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朗

克朗

克朗是一個貨幣單位,名稱的意思是“王冠”,等同於英語的“crown”。貨幣名稱和單位。國際貨幣代碼ISK,1克朗=100奧拉。

簡介


Koruna;Krone;Krona;króna
貨幣名稱和單位。
還在流通和使用的克朗有:

捷克


英語Czech koruna,捷克語Czech koruna,國際貨幣代碼CZK,1克朗=100赫勒。

丹麥


英語Danish krone,丹麥語dansk krone,國際貨幣代碼DKK,1克朗=100歐爾。
丹麥的第一批紙幣於1736年問世。幣值由白銀儲備作擔保。拿破崙戰爭期間,大量印製鈔票導致惡性通貨膨脹及白銀平價的崩潰。為了恢復貨幣穩定,第一家國民中央銀行作為唯一的發鈔機構於1818年成立。銀行通過抵押借款在全國籌集資金。19世紀30年代,隨著流通紙幣的逐漸減少,國民銀行成功地恢復了對丹麥貨幣的信心。1873年,丹麥採用十進位,並與挪威和瑞典一道.推出一種以黃金為基準的新貨幣單位,名叫“克羅那”或克朗。丹麥、瑞典和挪威的克朗含金量相同。從1875年起,斯堪的納維亞貨幣聯盟正式成立,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為止。三國的硬幣和紙幣在等價兌換的基礎上可以自由流通。 1914年,丹麥國民銀行獲得丹麥國家唯一借款人的資格進一步確立了作為國家中央銀行的地位。兩次世界大戰間歇期間,丹麥放棄金本位,選擇英鎊作為掛靠貨幣,因為英國是丹麥的主要貿易夥伴。丹麥紙幣於1931年獲得法定流通的資格。2009年版丹麥克朗 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垮台後,貨幣當局於1972年決定,丹麥克朗掛靠歐洲貨幣蛇形浮動體系。從1979年歐洲貨幣體系建立起,克朗就加入這個體系。

奧匈帝國


奧匈帝國克朗(德語:Österreichisch-ungarische Krone ;匈牙利語:osztrák-magyar korona)是奧匈帝國自1892年到1918年奧匈帝國解體期間發行的貨幣。奧匈帝國克朗與輔幣之間採用百進位。在奧地利,1克朗=100Heller;在匈牙利,1克朗=100fillér。

法羅


英語Faroese krone,丹麥語færøsk krone,法羅語føroysk króna,1克朗=100歐爾。法羅克朗是丹麥克朗的一個版本,和丹麥克朗等值交換,互相流通,在主要在法羅群島使用。

挪威


英語Norwegian krone,挪威語norsk krone,國際貨幣代碼NOK,1克朗=100歐爾。該詞源自瑞典語krona,意指皇冠。挪威克朗是北歐貨幣聯盟的產物。

冰島


英語Icelandic króna,冰島語íslensk króna ,國際貨幣代碼ISK,1克朗=100奧拉。
冰島克朗的出現最早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由於冰島從丹麥王國中分離獨立(1918年),斯堪的納維亞貨幣聯盟解散,冰島從原本的斯堪地那維亞克朗中分離而出。1961年之後流通的冰島克朗,都是由冰島中央銀行(Seðlabanki Íslands)負責管理。
1980年時,冰島進行貨幣改革並且重新對冰島克朗定價,規定每100舊冰島克朗等值於1新冰島克朗。雖然在定義上,每1克朗等值於100冰島分(單數:eyrir,複數:aurar),但在實務上當局並沒有發行過面值低於1克朗的任何貨幣,因此是種沒有實用化的貨幣單位。

瑞典


英語Swedish krona,瑞典語svensk krona,國際貨幣代碼SEK,1克朗=100歐爾。
瑞典於1873年加入斯堪的納維亞貨幣聯盟后,發行了瑞典克朗,取代原來使用的國家圓(riksdaler)。貨幣聯盟成員國丹麥和挪威也同樣發行名為“克朗”的貨幣,三國克朗都與金價掛勾,並互相自由流通。該貨幣聯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解散,三國克朗不再互相自由流通,但仍為各自的法定貨幣。
雖然瑞典於1995年加入了歐洲聯盟,但2003年的公投否決以歐元取代克朗。

斯洛伐克


英語Slovak koruna,斯洛伐克語Slovenská koruna,國際貨幣代碼SKK,1克朗=100赫勒。
(斯洛伐克於2009年1月1日加入歐元區,即日停止流通,退出歷史舞台。)

愛沙尼亞


英語Estonian kroon,愛沙尼亞語Eesti kroon,國際貨幣代碼EEK,1克朗=100分。(2011年1月1日,愛沙尼亞加入歐元區。2011年1月15日,愛沙尼亞克朗停止流通,退出歷史舞台。)
舊時英國及其多數殖民地、屬地也用此貨幣單位(Crown)。1克朗=5先令。1英鎊=4克朗。
瑞典克朗
瑞典克朗
捷克克朗
捷克克朗
挪威克朗
挪威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