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話

承德話

承德話是北京官話懷承片。河北省承德市的承德話被認為是最接近普通話的話語,其普通話標準程度超過北京。

基本概況


普通話標準音採集地——河北省承德市
普通話標準音採集地——河北省承德市
承德話是指北京官話懷承片。河北省的承德話被認為是最接近普通話的話語,其普通話標準程度超過北京地區。
1956年,國家語音工作人員曾先後兩次來到河北省灤平縣金溝屯鎮金溝屯村進行普通話標準音採集。普通話是根據從灤平採集的語音來最後定的標準。出京承高速公路口金溝屯段,一塊“普通話語音標本採集地”大型標牌赫然入目。

標普成因


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的普通話為什麼如此標準呢?王國平給記者講了一段他所了解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明朝初期,由於戰爭原因,長城之外的灤平縣居民被全部遷到了河北省保定市、北京房山一帶,導致這裡成為“無人區”,這種狀態持續了200年左右,傳統方言土語消失殆盡。
“後來,清兵入關,從京畿等地遷來的王公大臣和八旗軍隊,構成了灤平人的主體,這部分人受當時‘北京官話’的影響,發音自然統一。”王國平說,從清朝流傳下來的承德市灤平方言的特點是音準分明,語調比北京方言硬一點,尤其是沒有尾音,顯得直接、清晰、明確,與普通話極為接近。
明成祖的時候,灤平縣各個村落的人被全部遷到了現保定、蔚縣、北京房山一帶。清朝入關以後,多爾袞開始實行圈地令,康熙八年廢止圈地令,那些遷走的人從京畿等地再遷到古北口外,在灤平建了二十四庄,包括五條御道、八大行宮、二十四黃庄等清朝的組織機構都設在這裡,使這裡受官話影響非常大,所以灤平縣60%都是滿族人。
據王國平介紹,1955年,國家正式成立國家語委,制定了語言方案,當時起的名字叫官話,普通話這個概念是後來才有的,正式方案1957年制定,1958年正式公布。
在這個方案里,很大程度上都是參照了專家到北京官話區採集語言的結果,主要採集地就是金溝屯村、巴克什營、火斗山。其中金溝屯的語言是應用最多的,也就是說,金溝屯當時採集所發出的音、所講的辭彙,和普通話是最接近的。王國平說,河北省語委隔幾年就到該地進行一次普通話考核驗收。

採集人回憶錄


1953年,我剛13歲,當時的政務院來人到我們這錄音。老師把我和石俊勇,姚鳳媛叫到辦公室讀了幾篇課文。領導覺得我們的發音很標準。對我說,你的話說的好,以後沒準都像你學習呢。後來才知道,那次是全國範圍的為普通話標準音採集樣音。那時候心裡感覺特別的驕傲,自豪。
那次經歷后,幾十年來我一直規範自己的發音。也不斷地練習。作為語文老師,我希望我的學生都能說出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其實我們灤平人的發音很標準。大多數只是個別音矯不準,你比如說:團結友愛,有的人讀成團結有“耐”。
如今普通話已經成為我灤平的城市名片。近幾年,將在金溝屯村頭街打造普通話體驗一條街,修建普通話展館。
在中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國家的語言需要有統一的標準。灤平作為普通話標準音採集地,我心裡感到很榮幸。
現在退休在家,我也不想閑著,還想為普通話推廣做些事情,盡一點綿薄之力吧。推廣普通話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情。我們都義不容辭。說標準普通話,做誠信灤平人。

與普通話


承德普通話雖標準,但真正得到首肯的是其下轄的灤平縣。出京承高速公路口,“普通話語音標本採集地”標牌赫然入目。
灤平縣政協副主席王國平稱,1956年,國家語音工作人員曾先後兩次來到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金溝屯鎮金溝屯村進行普通話標準音採集。“說客氣點兒,我們灤平縣是普通話標準語音採集地,要是不客氣點兒說,普通話是根據從灤平採集的語音來最後定的標準”。
河北人民廣播電台著名主持人、金話筒獎得主紀青雲和河北人民廣播電台台長王智曾來到灤平縣金溝屯鎮金溝屯村,見到了60年前普通話採集對象——84歲的原金溝屯村第四完小小學教師白向民、82歲的原金溝屯中學教師石俊永,併當場與村民比試普通話。
當紀青雲和王智見到那些蹲在院牆根下抽著旱煙的老爺子和坐在村口大樹下嘰嘰喳喳拉家常的老奶奶們時還有些懷疑:“他們會說普通話?”但是,上前一嘮嗑,那地道的普通話一下子就把他們震住了。
紀青雲、王智等人認為,承德普通話標準名副其實。“這樣一個資源是全國獨特的、唯一的,我們想把這個資源挖掘出來,成為國家的一個語言歷史博物館,讓全國各地的語言資料都能夠在這彙集起來,為子孫後代留下了一點寶貴的、文化的東西。”
“從專業的角度上講,被網友和本地人盛讚的承德標準普通話,應該被叫做承德方言。承德方言和北京方言一樣,同屬北京語音體系,在語音、辭彙和語法上與標準的普通話差異極小。從語音系統上講,承德方音音系與普通話音系一致,只是在聲母、韻母、聲調的某些方面顯示出一定的差異。
承德話排名第一,不少承德人覺得是當之無愧。小王是河北師範大學的一名學生,來自承德,看到承德話最為接近普通話的消息后,也是非常高興。“我覺得自己的普通話和一般同學相比,還是標準一些。或許是環境的影響,感覺家裡人的普通話都還是挺標準的,所以自己的普通話沒怎麼練習,就順利通過了普通話測試。”

採集經過


“全國推廣普通話之前,國家有關工作人員曾到一些地區做普通話語音採集工作,那時大致是1953年。河北省金溝屯村、火斗山就是採集地。”河北省灤平縣教育體育局副局長張紹儒介紹說,石俊勇就是語音採集的參與者之一。
“當時我七八歲,老師把我叫到辦公室,讓對著幾個陌生人讀課文。讀完后,大家都誇我讀得好。”石俊勇老人回憶說,當時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後來工作了才知道是普通話語音採集。金溝屯村小學還有一塊“普通話語音採集地”的石碑。

普通話優勢


據當地勞動人事部門提供的信息,承德普通話已經成為一種就業優勢:已經為央視及各省市輸送了大批主持人才;承德市所屬的8縣3區,每個縣都有很多在全國各地從事服務行業的男男女女;從60年代開始,人民大會堂等場所很多服務員都是承德人。因為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多年來,河北省承德市的服務員、保姆等服務性行業在北京一直很受歡迎。2013年,北京一家公司還把話務中心建在了河北省承德市灤平,雇傭了50多名當地人做話務員,也是看重了當地普通話的優勢。
普通話標本之源——承德灤平
普通話標本之源——承德灤平

普通話體驗區


2013年9月起,河北省承德市開始籌建以普通話文化為看點的農家游、採摘園、普通話體驗一條街等多種形式的文化旅遊項目,打造普通話培訓基地。整個“普通話生態體驗區”計劃於2014年年底建成。
河北省灤平縣選擇金溝屯鎮、巴克什營、火斗山三個示範性鄉鎮,試點建設以普通話文化為看點的農家游、採摘園、普通話體驗一條街、普通話體驗茶館等多種形式的產業結構,讓遊客在體驗鄉村生產、商務和休閑生活的同時學習體驗普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