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礦床

砂礦床

砂礦床是指含礦的岩石或礦床在地表受風化、侵蝕、分離出在地表條件下穩定的重礦物堆積而成的礦床稱砂礦床。有關的礦產如金、鉻、錫、鎢、鈦、鈮、鉭、稀土金剛石、寶石等。

簡述


砂礦床是指地表含礦岩石或礦床經受各種風化作用后形成的化學物理性質穩定、比重較大的礦物碎屑,在被水、風、冰川等介質搬運的過程中,由於搬運能力的逐漸減弱,按比重、形狀、粒度不同,分級分批被分選後有規律的沉澱下來,使有用礦物聚集而形成的礦床。
砂礦床的主要成礦作用是機械沉積分異作用,機械分異作用進行得越徹底,碎屑物質的分選就越完全,就越有利於砂礦床的形成。
砂礦床中產出的礦產種類很多,有金、鉑族、鎢、錫、鈦、鉻、鈮、鉭、鋯、稀土、金剛石、剛玉水晶石英砂礫石等。其中,以金、金剛石、鉑、錫石鋯石寶石砂礦較為重要。砂礦床的形成時代從前寒武紀到第四紀都有,按成礦時代可分為近代砂礦(第四紀)和古砂礦(第三紀及其以前)兩類。近代砂礦具有埋藏淺、產狀平緩、鬆散易采、易選等優點。

類型


地殼中的原岩或原生礦床一經暴露地表,就要受到大自然的風化、侵蝕、剝離、搬運、分選和沉積等一系列作用,這一系列作用使其形成碎屑沉積物質,其中某部分沉積物質中的有用礦物富集程度達到具有工業開採價值時,便稱之為砂礦床。
1、根據形成砂礦的搬運介質不同,砂礦床主要分為風成砂礦、冰川砂礦和水成砂礦三大類。
(1)風成砂礦。風成砂礦是由於風力的搬運作用,在適合沉積的地貌條件下,堆積而成的砂礦。
(2)冰川砂礦。冰川砂礦是由含有用礦物的冰川泥礫,在隨冰JII遷移、融化的過程中沉積而成。它又分為冰砂礦和冰水砂礦,前者礦物富集程度較差,後者礦物富集程度較好。
(3)水成砂礦。水成砂礦是由於水的搬運作用而形成的砂礦,其分佈範圍最廣,種類也最多。按其成因不同可分為:殘積砂礦坡積砂礦洪積砂礦沖積砂礦濱海砂礦等,其中以沖積砂礦和濱海砂礦最為常見。
2、按其成礦時代可分為現代砂礦床和古砂礦床兩類。
(1)現代砂礦床。是指第四紀以來形成的砂礦床。其特點是鬆散沉積物.含礦層埋藏淺或直接出露地表。產狀平緩,易采、易選.不僅便於開採利用,而且還可作為尋找原生礦床的可靠標誌。因此,對砂礦床的研究和尋找,具有重要的意義。
(2)古砂礦床是指形成於新近紀以前地質歷史中的砂礦床。它們大多數產在地層不整合或假整合面之上,一般已經固結成岩,甚至經過變質作用成為變質礦床,如南非的元古宙變質金鈾礫岩礦床、澳大利亞東部石炭二疊紀含金礫岩礦床等都是世界著名的規模巨大的古砂金礦床。
現代砂礦根據成因可劃分為:水成砂礦、風成砂礦、冰川砂礦3種類型。以水成砂礦最為重要。水成砂礦又分為洪積砂礦、沖積砂礦、湖濱砂礦、濱海砂礦。其中以沖積砂礦和濱海砂礦經濟意義比較重要。

地質特徵


1、砂礦床埋藏特點
砂礦床類型儘管很多,但它們均分佈於第四紀沖積地層中,其共同的埋藏特點是礦床距離地表近,故適合採用露天開採;礦床形成時期較晚,沒有受到成岩作用,故礦岩鬆軟,膠結性差而易於挖掘;砂礦床品位一般較低,且礦化不連續,分佈極不均勻。
2、砂礦床形狀
由於成礦條件的複雜性,砂礦床的平面形狀多種多樣。對於沖積砂礦而言,大多數礦床呈條帶狀沿河谷延伸。
3、有用礦物富集規律
儘管砂礦床種類較多,成礦條件各不相同,但在沉積成礦過程中,均服從按粒度和密度不同而分別沉積的規律,即粒度大、密度大的物質沉積在下部,粒度小、密度小的物質沉積在上部。因此各類砂礦的地層順序在垂直方向的排布大同小異。比如,常見的沖積砂礦地層順序,由上至下一·般為表土層、含金層和基岩。
(1)表土層。覆蓋於含金層之上、不含有用礦物或其含量不夠工業品位的沖積物質,統稱表土層。它一般是由泥質層和砂層組成,其厚度在幾米到幾十米之間。泥質層主要包括腐殖土、淤泥、亞砂土、黏土等。砂層主要是由粒徑為0.01~1.0mm的砂粒組成。
(2)含金層。位於表土層之下基岩之上、有用礦物含量達工業品位的沖積層稱含礦層。它一般是由以砂為主要成分的砂礫層和以礫石為主要成分的礫石卵石層組成,顆粒較大,有時含巨礫,其厚度一般在0.1~3m之間。實踐表明,在基岩與含金層的接觸面和風化基岩的裂隙中,有用礦物最為富集。粗粒的重金屬礦物通常在礦床底板和基岩裂隙中存在。
(3)基岩。基岩是指沖積層之下較堅硬的岩石。它一般是石灰石花崗岩砂岩、頁岩等,其表面常有0.1~1.5m深的裂隙存在。有時砂礦床不一定直接沉積在基岩上,而常是在緻密的黏土層上,通常稱其為假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