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級抵押貸款
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
次級抵押貸款是指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在2001年經濟衰退發生后,美國住房市場在超低利率刺激下高度繁榮,為經濟復甦及其後來持續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次級抵押貸款市場迅速發展。但隨著美國住房市場大幅降溫,加上利率上升,很多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借款人無法按期償還借款,導致一些放貸機構遭受嚴重損失甚至破產。2008年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危機引發了投資者對美國整個金融市場健康狀況和經濟增長前景的擔憂,導致之後幾年股市出現劇烈震蕩。
級抵押貸款( ,即“級按揭貸款”)
抵押貸款市“級”()及“優惠級”()借款件划限。根據低,貸構借款區待,形層市。低申請優惠貸款,級市尋求貸款。層市服務均貸款購房,級市貸款率優惠級抵押貸款%~%。
謂級抵押貸款指低收、族群、育低、融識匱乏庭房抵押貸款。
其基本特徵可歸納為:
信用評級得分比較低。美國的信用評級公司 (FICO)將個人信用評級分為五等:優(750~850分),良(660~749分),一般(620~659分),差(350~619分),不確定(350分以下)。次級貸款的借款人信用評分多在620分以下,除非個人可支付高比例的首付款,否則根本不符合常規抵押貸款的借貸條件。
美國的常規抵押貸款與房產價值比(LTV)多為80%,借款人月還貸額與收入之比在30%左右。而次級貸款的LTV平均在84%,有的超過90%,甚至100%,這意味著借款人的首付款不足20%,甚至是零首付,那麼,在沒有任何個人自有資金投入的情況下,銀行就失去了借款人與銀行共擔風險的基本保障,其潛在的道德風險是顯而易見的。借款人還貸額與收入比過高,意味著借款人收入微薄,還貸后可支付收入有限,其抗風險的能力也比較弱。
且多為可調利率,或只支付利息和無收入證明文件貸款。次級抵押貸款90%左右是可調整利率抵押貸款;30%左右是每月只付利息,最後一次性支付的大額抵押貸款或重新融資。這類抵押貸款開始還貸款負擔較輕、很誘人,但積累債務負擔較重,特別是當利率走高、房價下跌時,重新融資只能加劇還貸負擔。
由於次級抵押貸款的信用風險比較大,違約風險是優級住房貸款的7倍,因此,次級貸款的利率比優級住房抵押貸款高350個基點,且80%左右為可調整利率。當貸款利率不斷下調時,可以減輕借款人的還貸負擔;但是當貸款利率不斷向上調時,借款人債務負擔隨著利率上調而加重,導致拖欠和取得抵押贖回權的風險加劇。2007年,次級抵押貸款的拖欠率(拖欠30天)和取消抵押贖回權的比率分別高達13.33%和4%,遠遠高於優級抵押貸款2.57%的拖欠率和0.5%的取消抵押贖回權比率。
次級抵押貸款給那些受到歧視或者不符合抵押貸款市場標準的借款者提供按揭服務,所以在少數族裔高度集中和經濟不發達的地區很受歡迎。
次級貸款對放貸機構來說是一項高回報業務,但由於次級貸款對借款人的信用要求較優惠級貸款低,借款者信用記錄較差,因此次級房貸機構面臨的風險也天然地更大。
對借款者個人而言,違約會使其再融資難度加大,喪失抵押品的贖回權,無法享有房價上漲的利益。而且,任何一個借款人的違約對借款者所居住地區也有不良影響。
次級抵押貸款
通常,固定利率借款者的平均信用評分高於浮動利率借款者。在整個1990年代,次級抵押貸款借款者的信用評分呈現逐年下降趨勢,尤其是浮動利率次級抵押貸款。這表明1990年代次級抵押貸款質量存在問題,大量貸款提供給了信用較低風險較高的借款者。但從2000年開始,借款者信用評分開始逐漸上升。因為此時,貸款者開始關注貸款風險,並採取相應措施限制風險敞口。因此,在這一時期里,不僅整體貸款數量上升,並且機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提供給信用評分較高借款者的貸款量上升最為顯著。
借款者信用評分越高,貸款等級越高,相應的首付要求也越低。這也體現了風險補償原則。而按揭成數越高,借款者違約傾向越大,相應的首付要求越高。在1998年危機之前,首付額呈現逐年下降趨勢。而1998年之後,貸款者開始提高首付要求,貸款結構發生變化。按揭成數低於70和大於100的次級抵押貸款大量減少,而首付為10%的次級抵押貸款量上升顯著。
提前償付罰金也是控制風險的措施之一。當利率下降的時候,次級抵押貸款借款者傾向於提前償付貸款,以便以較低的利率重新申請貸款。而貸款的提前償付會給貸款者帶來損失,並且由於提前償付的可能性不可預測,這種損失也是不可測的。因此,為了限制提前償付這種行為,貸款者對提前償付者收取一定的罰金。
