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氏硨磲

簾蛤目硨磲科動物

庫氏硨磲(學名:Tridacna gigas):為雙殼類中個體最大的貝類動物,被譽為雙殼貝類之王。最大的庫氏硨磲殼長可達1.8米,重約300千克,貝殼特大,殼質厚重,兩殼相等,殼面有強大的放射肋,肋上常有鱗片或棘。外韌帶,通常有一個大的足絲孔。鉸合部有一個主齒和1-2個后側齒。外套痕完整,前閉殼肌消失,后閉殼肌近中央。

庫氏硨磲壽命很長,有的可活到一個世紀。生活於熱帶珊瑚礁淺海區,是高鹽度狹鹽性貝類,喜棲息於低潮線附近的珊瑚礁間。通常以足絲附著在珊瑚礁上生活。外套膜內有大量的蟲黃藻,藉助膜內玻璃體聚光,使蟲黃藻大量繁殖而作為自身養分,二者形成互利共生的特殊關係。

因為硨磲的肋間溝很深,像車輪碾出的轍印,所以在古代又被稱為“車渠”。分佈於印度洋東部和太平洋西部的熱帶區域。中國海南島以及南海諸島海域均有分佈。

形體特徵


庫氏硨磲的貝殼
庫氏硨磲的貝殼
大硨磲,殼最寬處可達1.3米,重約300公斤以上,是一種最大的貝類。一扇大的貝殼,可作嬰兒浴盆。兩扇貝殼的閉合力量大得驚人,據說可以輕而易舉地將船錨的鐵鏈折斷。
貝殼很厚,略呈三角形,兩殼相同。殼表面白色,十分粗糙,具有5條粗大的覆瓦狀放射肋,生長輪脈明顯,在貝殼表面形成彎曲重疊的皺褶。貝殼內面也為白色,但富有光澤,有與放射肋相應的肋間溝,鉸合部狹長,兩殼都有主齒和后齒各一個。主齒短,后側齒弱。大硨磲的外貌並不漂亮,但在海里張開貝殼時,體內色彩艷麗,不但有孔雀藍、粉紅、翠綠、棕紅等鮮艷的顏色,而且還有形形色色的花紋。
大硨磲殼頂前方有一足絲孔。幼體時,其殼頂前方凹入的部分有強壯的足絲伸出,成體時足絲孔封閉。外韌帶狹長,為棕褐色,幾乎與貝殼後部等長。背緣較平,腹緣為波浪式的波紋,雙殼不能完全閉合。
庫氏硨磲的兩殼等大但兩側不對稱,前端較短,殼頂前方有一足絲孔。幼體時,其殼頂前方凹入的部分有強壯的足絲伸出,成體時足絲孔封閉。足絲孔脊無緊鎖的齒褶。外韌帶狹長,為棕褐色,幾乎與貝殼後部等長。背緣較平,腹緣為波浪式的波紋,雙殼不能完全閉合。殼面為白色,有5條強大的覆瓦狀放射肋。生長輪脈明顯,在殼面形成彎曲重疊的皺褶。殼內呈白色,有光澤。有與放射肋相對立的肋間溝。鉸合部狹長,兩殼各有一個主齒和一個后側齒。前閉合肌消失,后閉合肌發達,位於中部。

分佈範圍


大硨磲棲息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熱帶淺水區。泰國、日本、澳大利亞和密克
庫氏硨磲貝
庫氏硨磲貝
羅尼西亞均有發現。在中國分佈於南部南海諸島海域。
分佈於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日本、吉里巴斯、馬來西亞、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緬甸、帛琉、巴布亞紐幾內亞、菲律賓、所羅門群島、泰國、吐瓦魯。
引進:美國

生活習性


庫氏硨磲
庫氏硨磲
庫氏硨磲生活於熱帶珊瑚礁淺海區,是高鹽度狹鹽性貝類,喜棲息於低潮線附近的珊瑚礁間。幼體時殼頂伸出強有力的足絲,藉以固著於珊瑚礁或砂質海底。成體雖不再固定,但仍然殼口朝上。它的外套膜發達,其中有一種特殊結構,能聚合陽光,使共生的蟲黃藻得以大量繁殖,而蟲黃藻產生的碳水化合物又能為庫氏硨磲所吸收,成為其主要的營養來源,形成兩種生物互惠共生的現象。
庫氏硨磲棲息在熱帶海洋中珊瑚礁間的淺水環境里,以堅硬的足絲固著在珊瑚礁上,依靠海水把浮游生物帶進體內,作為食物消化吸收。它與一種蟲黃藻有共生關係。它的外殼膜邊緣有一種特殊的叫玻璃體的結構,能夠聚合光線,使一種叫做蟲黃藻的藻類大量繁殖,而蟲黃藻又可以為硨磲提供一部分養料。這種蛤——藻的特殊關係稱為互惠共生。庫氏硨磲在夏季繁殖,每年大約長5厘米,幼時生長較快,壽命也很長,據說可以活到幾百年。硨磲的外貌醜陋,但在海里張開貝殼時,體內的色彩卻很艷麗,不但有孔雀藍,粉紅,翠綠,棕紅等鮮艷的顏色,而且還有形形色色的花紋,在千姿百態的珊瑚的襯托下,更顯得絢麗多彩。

棲息環境


棲息在熱帶海洋中珊瑚礁間的淺水環境里,生活在0.5-30米水深的珊瑚礁間沙地中,用足絲附著在珊瑚礁上生活或營自由生活。

亞種分化


單型種,無亞種分化。

生長繁殖


庫氏硨磲在夏季繁殖。雌雄同體,雄性先熟,在生殖腺發育過程中,精巢先發育成熟,隨後卵巢開始發育並直至成熟,最終性成熟的硨磲體內同時具有發育成熟的精巢和卵巢。硨磲繁殖時存在殼的收縮和張開現象,繁殖時貝殼的每一次收縮或張開都是一次排放精卵的過程。為避免自體受精的情況出現,硨磲繁殖時先排放精子,經過短暫的時間間隔后再排放卵子。排放卵子的數量可達上億粒。每年大約長5厘米,幼時生長較快,壽命也很長,據說可以活到幾百年。

保護現狀


種群現狀

該物種生長緩慢,種群數量少。導致易危的原因主要是環境惡化,棲息地破壞,海區環境污染嚴重,嚴重破壞了硨磲的生存條件。也因為過度捕撈。(IUCN)2018年評估,在中國台灣分佈的種群,可能已經滅絕。

瀕危原因

過度捕撈:容易捕得,漁民過度打撈。
可能滅絕:斐濟新喀里多尼亞北馬里亞納群島、中國台灣、萬那杜
種內生物學特徵:該物種生長緩慢,種群數量少。棲息地破壞:海區環境污染嚴重,嚴重破壞了硨磲的生存條件。

保護狀況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1996年ver3.1——易危(VU)。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一級。(僅限野外種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