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氏蟾蜍

史氏蟾蜍

史氏蟾蜍(學名:Bufo stejnegeri)為蟾蜍科蟾蜍屬兩棲動物,俗名癩蛤蟆。在中國大陸,分佈於遼寧等地,一般棲息于山區河流附近的雜草及灌叢中以及喜棲石下,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200至700米。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朝鮮。

生物特徵


史氏蟾蜍
史氏蟾蜍
頭體長雄性40~48 mm,雌性52~58 mm。背麵灰褐色,有極細的淺色脊紋,肩背各有一淺色三角斑,背部有“八”形黑紋;四肢背面有規則的深色橫斑,臂、股、脛各3~4條;頭部鼻孔前方、上頜緣、眼后角及上眼瞼中部等處尚有若干黑紋;腹面黃白色散有灰黑點斑,腹後部有一大斑。吻寬端圓,吻棱顯,無鼓膜;耳後腺幾呈圓形,前端略尖,似一滴下落的水滴,長與寬之比約為5:4。脛跗關節達肩后,左右跟部不相遇;指遊離,趾蹼發達。皮膚粗糙,背面密布小錐狀疣,其間雜有稍大的圓形瘰疣,在耳後腺內側者排成" "形,在肩及體背者排成“八”形;腹面滿布較低的扁平小疣。

生活習性


史氏蟾蜍
史氏蟾蜍
史氏蟾蜍棲息於海拔350~700m山區溪流附近的灌叢下或亂石間。中國已知遼寧丹東五龍背、寬甸白石砬子、庄河仙人洞有分佈,國外分佈於朝鮮半島

瀕危等級


史氏蟾蜍
史氏蟾蜍
中國物種紅色名錄評估等級:近危 NT
依據標準:由於在中國境內出現範圍
僅20,000 km2,分佈面積可能僅2,000 km2,因此很罕見,可能種群很小,因此被列為“近危”等
中國紅皮書等級:需予關注
中國紅皮書等級生效年代:1996
CITES附錄:未列入
CITES附錄生效年代:1997
國家保護級別:未列入
國家保護級別生效年代:1989

種群生境


森林——溫帶
濕地——河流及溪流(常年)

致危因素


生境退化或喪失(人為所致)-獲取資源-木材-皆伐
自然災害-旱災
生境退化或喪失(人為所致)-基本建設-堤壩
人類干擾-旅遊或娛樂業

保護措施


1991年8月5日經遼寧省人民政府批准的《遼寧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列為保護對象。
生境與實地保護行動-維持與保護;
生境與實地保護行動-保護地-保護區建立;
生境與實地保護行動-保護地-保護區管理;
應進一步採取的保護措施:組織調查史氏蟾蜍在中國的分佈範圍及數量,並開展保護生物學的研究。
2021年2月1日,史氏蟾蜍入選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