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蘭茨·約瑟夫一世
奧地利帝國皇帝
弗蘭茨·約瑟夫一世(Franz Joseph I,1830年8月18日-1916年11月21日),又譯為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奧地利帝國以及奧匈帝國皇帝(1848年12月2日—1916年11月21日在位)、19世紀到20世紀初中南歐洲的統治者。他是神聖羅馬帝國末代皇帝弗朗茨二世之孫、弗蘭茨·卡爾大公長子,斐迪南一世之侄,其母為巴伐利亞國王馬克西米利安一世之女蘇菲·弗里德里卡公主。
弗蘭茨·約瑟夫因伯父斐迪南一世無嗣而被立為皇儲,不久后伯父斐迪南一世因精神問題下詔禪讓,弗蘭茨·約瑟夫遂即位為帝。在位之初威逼普魯士簽訂奧爾米茨條約,與俄羅斯敵對、擅自和法蘭西帝國為敵、將奧地利帝國改組為奧匈帝國等事件而被世人熟知,1879年他與普魯士王國領導的德意志帝國結盟,1914年向塞爾維亞王國發出最後通牒,把奧地利和德國拉入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6年,因肺炎發作於維也納駕崩,終年86歲。其侄孫卡爾即位為帝。
大事件
1830-08-18
出生
1830年8月18日生於維也納-美泉宮。
1848
暴動中登基
1848年曾在義大利參加鎮壓倫巴第-威尼西亞王國反抗奧地利統治的起義,當革命蔓延至帝都維也納時,奧皇斐迪南一世因精神原因被迫遜位,弗蘭茨於12月3日在奧爾米茨登上帝位。
1859-07
專制和憲政
1859年7月他匆忙的締結了《自由鎮和約》將倫巴比割讓給對手以結束戰爭。
1879
贏得帝國在巴爾幹的第一個重大外交勝利
1879年使德奧結盟,並且通過佔領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贏得了帝國在巴爾幹的第一個重大外交勝利。
1916-11-21
去世
1916年11月21日他悄然去世,享年86歲,侄孫卡爾一世接替了他的皇位。
年輕時的弗蘭茨·約瑟夫
弗蘭茨·約瑟夫一世是弗蘭茨弗蘭茨·卡爾大公和巴伐利亞國王馬克西米利安一世之女蘇菲·弗里德里卡公主的長子,因伯父斐迪南一世無嗣,他被教育成為國王假定繼承人,1848年曾在義大利參加鎮壓倫巴第-威尼西亞王國反抗奧地利統治的起義,當革命蔓延至帝都維也納時,奧皇斐迪南一世因精神原因被迫遜位,弗蘭茨於12月3日在奧爾米茨登上帝位。
在他統治的最初10年即所謂的“新專制政體”時期,他親自製定外交政策和戰略決策,與首相和外交大臣費利克斯·施瓦岑貝格一起開始恢復帝國秩序,1850年11月以武力威逼使普魯士簽訂奧爾米茨條約,解散德意志邦聯,向奧地利稱臣,這被普魯士人認為的第二個耶拿之恥。但首相在國內的粗暴統治和不容異己的警察機構激起了人們內心的反叛情緒,當1851年政府撤回1849年在革命壓力下答應制定憲法的許諾時,這種情緒變得更具威脅性。撤回許諾的後果深遠,導致自由黨對弗蘭茨·約瑟夫的統治長期不信任,引發了1853年在維也納行刺奧皇的企圖和米蘭暴動。
弗蘭茨·約瑟夫一世
弗蘭茨·約瑟夫紀念像
