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公
藏語意為菩薩喜歡的地方
“塔公”,藏語意為“菩薩喜歡的地方”。相傳文成公主進藏時,途經此地,隨身攜帶的釋迦牟尼佛像忽然開口,示意願留在此地。眾人立即就地按照佛像原貌複製一尊留下。
高原上有被稱為“小大昭寺”的塔公寺。塔公草原也因此而得名。
塔公鄉位於康定縣城西北部,距離縣城113公里,幅員面積712.72平方公里,轄18個行政村,截止2005年底,全鄉總人口7264人,是該縣的純牧業鄉。
2005年底,全鄉牧民人均純收入1670元。
塔公素有“小拉薩”之稱,塔公草原是貢嘎山國家級名勝風景區主要景區之一,是距省會成都最近的大草原,塔公以其深邃的藏傳佛教文化、濃郁的民族風情,在全州旅遊行業中佔據重要的地位。
根據《康定縣城市總體規劃》,該縣緊緊圍繞整合牧區資源、推動牧區旅遊業發展、建設牧區小康社會的要求和“把塔公打造成集草原風光、宗教文化、民族風情為一體的康區小集鎮”的總體目標,該縣委託四川606地質隊對塔公進行了地形地籍測繪,委託西藏自治區建築勘察設計院編製了塔公鄉建設總體規劃。
在規劃的基礎上,結合塔公實際,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效率運作、高水平發展、高質量建設”的集鎮建設要求,採取以政府投資基礎設施,市場運作籌措資金,鼓勵具備條件的牧民集中建房的籌資方式,多方籌集資金,於2003年6月全面啟動了塔公小集鎮建設。
小集鎮啟動實施以來,先後完成5個單位、25戶民房的拆除任務,拆除面積5150.43平方米。
同時,按照不同的房屋結構和塔公地區建設情況,制定了切實可行的補償方案,補償金額達90多萬元。
在近兩年多的時間內,政府投入無償資金303.3萬元,分別建成一條長650米、寬18米的317國道過境主街道和兩條分別長150米、寬12-15米的橫街,完成了建築面積5518平方米的塔公廣場,實施了廁所、街燈、垃圾清運、集鎮綠化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
採取政府適當補貼,群眾集資為主等方式,投入資金1000餘萬元,按照統一設計要求,完成塔公25戶拆遷戶房屋新建和130餘戶臨街房屋改擴建、裝飾裝修工程。
完成了塔公信用社、鄉政府、獸醫站、小學校和衛生院、派出所等機關單位房屋建設和塔公福利學校“穿衣戴帽”等一批建設項目。
這幾年來不懈努力,塔公小集鎮建設已修建規模,並取得了明顯的社會、經濟、生態等綜合效益,實現了折西片區小城鎮建設“一帶三改”的目標,“一帶”即:以旅遊業帶動農牧民致富。
“三改”即:改變農牧民傳統觀念,改變純牧民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改變固有的傳統產業結構。
塔公小集鎮的建設,使廣大農牧民從傳統畜牧業轉向從事以旅遊業為主的商貿流通、民居接待、餐飲娛樂等第三產業,拓寬了廣大牧民的增收渠道,據不完全統計,僅塔公村現有鋪面就已達363戶,增加牧民月收入從150元到550元不等,僅此一項,每年就可為當地群眾增加收入150萬元左右,全鄉牧民年人均收入可增加200元左右。
塔公村位於康定縣塔公鄉政府駐地,截止2005年底,全村155戶,546人,草地面積25900畝,牲畜存欄1224頭(只匹),主要經濟來源為畜牧業和旅遊業收入。
全鄉無畜戶、少畜戶、貧困戶共60餘戶,這部份牧民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大,生產、生活條件差,生存條件惡劣。
2003年,康定縣結合小集鎮建設啟動實施了塔公牧民新居建設。
為使牧民新居建設形成規模,增強集鎮輻射功能,在鄉政府駐地附近無償劃撥了一定面積的土地用於新居建設。
塔公牧民新居建設中,康定縣共投入資金437萬元(其中:無償資金177萬元,群眾自籌資金260萬元),完成了62戶牧民定居房建設,戶均建築面積達2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為12400平方米,並配套建設了牲畜棚圈、暖棚和割草基地。
新建村內主幹道硬化路775米,進戶硬化路350米,打水井10口。
村學校、群眾活動室、廁所、用電線路、有線電視、通信設施等配套基礎工程建設也全部完成。
全鄉62戶無畜戶、少畜戶、貧困戶已喜遷新居。
塔公草原風景區位於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縣內,康定城西北部113公里處,海拔3730米的高原地帶,川藏公路穿境而過。
塔公景區以高聳的雅拉雪山、起伏的草原和草原上金碧輝煌的“木雅經塔”為主要內容。景區有有塔公寺、塔公寺塔林、雅拉雪山等景點。塔公草原:面積712.37平方公里,地勢起伏和緩,草原的廣袤,水草豐盛,牛羊成群。
大草原海拔3000米至4000米左右,屬典型的丘狀高原。冬季嚴寒,夏季涼爽春秋短,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
塔公寺坐落在塔公草原上,是藏傳佛教薩迦派著名寺廟之一,有“小大昭寺”之稱,寺壁掛滿唐卡、藏畫,藏式浮雕、彩塑、壁畫及酥油製品以及造型各異的浮屠古塔林,具有十分獨特的民族宗教文化特色。這裡是康巴地區藏民朝聖地之一,每年都要舉行一次盛大的佛事和跳神活動。
地址:塔公鄉政府北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