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教育
中世紀教育
中世紀教育,一般指西羅馬滅亡(476)至文藝復興時期(15 世紀)西歐封建社會的教育。這一時期由於封建主的殘暴統治與基督教的禁慾主義結合,僧侶壟斷文化教育,阻礙科學發展,被稱為歷史上的黑暗時期。教育具有明顯的宗教性、階級性和等級性。中世紀前半期,教育機關被教會壟斷,世俗教育被扼殺,學校附設在教堂,教育目的是培養僧侶及為宗教服務的專門人才。同時,也向群眾宣傳宗教,培養對宗教的虔誠信仰。僧侶教育與教民教育成為教育的主體。
目錄
教學內容主要是神學。文法、修辭、倫理、算術、音樂、幾何、天文等科目也都貫穿了宗教精神。教學方法採取注入式,要求學生死記硬背,但信勿疑。學校管理奉行禁慾主義,以殘酷的體罰壓制學生。由封建主控制的宮廷學校則招收皇親貴族子弟,培養治術人才。9世紀末—12世紀,封建貴族重視騎士教育,以加強維護封建制度的武裝力量。這種教育無專設機構,不重視文化知識教育,只是把低級貴族子弟送到高一級貴族的宮邸充當侍童或侍從。使他們在侍奉主人和主婦以及在生活和社交活動中接受訓練,學習上流社會的禮儀和騎馬、擊劍、游泳、投槍等軍事征戰技能,養成忠君愛國、急公好義、效忠於世俗封建主的品質。中世紀後期,由於政治經濟的發展和各地文化交流,促成了 12世紀城市大學的產生和發展。這些學校仿照手工業行會的形式組織起來,由師生共管,打破了教會的壟斷和封建社會的閉塞局面。同時,由於市民階層的發展,行會學校和市民學校興起,並通過藝徒制進行某些職業技術和讀、寫、算知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