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狩獲麟

西狩獲麟

西狩獲麟,拼音是xī shòu huò lín,春秋時期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魯哀公西巡獵獲麒麟的故事。相傳孔子作《春秋》至此而輟筆。源自《春秋》中的一句話:“西狩獲死麟”。

故事梗概


從各個歷史事件分析看巨野是麒麟的繁衍棲息地。
魯哀公十四年(西元前481年),魯哀公領著他的大臣們圍獵選擇的地點是大野南部,通過轟趕野獸,突然驚擾了一隻神獸,也就是麒麟。這隻神獸被驚擾之後倉皇逃竄,魯哀公和他的大臣們見到一隻從來沒見過的神獸,感到非常的好奇,於是在後面拚命的追趕。其中孫叔氏之車子鉏商的馬跑得較快,車子鉏商在後面對麒麟射了一箭,麒麟中箭後繼續向西奔跑。
根據戰馬奔跑的速度測算應該是很長一段距離,這段距離就是嘉祥到巨野這段距離。最終麒麟因為負傷在今嘉祥卧龍山西部被車子鉏商一班人馬圍住捕獲,發現是一隻從來沒見過的母獸,等魯哀公等人趕到的時候大家圍在一起討論,也不能確定這個神獸到底叫什麼名字。後來請來了大師鑒定。其看到麒麟負傷驚魂未定的樣子心中萬分悲痛,此乃麟也,天下第一仁獸,人以類聚、物以群分,仁者愛天下所有的生命,悲憐之情難以言表,就建議魯哀公將麒麟帶回去療傷。不想麒麟因驚嚇過度不吃不喝很快就死了,葬在今巨野縣麒麟鎮。現在麒麟鎮有麒麟冢。
相傳孔子作《春秋》至此而輟筆,兩年後(西元前479年)去世。

典籍記載


麒麟
麒麟
“西狩獲麟”一詞,源自《春秋》中的一句話:“西狩獲死麟”,后演變為美麗傳說,聞名全國。元、明、清《曹州府志》、《曹南文獻錄》、《巨野縣誌》(明清版本),以及相關古碑刻,皆有“西狩獲麟”之記載,其內容與諸古籍相同。
公羊傳》對之解釋道:春,西狩獲麟。何以書?記異也。何異爾?非中國之獸也。然則孰狩之?薪采者也。薪采者則微者也,曷為以狩言之?大之也。曷為大之?為獲麟大之也。曷為為獲麟大之?麟者,仁獸也。有王者則至,無王者則不至。有以告者曰:“有麕而角者。”孔子曰:“孰為來哉!孰為來哉!”反袂拭面涕沾袍。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西狩獲麟,孔子曰:“吾道窮矣。”《公羊傳》在解釋時所說的“有王者則至,無王者則不至”和“吾道窮”是《榖梁》《左傳》所無的。既然如此,這兩句話肯定是最重要,最能夠代表公羊學派觀點的兩句。即“麟為孔子受命之瑞”。
東漢時期的王充在《論衡·指瑞篇》中就作如下介紹:《春秋》曰:“狩獲死麟。”人以示孔子。孔子曰:“孰為來哉?孰為來哉?”反袂(mèi)拭面,泣涕沾襟。儒者說之,以為天以麟命孔子,孔子不王之聖也。
但是後來的何休解釋說:“夫子知其將有六國爭強,從橫相滅之拜,秦項驅除,積骨流血之虞,然後劉氏乃帝。深閔民之離害甚久,故豫泣。”這段話很明顯與上一段話不符和,可以看出公羊家將“麟為孔子受命之瑞”改變成了“麟為漢將受命之瑞”。

其它內容


麒麟

麒麟
麒麟
麒麟:也作“騏麟”,簡稱“麟”,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一種動物,與鳳、龜、龍合稱“四靈”,是神的坐騎,古人把麒麟當作仁獸﹑瑞獸。雄性稱麒,雌性稱麟。常用來比喻才能傑出的人。

獲麟之地

古籍所載的獲麟之地“大野”,即今山東巨野。巨野,是菏澤市下轄縣,位於山東西南部、菏澤東部,歷史悠久,文化豐厚,近因巨野煤田的開發而迅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