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斐迪南的結果 展開

斐迪南

奧匈帝國皇儲

徠弗朗茨·斐迪南大公(Archduke Franz Ferdinand of Austria;1863年12月18日—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弗朗茨二世之孫,卡爾·路德維希大公長子,弗朗茨·約瑟夫一世之侄。

1889年皇太子魯道夫自殺,被立為哈布斯堡王朝皇儲。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環球旅行
斐迪南的父親卡爾·路德維希大公
斐迪南的父親卡爾·路德維希大公
1892年12月時年28歲的斐迪南乘“伊麗莎白皇后”號裝甲巡洋艦,從地中海的里雅斯特起航,經印度前往北美。他的陪同人員超過400人。在航行中,斐迪南寫了2000多頁日記,從對亞丁狹窄街道的描繪,到感嘆南太平洋徠的魅力,再到攀爬加爾各答的垃圾堆,哀嘆西方列強的殖民剝削制度,這段經歷可謂豐富多彩。
簽名
簽名
1893年6月前往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目的地——新喀里多尼亞島,那裡是一個巨大的監獄,大約有8000名囚犯生活在島上。抵達港口時,斐迪南凝視著囚犯們陰冷的面孔,這些人正在碼頭和礦山辛苦勞作。結束訪問前,監獄主管說他們還在使用斷頭台;6月7日一行在索羅門群島上的奧瓦拉哈島拋錨,在那裡,他們見到了用狗牙製成的項鏈和龜甲製作的鼻圈,還有當地人的食人儀式。這個奧地利旅行團武裝起來,進入島嶼腹地。
結束日本之行后,斐迪南和一個規模縮小的隨從團前往北美洲。這場環球之旅的最後一站是他們眼中的“新世界”。抵達溫哥華后不久,斐迪南被森林大規模遭砍伐的景象所震驚,然後開始橫跨“西部荒原”的鐵路旅行。
經過10個月的旅行,斐迪南最終回到他深愛的維也納。他稱維也納“永遠年輕”,他錯了,20年後奧匈帝國的毀滅將同他糾纏在一起。據統計一生中僅射殺的牡鹿就超過5000隻,痴迷打獵可能對他的耳膜造成永久性損傷,這也是他在1914年對暗殺反應遲緩的因素之一。
軍事鬥爭
1898年任奧軍副總司令。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歐洲列強對巴爾幹半島的擴張,激起塞爾維亞族的極力反抗,塞爾維亞民族解放運動日益高漲。被奧匈佔領的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企圖擺脫奧匈控制,同塞爾維亞合併,組成南斯拉夫,對此奧匈帝國力圖阻止。
1908年奧匈帝國乘土耳其革命之際,宣布正式吞併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兩地(該兩地長期在奧斯曼帝國統治下,1878年該兩地被奧佔領,但名義上仍屬土耳其),激起塞爾維亞的極大憤怒。塞爾維亞在邊境部署力量,俄國支持塞爾維亞。奧匈帝國也在邊境集結軍隊,雙方劍拔弩張,戰爭有一觸即發之勢。德國支持奧國,於1909年3月21日向俄國發出通牒,並威脅說,俄國干涉不僅意味著要對奧匈作戰,還要對德國作戰;德國還要求俄國承認奧匈對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兩地的吞併,否則就對塞爾維亞開戰。俄國由於日俄戰爭(1904~1905)中戰敗,力量大大削弱,又得不到英、法的支持,無力同德、奧匈抗衡,不得不暫時讓步,承認奧匈對上述兩地的佔領。
1912~1913年和1913年,曾發生過兩次巴爾幹戰爭,推動了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斯拉夫人的民族解放運動,它們要求和塞爾維亞合併,建立大塞爾維亞國。奧匈帝國反對塞爾維亞擴大,圖謀吞併塞爾維亞。奧塞衝突成為兩大軍事集團鬥爭的焦點,巴爾幹成為歐洲火藥庫。

大戰爆發

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立即以此作為發動戰爭的借口,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這一事件遂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弗朗茨·斐迪南大公一家
弗朗茨·斐迪南大公一家
1914年7月23日奧匈向塞爾維亞發出最後通牒,限48小時答覆。通牒內容極其苛刻,要求制止一切反奧活動,懲辦進行反奧宣傳的官民,由奧匈派員共同審判薩拉熱窩事件的“兇手”等;7月25日塞爾維亞復文,除拒絕會審外,全部接受其餘條件,但奧匈仍不滿。當天奧匈即與塞爾維亞斷交;7月28日對塞宣戰;7月30日俄國宣布總動員;8月1日德國對俄宣戰;8月3日又對法國宣戰;8月4日英國借口德軍破壞了比利時中立,對德宣戰;8月6日奧匈向俄國宣戰。歐洲主要帝國主義國家都捲入了戰爭。義大利出於自身利益,戰爭初期宣布中立,後來又轉向協約國方面,對德奧宣戰。日本為了奪取德國在亞洲的殖民地,於8月15日向德國發出通牒,8月23日向德國宣戰。土耳其於11月參加到同盟國方面作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

