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皋鎮

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興和縣下轄鎮

張皋鎮,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興和縣下轄鎮,地處興和縣西南部,東與城關鎮為鄰,南與店子鎮毗鄰,西與豐鎮市隆盛庄鎮交界,北與鄂爾棟鎮接壤,行政區域面積263.95平方千米。

明、清時期,是蒙古、歸化地區通往皇城北京的大道要衝,是溝通邊疆與內地的交通樞紐;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名為張皋鎮,高廟子巡檢移駐此處;1984年8月,張皋公社改鎮;2006年3月,大同天鄉併入張皋鎮。截至2018年末,張皋鎮戶籍人口有21572人。截至2020年6月,張皋鎮下轄10個行政村。

2011年,張皋鎮農民人均純收入3400元。2018年,張皋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個。

歷史沿革


明、清時期,是蒙古、歸化地區通往皇城北京的大道要衝,是溝通邊疆與內地的交通樞紐。
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名為張皋鎮,高廟子巡檢移駐此處。
張皋鎮
張皋鎮
解放初期,劃歸豐鎮縣。
1950年1月,劃歸興和縣
1953年,設張皋鎮。
1958年8月,改為張皋公社。
1984年8月,張皋公社改鎮。
2006年3月,大同天鄉併入張皋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張皋鎮地處興和縣西南部,東與城關鎮為鄰,南與店子鎮毗鄰,西與豐鎮市隆盛庄鎮交界,北與鄂爾棟鎮接壤,行政區域面積263.9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張皋鎮境內地形為淺山丘陵地區,分為山區、丘陵、灘川三類。境內最高峰黑土台位於榆樹天村委會,海拔2035米;最低點位於陶卜天村委會陶卜天自然村東灘,海拔1182米。

氣候

張皋鎮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冬季、夏季分別受蒙古高原和大陸低壓控制,春季干早風大,夏季短暫溫熱,秋季秋高氣爽,常有霜凍危害,冬季漫長寒冷,自然災害頻繁。多年平均氣溫4℃。0℃以下持續期153天,20℃以上持續期46天。無霜期年平均100—115天。年平均降水量380—42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的6—8月。

水文

張皋鎮境內主要河流有銀子河,發源於西溝掌大王山,由西南向北經西溝掌、大同天、興勝庄、陶卜天,在銀子河處出境,經東洋河匯入永定河,流域面積12萬平方米,年平均流量為0.25立方米/秒。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張皋鎮下轄19個行政村:張皋、頭號、興勝庄、陶卜天、銀子河、西溝掌、小梁子、花家天、三道溝、小天子、大同天、七道溝、榆樹天、蘆天、四十八號、南水泉、十二號、馮字型大小、官屯堡,下設108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張皋鎮下轄10個行政村: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150924107200121張皋村委會
150924107201220十二號村委會
150924107202220七道溝村委會
150924107203122頭號村委會
150924107204220南水泉村委會
150924107205112蘆夭村委會
150924107206122馮字型大小村委會
150924107207112榆樹夭村委會
150924107208122官屯堡村委會
150924107209122四十八號村委會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張皋鎮總人口3614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060人,城鎮化率11.2%。另有流動人口13803人。總人口中,男性18472人,佔51.1%;女性17677人,佔48.9%;14歲以下6001人,佔16.6%;15—64歲26931人,佔74.5%;65歲以上3217人,佔8.9%。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35619人,佔98.5%;有蒙古、回、滿、土家、藏5個少數民族,共530人,佔1.5%。其中蒙古族503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94.9%。2011年,人口出生率8‰,人口死亡率5.8‰,人口自然增長率2.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80人。
截至2018年末,張皋鎮戶籍人口有21572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張皋鎮農民人均純收入3400元。
2018年,張皋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個。

農業

2011年,張皋鎮有耕地面積15萬畝;可利用草場面積16.8萬畝,林地面積32萬畝。糧食作物以馬鈴薯、玉米、小雜糧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5萬噸,其中馬鈴薯0.8萬噸,玉米0.6萬噸,小雜糧0.1萬噸。主要經濟作物有甜菜。2011年,甜菜種植面積1200畝,產量3610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2萬頭,年末存欄0.5萬頭;羊飼養量2.9萬隻,年末存欄1.2萬隻;奶牛飼養量850頭;家禽飼養量4萬羽,上市家禽2萬羽。
截至2011年末,張皋鎮完成小流域治理面積0.8萬畝,水保治理9400畝,人工造林1.8萬畝,封山育林3.2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30萬株。2011年,大型農業機械35台(輛)。

文化


地名由來

張皋鎮因轄區有一窯頭店,人們在這裡拓辟街道,挖出一個石碑,碑上刻有“張皋”二字,從此以這兩個字命名該地名。

交通


張皋鎮有027鄉道經過境內。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張皋鎮有小學2所,在校生150人,專任教師9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張皋鎮有文化藝術表演團體1個,演職人員10人,劇場1個;農家書屋19個,建築面積均為50平方米,均藏書1200冊,錄像帶100盤。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張皋鎮有衛生院1所,衛生室19個。專業衛生人員8人。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1422人,參合率95%。

社會保障

2011年,張皋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682戶,人數3473人,支出462.6萬元,月人均111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20人,支出6.6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20人,支出29.2萬元;農村醫療救助2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合作醫療21人次,共支出43萬元,比上年增長20%;農村臨時救濟220人次,支出11萬元,比上年增長20%。自然災害受災人口15129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5萬畝,直接經濟損失450萬元,救災支出62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26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5.3萬元,比上年增長15%。新增就業人員480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4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