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南民族生育文化研究
中國西南民族生育文化研究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的前身是建立於1952年的中央民族學院研究部。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研究部曾匯聚了中國大部分民族學與社會學的頂尖人才,如中國民族學與社會學的開拓者潘光旦、吳文藻、楊成志、吳澤霖、費孝通、林耀華和李有義等人,以及他們的學生陳永齡、宋蜀華、施聯朱、王輔仁、吳恆和王曉義等著名學者。
20世紀80年代初,研究部更名為民族研究所,不久又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民族學系,20世紀90年代擴大為民族學研究院,2000年更名為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半個世紀以來,名稱和建制的變化,並沒有影響她致力於民族學教學與研究的宗旨,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從該院畢業的民族學專業的學士、碩士和博士已遍布全國各地,多為棟樑之材。同時出版了大量在國內影響巨大的專著和教材。如潘光旦、吳文藻、費孝通等人的文集,林耀華主編的《民族學通論》、宋蜀華的《民族研究文集》、陳永齡的《中國民族學史》(英文版),還出版了全所歷年研究成果的論集《民族研究論文集》。這些出版物的共同特點是,以實地調查的材料為基礎,以中國的56個民族為主要研究對象。幾十年來,這已成為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幾代人的學術傳統。
前言
概論
第一章生人之謎--生殖崇拜管窺
第一節生人的葫蘆
第二節出人的洞穴
第三節生殖器及性交崇拜
第四節生殖崇拜的其他象徵物
第二章為色?為後?--婚姻家庭與生育
第一節婚姻的社會功能
第二節婚姻與子嗣
第三節婚姻家庭與撫育
第三章虔誠的祈盼--求子習俗
第一節靈魂觀念與求子
第二節求鬼神拜佛祈子
第三節“架橋”、“補路”求子
第四節生殖崇拜與求子儀式
第四章希望與惶恐的交結--孕產習俗
第一節對孕育的認識
第二節孕育習俗
第三節分娩習俗
第五章從自然走向社會--誕生與人生禮儀
第一節出世:走向社會的開端
第二節人生禮儀
第三節餵養、招魂與拜乾親
第六章個體符號的標示--命名習俗
第一節西南民族姓氏來源
第二節命名習俗
第三節連名制
第七章走向蒼茫世界--社會角色的塑造
第一節社會角色的塑造
第二節成年禮
第八章理性?非理性?--生育觀念
第一節生育觀念及其內涵
第二節西南少數民族生育觀念的主要表現
第三節節育
第九章從傳統走向現代--傳統生育
文化的變遷
第一節計劃生育政策的宣傳和實施
第二節優生:人口素質提高的自然基礎
第三節優育優教:人口素質提高的社會基礎
第四節新型生育文化的構建
餘論--傳統生育文化與現代化的思索
一、人口數量的控制和人口素質的提高
二、關於性別比例失調問題
三、婦女生育健康的思考
主要參考書目
附錄
西南部分少數民族歷次人口普查人口統計一覽表
雲南省滄源縣勐董鎮帕良村佤族《村規民約》
中有關執行計劃生育政策的規定
貴州省黎平縣茅貢鄉《地捫村計劃
生育章程》(節選)
《雲南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修訂)
後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