)接受器以及一個信號比較裝置。作為一種威脅預警裝置,ALR-76可以發出音頻警告並對機載發射系統進行控制。該裝置的控制校正處理器可以對脈衝載荷進行實時監控,其內存總量為448000個單詞。裝置總重量為61千克。
AN/ALR-81(V)是一種由微處理器控制的ELINT接受裝置,其調諧器噪音小,集成度高,具有高解析度的音頻及視頻顯示功能,多模式微米波探測功能,幾進行程序控制的搜集、掃描以及尋的功能,安裝有一個或多個集成AS-135天線接受器(每個接受器包括尋的及微米探測天線)以及顯示屏。頻率覆蓋範圍為0.5-40吉赫,天線面積為0.48×0.61平方米,天線功率為+4-+31dBi,天線方位角為1.6-75度。
AN/APS-134(V)為I-band(9.5-10吉赫亞波段)海上偵察雷達。最早設計用於反潛艇作戰工具,可以在公海上探測到敵方潛艇。APS-134(V)是一種脈衝壓縮雷達,安裝有快速掃描天線及數字處理系統。該裝置具有三種操作模式,A、B以及C。其中,A模式用於在海上對小型目標進行搜索,搜索範圍限於59千米以內,其掃描率為150rpm,脈衝重複頻率為2000pulses/s。B模式用於範圍大至278千米的海上偵察,其掃描率及脈衝重複頻率分別為40rpm及500pulses/s。C模式也用於278千米以內的海上偵察,其掃描率僅為6rpm,但精度較高。傳輸頻率為9.5-10吉赫(A及B模式)、9.6-9.9吉赫(C模式),功率輸出為500瓦(平均),500千瓦(最高),天線方位角為2.4度,4度(最高),使用方式垂直。
AN/AYK-14為空中普通用途計算機。AYK-14數據控制計算機是美國海軍的標準機載計算機,可進行程序控制,依據其功能主要分為兩部分,據稱可以安裝多達16張輸入輸出(I/O)卡,其中5張卡屬於智能卡,安裝有機載控制裝置。該裝置還擁有插入式高速集成處理器,可使其處理速度增加三倍,並顯著增加其內存。
AN/ULQ-16(V)2為脈衝分析器,可以進行人工或自動控制,用於接受任何微波接受器產生的視頻輸出信號。該分析器主要設計用於機載飛機使用,包括6種操作模式,分別是自動分析、人工計時、人工清除以及人工自測等。ULQ-16(V)通過菜單進行操作,各種模式均可進行實時顯示。
Link11為高/超高(HF/UHF)頻率數據鏈,又稱為戰術數字情報鏈(TADIL),Link11是北約內部通用的標準密碼數字鏈,適用於艦船和飛機。信息傳輸時使用30比特的數據形式,其中包括24比特的密碼和6比特的錯誤探測編碼。頻率為2-30兆赫(高頻),225-400兆赫(超高頻),覆蓋範圍為46千米(超高頻),557千米(高頻),速度為1364bps/44.75楨/秒或2250bps/75楨/秒。
OE-319為監視天線系統,設計用於與AN/ALQ-110BigLook雷達分析系統共同使用,OE-319是一種1.8×3.7米的機械掃描天線,可以接受0.3至18吉赫餓的頻率信號,並在0.3至10吉赫波段之內進行傳輸。該裝置具有全部和分段掃描功能,而且方位角可靈活變化。另外它還可與ALQ-108敵友確認干擾器配合使用。
OE-320為尋的天線組,據稱可覆蓋0.5至2GHz以及2至18GHz的頻段,OE-320DF天線組由直徑為60厘米的天線組成,該天線能夠以200rpm的速度進行掃描,並對任何信號進行主動或是人工尋的。

乘員

EP-3E 內部
EP-3E 內部
EP-3E乘員24名,典型情況下,EP-3E有3個飛行員(EP-3E長達12小時的滯空時間需要兩組飛行員換班),1個領航員,3名戰術評估人員和1個飛行工程師。剩餘的人員是電子戰裝備操作員,技術專家和機械師。
EP-3E的電子戰人員由有以下幾部分組成:
電子戰任務指揮官ElectronicWarfare Mission Commander(EWMC)
電子戰機長ElectronicWarfare Aircraft Commander(EWAC)
資深電子戰評估員SeniorElectronic Warfare Tactical Evaluator(SEVAL)
電子戰操作員。Electronic Warfare Operator(EWOP)

性能數據


外形尺寸:翼展30.38米;機長35.61米;機高10.27米;機翼面積120.77平方米
空重:2789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64410千克
發動機:4台T56-IHI-14(19460馬力)
動力裝置:4台艾利遜T56-A-15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單台功率3661當量千瓦
性能:4570米高度最大速度703千米/小時;
巡邏速度333千米/小時;
初始爬升率663米/分;
實用升限8535米;
最大任務半徑4075千米
乘員:24人,其中含19名電子操作員

服役事件


按照中方要求,美國海軍的EP-3要拆解后運走
按照中方要求,美國海軍的EP-3要拆解后運走
2001年4月1日,美國海軍一架EP-3偵察機飛抵中國海域上空對我國實施間諜活動,並撞毀我國戰機,飛行員王偉壯烈犧牲。
美國12架EP-3E(Aries)型飛機,分別部署在西班牙、關島以及美國本土的佛羅里達等地,其作戰序列號分別為156507、156511、156514、156517、156519、156528、156529、157316、157318、157320、157325及157326。分別服役於美國海軍駐關島基地的VQ-1特種航空偵察中隊和駐西班牙洛塔基地的VQ-2特種航空偵察中隊。
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第8巡邏大隊VQ-1,基地位於美國華盛頓州Whidbey島,1955年6月日組建成立,飛機型號為EP-3E信號情報飛機(包括作戰序列號156507、156511、156517及157318)和UP-3A通信支援飛機。除了部署在Whidbey島基地以外,VQ-1也在關島(Misawa)空軍基地長駐,並自1992年7月以來一直在海灣地區保持軍事存在。

總體評價


美EP-3E電子偵察機是美國海軍一種陸基信號情報偵察機,由美國洛特希德飛機公司製造。它是一種渦輪螺旋槳飛機,配備有4個T56-A-14引擎,體積與波音737客機相近,翼展寬約30米,長32米,內置24個座位,其最高飛行高度可達8230米,續航時間為12小時,續航能力為3000海里,最高時速為每小時761千米,重約28噸,最大載重量約為64噸。飛行成本為每飛行小時耗資2100美元。裝有名為“LINK11”數據鏈系統以及名為AN/AYK-14的中央計算機,配備了尖端的電子信息攔截系統,它可以探測並追蹤雷達、無線電以及其他電子通訊信號。偵察機利用感測器、接受器和碟型衛星電線,可以對很大一片範圍進行電子信息的監聽,可從740千米(460英里)外的地方截獲雷達和其他通訊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