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梃
李梃
姓名:李梃
性別:男
字:健齋
出生年月:不詳
國籍:中國
朝代:明朝
籍貫:南豐
民族:漢族
身份:醫生
《醫學入門》
李梃
李梃在論述為醫者的品德修養時,有一段很精彩的文字描寫:“或問一言為約,日:不欺而已矣”。他說用一句話來概括醫德的要求,就是“不欺”。這“不欺”二字,確是言簡意賅、切中要害。這使我們想起“童叟無欺”這名成語;想起杭州胡慶余葯號所懸掛的“戒欺”牌匾;想到“大醫精誠”中的“誠”所含有“誠實無欺”內涵。由“欺”也聯想到“欺騙”、“欺詐”、“欺矇”、“欺壓”這些貶義的詞句和社會上與此相關的種種不道德行為和醜惡現象。由此也體味出李梃把“不欺”作為當時醫家的道德操守是抓住了醫者品德修養的核心,因而直至今天仍有其現實意義。
李梃從對“不欺”的要求人手,分析了為醫者“欺”的種種表現:一是“讀入門書而不從頭至尾,零星熟得一方一論,而便謂醫者,欺也;熟讀而不思悟融會貫通者,欺也;悟后而不早起,靜坐調思,以為診視之地者,欺也。”這裡講的是當醫生必須具備知識基礎和臨床經驗,有的人學識淺薄而又不肯用功。粗知皮毛就自封高明,臨診沒有準備、不做深思熟慮就亂開方葯,這是病人的欺矇和不負責任。生命至重,貴愈千金,只有練就真功夫、具備真知灼見才能對病人“不欺”,才能對得起患者。二是“診脈而不以實告者,欺也;論方用藥,潦草而不精詳者,欺也”。這是指醫生對病人的態度,一定要以一絲不苟和認真負責的精神,實告病情、詳診細問、望聞問切周全、遣方用藥細緻,切不可草率用事、草菅人命。三是“病癒后而希望貪求,不脫市井風味者,欺也”。
這話說得很深刻,醫者要以治病救人為職責,而不能借行醫以謀利,醫者應該比市井之醫學入門 徒高尚、高潔,具備高風亮節。古代許多醫家把“治病既愈”看作“分內事也”,“不可過取重索”,“如病家赤貧,一毫不取”。相比較於今天少數醫生的索取紅包、索要回扣、以醫謀私等行為,非常必要倡導和學習傳統醫德,加強醫生的道德修養。
李梃
除此之外,他在書中也提到了對學醫者讀書的見解。他說:“如欲專小科,亦不可不讀大科;欲專外科,亦不可不讀內科”。認識到知識相通相融、學科交叉的重要性,很有見地。他認為讀書要做到:“熟讀後潛思默想,究竟其間竟義。稍有疑難,檢閱古今名家方書,以廣聞見;或就有德高明之士,委曲請問。”這種讀書方法和不恥下問,一定要把疑問和難題辨析清楚的精神,對於有些讀書不求甚解、一知半解和學風粗疏的當代中醫人來說,無疑是教育和鞭策。
李姓
圖片
1、出自嬴姓,為顓頊帝高陽氏的直系後裔。顓頊生大業,大業生女華,到女華之子皋陶之時,作了堯帝的理官(相等於現在的法官)。其子伯益被賜為嬴姓,后子孫歷三代世襲理官的職務,其子孫按照當時的習慣,以官為氏,稱理氏。理氏改為李氏的說法有兩種。一種說法是:商紂時,皋陶後裔理徵,在朝為官,因直諫得罪了商紂王,理姓家族將面臨滅族之災。在這種情況下,理徵有一兒子叫利貞,便逃至伊侯之墟避難。因食李子充饑,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稱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種說法是:據《姓氏考略》記載,周之前未見有李氏,自從有老子姓李,名耳,為利貞的後裔,因祖上世代為理官,理、李兩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為氏。顯然,李氏是始於李耳稱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三國時,諸葛亮平哀牢夷后,賜當地少數民族趙、張、楊、李等姓。鮮卑氏有複姓叱李氏,漢化后,改為漢字單姓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據有關資料所載,唐開國元勛有諸將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鮮於氏等16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