次級抵押貸款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由於它給那些受到歧視或者不符合抵押貸款市場標準的借款者提供按揭服務,所以在少數族裔高度集中和經濟不發達的地區很受歡迎。
美國次級債風暴引起全球金融市場震動
1990代末開始,利率持續走低,現金流出式再融資開始流行。借款者不斷借入新債,償還舊債,並且新債的數額要超過原有債務。在房價持續上漲的時期,這種方式能使借款者源源不斷地獲得資金來源,進而增加了次級抵押貸款的需求。
市場中相繼出現的各種變化也給次級抵押貸款的發展提供了利好條件。例如1990年代初期,由於利率上升,標準抵押貸款需求減少,按揭經紀人開始將更多的目光投入次級抵押貸款市場。而在1990年代中期,資產證券化的興起又給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發展提供良機。
按揭貸款證券化增加了資產的流動性,次級房貸市場開始迅速繁榮起來。在早期的飛速發展中,由於對風險的認識不足,次級抵押貸款定價普遍偏低。但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這一市場存在的諸多問題開始得到關注。雖然這場危機使次級房貸市場一度萎縮,市場發生大規模整合,許多小公司都相繼倒閉或被收購,但同時也使得投資者風險意識增強,以提高首付金額、採取提前償付罰金等措施限制風險。
全球金融市場出現振蕩
這一曲折的發展表明,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雖然天生存在高風險,但是至少在本次危機(註:2007年次貸危機)爆發前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因此,作為一種具有巨大市場潛力的新產品,其價值不能因為存在風險和問題而遭到否定。
次級抵押貸款
經濟決定金融,次級債危機始於美國房地產市場。911事件后,在寬鬆貨幣政策、積極減稅政策的刺激下,美國的住房消費需求迅速增長,而全球流動性過剩亦使得房貸市場供大於求,消費者和金融機構的風險偏好普遍增強,房屋抵押貸款快速增長,並推動了房價格迅猛上漲。但隨著美聯儲貨幣政策的緊縮和油價不斷上漲,美國經濟復甦放緩和居民收入增速下降,消費者還貸壓力不斷加大,違約風險開始集中暴露,房價也開始下跌。
這種風險迅速傳至美國的信貸市場。違約事件集中暴露后,許多金融機構陷入了不良資產激增、抵押品贖回權喪失率上升和資金周轉緊張的困境,加之對美國經濟增長預期放緩,一些金融機構提前催收可疑貸款的措施進一步增加了違約事件的發生。
信貸資產質量問題的暴露又很快傳導至資本市場。首先,次級債危機直接導致以房屋抵押貸款為證券化標的的各類債券的貶值,一些優質債券也由於市場的普遍看淡而遭到錯殺,同時一些與次級債類似的企業債亦被投資者拋售。其次,投資於次級債和其他高風險債券的基金遭到拋售和贖回,與房地產相關行業的股票也受到重創,加之不良的市場預期引導。
全球股市普遍出現了一種不良預期,最終引發了一場令人關注的股市大動蕩。
可見,次級債危機的 根源在於美國的房地產市場泡沫的堆積以及居民的過度負債消費。房價下跌后,大量的房屋抵押消費貸款來源被切斷,導致作為美國經濟增長主要推動力的消費增長乏力,經濟增長預期進一步下降,如此形成惡性循環。
次級債危機對中資商業銀行造成的直接損失較小,但商業銀行還是應該引以為戒,防範於未然。
是要高度關注經濟周期波動可能帶來的風險,未雨綢繆,全面構建穩固的風險觀。自2002年中國進入新一輪經濟增長周期以來,境內商業銀行在旺盛的貸款需求導致的盈利衝動和流動性過剩導致的盈利壓力的雙重推動下,貸款增長尤其是個人貸款增長速度居高不下,在盈利和風險的天平中,大多數銀行偏向了前者。但次級債危機對商業銀行的最大教訓就是,在經濟增長上行階段忽視風險必將導致經濟增長下行階段風險甚至是危機的爆發。中國經濟已經歷了近6年的經濟快速增長時期,無論是從經濟運行本身具有的周期性特徵,還是宏觀調控態勢來看,未來幾年中國經濟高位增長的勢頭可能放緩。而一旦經濟發生周期性波動,商業銀行的貸款質量將首當其衝。
第2套住房貸款首付不得低於40%
次級債危機迅速由信貸市場傳遞到資本市場,又對信貸市場造成重大打擊,說明在產品創新不斷加快的現代金融體系,風險的跨市場傳播較以前亦明顯加快。銀行資金進入股市的事實將給商業銀行的資金安全提出挑戰。監管層已對企業挪用信貸資金的8家銀行分支機構進行了行政處罰。從商業銀行自身來說,應自覺高度關注信貸資金流向股市引發的信貸風險,從加強信貸審查、貸后管理等多方面防止信貸資金進入股市。
房價
