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小學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小學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小學始創於1897年,前身為南洋公學外院,是中國人自己興辦的最早的新式學堂之一。迄今已有121年的歷史。

學校介紹


有傑出的新聞記者、政治家和出版家鄒韜奮;有傑出的軍事家、反袁愛國將領蔡鍔;有著名翻譯家傅雷等。70年代起定名為“上海交通大學職工子弟小學”,隸屬於上海交通大學管理。2008年9月1日起,更名為“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小學”,實行屬地化管理,隸屬於徐匯區教育局。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小學始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EPD項目成員學校,中國創造學會教育專業委員會實驗基地,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基地科技教育研究所實驗學校,上海市教育學會中小學數學教學委員會實驗基地。
學校目前在新建中,新址位於南丹路北,徐虹北路以西。新校舍佔地10畝,較原先擴大一倍,在2009年9月竣工。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小學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小學

師資力量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小學始在崗小學高級教師38人,佔在崗教師數的72%,35歲以下青年教師23人,佔在崗教師數的43%,全校在崗教師中具有大專學歷的49人,占教師數的92%。具有大學本科學歷的36人,占教師數的68%。8%的中青年教師正在進修碩士學歷。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小學始傳承交大百年精華,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豐富的人文積澱。學校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的辦學理念,以提高教育質量為核心,以實施素質教育為主題,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為關鍵,以“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為總目標,以“聚焦課堂,關注學生”為抓手,在繼承優良傳統中力求改革創新,持續發展。
屬地化后,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小學始在徐匯區教育局扶植下,在交大領導的關懷下,在全校教師的共同努力下,被評為2008年度徐匯區學校績效評估優秀單項獎。學校師生在全國、市區學科類、科技類、藝術類比賽中屢屢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