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清

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副教授

楊海清,男,1983年12月出生於江西,現任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專業領域:岩土工程道路與鐵道工程。獲省部級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獲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項,技術發明獎一等獎1項。發表論文30餘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SCI收錄17篇,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5項,軟體著作權1項。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時間院校學位
2000.9—xx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學士
xx—xx碩士
xx—2010.12博士

工作經歷

2011.1,重慶大學任教。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為岩土工程,從事岩石力學領域的研究。
主要貢獻
在滑坡災變過程時空預測理論模型、裂隙岩體動態損傷局部化理論和壓應力狀態下多裂紋擴展過程數值模擬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具備了一定的學術研究基礎。
近五年來,申請者在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二十餘篇,其中SCI收錄15篇,EI收錄8篇,國家發明專利授權3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
主要科研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滾刀作用下節理岩體宏細觀破碎機理及破岩效率研究(編號:51879016),2019-2022。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深部非貫通裂隙岩體鬆弛損傷機制與數值模擬(編號:51409026),2015-2017。
3.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深部硬岩分區破裂化孕育演化過程及其動力災變機制(編號:20120191120048),2012-2015。
4.流域水循環模擬與調控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研究基金:油-水-氣相互作用下岩體中裂隙擴展連接機制實驗研究(編號:IWHR-SKL-201416),2014-2016。
1.深埋洞室圍岩開挖損傷區(EDZ)時空演化特徵研究
針對深部岩體在施工期間變形和強度表現出來的特殊行為,研究了深埋洞室圍岩破裂區時空演化特徵,探討了岩爆定量評估模型,提出了含多裂隙岩體破裂區演化多尺度擴展有限元和RKPM數值模擬方法,揭示了TBM複合地層破岩機理。成果發表SCI收錄論文10餘篇,獲省部級二等獎1項。
2.崩滑體失穩后災變機理及其對周邊建築物衝擊作用研究
針對崩滑體失穩后對周邊建築物產生的破壞作用,建立了崩滑體失穩后沿三維地形運動過程彈簧變形塊分析模型,提出了崩滑體對建築物衝擊作用分析方法。相關成果發表SCI、EI收錄論文10餘篇,獲軟體著作權1項,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3項。

社會活動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工程風險與保險分會第三屆理事。

獲得榮譽


時間獎項全稱具體獎項
2014年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2011年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010年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2008年重慶市自然科學獎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