由於弗朗茨·約瑟夫未能達成聯邦制解決方案,使各民族滿意,各民族之間的關係進一步惡化。1867年的形式以趨於明朗,必須像不聽指揮的匈牙利人做出妥協,結果形成“帝國和王國的二元君主國”,這個二元君主國里,一半奧地利,一半為匈牙利,以平等的夥伴關係共存。這一妥協給匈牙利人相當大的權利來擴大其影響,蒙受損失的是斯拉夫各民族;波西米亞人(捷克人)和波蘭人沒有分享到奧地利德意志人在帝國的奧地利部分即西半部所享有的特權;而克羅埃西亞人、斯洛伐克人和南部斯拉夫人則沒有分享到匈牙利人在匈牙利部分即東半部所享有的特權。弗朗茨·約瑟夫認可了這種偏袒的做法,違反了在這個多民族國家中各民族基本平等的核心法則。歷史上長期演變所形成的各個邦屬對皇帝的關係為各民族對奧地利德意志人君主或匈牙利人君主的屈服所取代。這樣國家持續不得安寧。賦予各斯拉夫語與匈牙利語和德語以平等的最後一次改革嘗試,在奧地利德意志人民族壓力下,也為奧皇所否決。至於承認和恢復捷克人古老的權利問題,則束縛著奧匈帝國的外交政策並威脅著它的內政。更為不利的是南部斯拉夫問題,從1867年起,匈牙利統治下的克羅埃西亞人感到他們被不斷的匈牙利化,匈牙利人的統治終於使居住著斯拉夫同胞的塞爾維亞成為二元君主國的死敵。
安德拉希伯爵是弗蘭茨·約瑟夫最出色的外交大臣,他不僅於1879年使德奧結盟,並且通過佔領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贏得了帝國在巴爾幹的第一個重大外交勝利。奧皇力排眾議,維護和德國的聯盟,雖然義大利於1882年與德奧組成三國聯盟,羅馬尼亞也於1883年與德奧簽訂秘密條約,但他卻對意、羅有很大保留,弗蘭茨·約瑟夫的外交風格是崇尚君主間的私人交往。1873年他和沙皇亞歷山大二世並肩在柏林現身。決定性的促成三皇同盟。後來他還致力於通過私人接觸防止與俄國的潛在衝突。他於1897年訪問彼得堡和1903年沙皇尼古拉二世來訪后,他試圖界定奧地利和俄國在巴爾幹的利益,但這一政策在一場導致於1908年吞併被佔領的波黑地區的危機中,被外交大臣埃倫塔爾輕率地破壞了。1908-1914年,他不顧參謀總長弗蘭茨·康拉德·馮·赫岑多夫的警告,堅持和平外交,赫岑多夫一再提出對塞爾維亞或義大利進行先發制人的預防性戰爭。但1914年7月,在外交大臣貝托爾德伯爵的慫恿下,他貿然向塞爾維亞發出最後通牒,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在大戰正酣的1916年,他悄然去世,享年86歲,侄孫卡爾一世接替了他的皇位。
博物館展出的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用過的東西
關係 | 人物 | 備註 |
子女 | 蘇菲女大公 | 1855年3月5日~1857年5月29日,兩歲死於傷寒。 |
吉賽拉女大公 | 1856年6月12日~1932年7月27日,同巴伐利亞王子、德國陸軍元帥利奧波德·馬克西米利安·約瑟夫·瑪利亞·阿努爾夫結婚,育有2子2女。 | |
魯道夫王儲 | 1858年8月21日~1889年1月30日,同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之女斯蒂芬尼公主結婚。有1女。 | |
瑪麗·瓦萊里女大公 | 1868年4月22日~1924年9月6日,同托斯卡納公國的旁支成員弗朗茨·薩爾瓦多大公結婚。有4男6女。 |
刺殺皇帝弗蘭茨·約瑟夫
弗蘭茨·約瑟夫的靈柩
在他所有的良師益友中,資深大臣克萊門斯·梅特涅對他產生也許是最為持久的影響,但更為深遠的影響來自他的妻子,他於1854年與巴伐利亞女公爵伊麗莎白結婚,並在整個充滿風波的婚姻中一直愛著她。
在弗蘭茨·約瑟夫在位的68年裡,奧地利幾經興衰,但他的許多錯誤為他的許多輝煌成就所抵償,19世紀80年代首相塔費伯爵制定的社會立法;1852年的新刑法典、1859年的貿易條例和1862年的商法典,都是受到整個歐洲高度重視的民政管理的典範,這些成就無不打上奧皇默默奉獻的印記。
弗蘭茨·約瑟夫家族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