是在經濟快速增長時期,尤其應防止過度負債消費的過快增長。次級債危機之所以使眾多金融機構未能倖免,重要原因在於在房價快速上漲的背景下,住房信貸以及住房抵押消費貸款增長迅猛,其後由於違約問題集中暴露,導致金融機構不良貸款激增。中國住房信貸、住房抵押消費貸款增長很快,並且迅速成為商業銀行重點發展的高盈利業務。但隨著貨幣政策的進一步緊縮不可避免,個人貸款的違約風險增加。事實上,已經出現個人貸款違約率上升的苗頭。因此,為確保金融穩定,監管層應通過多種調控措施,遏制負債消費過快增長的勢頭,減少其可能給經濟穩定增長帶來的負面效應。
當前尤其應加強對跨境資本流動的監管,最大限度地減少外部風險對境內資本市場的衝擊。在人民幣升值預期等因素的帶動下,流動性的境外輸入成為境內流動性過剩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這其中包含了相當數量的短期投機資本。次級債危機迅速波及全球資本市場再次表明,在全球資本流動日益頻繁且市場預期趨同化的背景下,一個開放經濟體的金融市場很難獨善其身。對中國還處於建設初期的金融市場來說,市場規模、金融產品以及抗風險能力都尚待完善,因此穩步有序的金融開放至關重要。雖然目前我國還實行資本項目管制,但事實證明,相當數量的境外資金已經通過各種渠道流入境內,加劇了境內的流動性過剩。鑒此,監管層當前尤其應加大協調和配合力度,加強對跨境資本流動的監管,防止其對境內金融市場的穩定帶來不利影響。
是主動加快人民幣匯率制度的綜合配套改革,儘可能地打破市場對人民幣單邊升值的預期,同時強化外匯儲備資金境外運營的風險分析。下一步看,美元加快貶值、美聯儲貨幣政策穩中趨松的可能性加大,在中國貨幣政策將進一步緊縮的背景下,人民幣對美元可能面臨更大的升值壓力。因此,在維持人民幣對美元總體逐步升值的走勢的同時,監管層應加大人民幣匯率制度綜合配套改革力度,加快壯大發展外匯市場,完善外匯管理體制,強化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基礎。同時應儘可能地打破市場對人民幣單邊升值的預期,降低境外投機資金大量入境的壓力。此外,鑒於此次次級債危機(註:2007年次貸危機)將對全球債券和併購市場帶來較大的結構性影響,應強化外匯儲備資金境外運營的市場風險分析。
房價調控
中國有些方面和美國危機發生以前很相像,房價一直在上漲,而由於資金流動性過剩,銀行之間競爭比較激烈,也面臨著貸款的壓力。所以說中國房貸市場的風險還是很大的,其中風險最大的是開發商。中國的房子供應量增長比美國還快,在投機需求很強的情況下,不會有什麼大的問題。但是投機需求一旦出現拐點,就會把手中的存貨全部拋出來,就會對整個房地產市場造成很大壓力。美國就是因為房價下跌,在很短的時間內有200萬套房子因為投機需求的原因被拋售,超過了一年的正常需求。而中國房地產市場中投機需求的積累比美國還要高很多。而且中國經濟面臨通脹的威脅,如果利息大幅度上漲的話,同時房價下降,就會很容易引起危機。
因此更大的擔憂是,中國是否也會出現房地產抵押貸款風險引起的危機。中國的房地產抵押貸款餘額2007年8月已經高達2.25萬億元,總額接近美國。但不容忽視的是,美國在這方面已經發展了50多年,而中國僅有8年的時間。
房價高漲
在此情形下,無論個人信用制度,還是銀行自身的風險防範意識,中國都不及美國。而且與美國不同的是,國內房地產抵押貸款主要由銀行提供,由此引發的房貸風險難以化解。中國國內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還未建立,抵押貸款證券化的進程也相對緩慢。
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就是把金融機構發放的住房抵押貸款轉化為抵押貸款證券,然後通過在資本市場上出售這些證券給市場投資者,以融通資金,並使住房貸款風險分散為由眾多投資者承擔。
在繁榮周期見頂時發放的貸款,其壞賬率往往是最高的。無論是房地產抵押貸款,還是被證券化了的相關產品,只要出現房價下跌的現象,抵押的房產如果無法正常變現,就會直接導致金融機構發生風險。
美國次級抵押貸款按揭客戶的償付保障不是建立在客戶本身的還款能力基礎上,而是建立在房價不斷上漲的假設之上。在房市火爆的時候,銀行可以藉此獲得高額利息收入而不必擔心風險;但如果房市低迷,利率上升,客戶們的負擔將逐步加重。當這種負擔到了極限時,大量違約客戶出現,不再支付貸款,造成壞賬。此時,次級債危機就產生了。
自2005年四季度以來,美國的住房市場出現低迷,新開量、新建房和存量房的銷售量開始下降,房價也開始走低,住宅市場的周期波動不僅影響著美國經濟,也給銀行和金融業帶來不小的衝擊,其中,次級債危機成了影響美國及全球金融市場的導火索。
2008年最新房貸利率表:
房貸利率表
計算方法:
貸款金額X月均還款/10000=實際每月還款額
舉例:
假設貸款50萬,貸款年限30年,
每月還款額為50X64.23=3211元。
貸款20年,每月還款額為50*75.48=377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