家族成員


關係人物備註
女兒霍亨伯格郡主-蘇菲(1901-1990),享年89歲
兒子霍亨伯格公爵-邁西米利安(1902-1962),終年59歲
兒子霍亨伯格王子-恩斯特(1904-1954),終年49歲
家庭成員
家庭成員

軼事典故


刺殺事件

斐迪南大公的預想:“大奧地利合眾國”
斐迪南大公的預想:“大奧地利合眾國”
1913年奧斯卡·博迪奧雷克將軍作為奧地利派駐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的總督,為了對付正在發展之中的塞爾維亞民主主義者而採取了暫時延緩省一級議會,對新聞進行審查,並增加了警察的措施。他然後邀請了大公,也是哈普斯堡皇室的繼承人、奧地利軍隊的檢查長,在1914年6月28日訪問波斯尼亞首都薩拉熱窩,並在一天的訪問中參觀閱兵儀式。其所選擇的日子是非常不吉利的一天,因為在1389年的那一天,在科索沃戰役中,塞爾維亞人在被土耳其人大敗后喪失了近五百年的獨立地位。
遇刺前的婓迪南大公
遇刺前的婓迪南大公
1914年的婓迪南大公
1914年的婓迪南大公
奧匈帝國發行的紀念斐迪南夫婦的郵票
奧匈帝國發行的紀念斐迪南夫婦的郵票
婓迪南大公遇刺穿的衣服
婓迪南大公遇刺穿的衣服
報上大公將要來訪的消息提示了年輕的波斯尼亞-塞爾維亞激進分子加夫里洛·普林西普是時候採取行動了。他決定刺殺大公,並且邀請內德利克·查布里諾維奇加入。當時他們是在塞爾維亞的首都貝爾格萊德。普林齊普和第三個謀反者特里夫科·格拉貝日都是在被他們的波斯尼亞學校趕出來以後到那裡去學習的,而查布里諾維奇則是由於參與了印刷工人的罷工而從薩拉熱窩被驅逐出來的。這三個人從黑手會(其通常的名字是“聯合或死亡”,是一個秘密的塞爾維亞民族主義組織)那裡得到了手槍和炸彈,接受了使用方法的訓練,並且幫助將武器跨境運到波斯尼亞或是通過中介機構運回薩拉熱窩。這個激進的塞爾維亞恐怖組織是由陸軍上校德拉古廷·迪米特里耶維奇領導的,他的塞爾維亞同謀們稱呼他的代號為“蜜蜂”,他是當時塞爾維亞軍隊情報部門的頭。當普林齊普得到武器后,他寫信給達尼洛·伊里克,以期在薩拉熱窩再找到幾位同夥。伊里克是一個激進知識分子,具有民族主義、俄羅斯革命主義和無政府主義這方面的興趣,又幫助他們招募了另外三個人:穆罕默德·巴斯克(一個穆斯林木匠,曾經密謀殺害博迪奧雷克)、瓦索·丘布里洛維奇和茨維特克·波波維奇,都是高中學生。
薩拉熱窩事件
薩拉熱窩事件
當時間臨近的時候,伊里克作為首席技術負責人,開始對刺殺計劃表示懷疑,並且試圖勸阻普林齊普和格拉貝日,但是沒有成功。“蜜蜂”也派遣了一個代表試圖阻止這個計劃。伊里克形成了最終的計劃。有一份報紙公布了大公訪問的行程,伊里克將密謀者們安排在河邊的一條叫作艾普爾碼頭的路上,皇室的軍隊將兩次經過那裡。前面兩個年輕人將用他們的炸彈襲擊;如果他們失敗,接下來的兩個就將採取行動;如果他們也失敗了,最後的兩個就會一試身手。伊里克分發了手槍和炸彈,同時還指導他們如何使用。密謀者們混進了等候的人群,但是前面的兩個:穆罕默德巴斯克和丘布里洛維奇在車隊經過的時候什麼都沒有做,普林齊普和格拉貝日也沒有襲擊車隊。只有查布里諾維奇行動了,他向大公的車投擲了一顆炸彈,但是只炸到了摺疊起來的后檐上,然後在後面的車下爆炸了,炸傷了12個人。大公的車立即離開了現場。查布里諾維奇試圖用一個氰化物的藥丸結果了自己,卻沒有成功,他又跳進河裡,並在那裡被抓住了。所有其他密謀者都逃跑了,除了普林齊普,他決定留下來等待第二次機會。
在訪問了城市禮堂后,大公和他的妻子出發到醫院看望被炸彈炸傷的一個副官。在路上,領頭的車拐錯了一個彎,不得不慢下來在艾普爾碼頭調頭,而普林齊普仍然等在那裡。這樣一來,第二輛車就在普林齊普面前停了下來,他立即舉起手槍向大公和他的妻子開槍。兩個人都很快死去了。普林齊普當即被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