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泉

汕頭大學執行校長

王泉,男,1967年2月生,遼寧瀋陽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與藝術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ASCE),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ASME)和英國物理學會(IOP)等多個國際專業協會會士,汕頭大學執行校長。

憑藉學術上的突出貢獻,王泉教授於2015年當選加拿大工程院院士,2016年當選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2018年當選歐洲科學與藝術院院士,2019年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並於同年獲歐洲科學院布萊斯·帕斯卡獎章(the Blaise Pascal Medal)。

人物履歷


教育經歷

1988年,在浙江大學的工程力學專業獲得學士學位。
1991年,在北京大學的固體力學專業獲得碩士學位。
1994年,在北京大學的固體力學專業獲得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99年-2003年,歷任新加波國立大學助理教授、副教授。
2003年-2006年,任美國中佛羅里達大學副教授。
2006年-2016年,歷任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副教授、教授。
2016年-2017年,任香港城市大學講座教授。
2017年-,任南方科技大學力學航空系講座教授。
2018年-,任汕頭大學執行校長。

人物主要榮譽


2019年,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並於同年獲歐洲科學院布萊斯·帕斯卡獎章(the Blaise Pascal Medal)。
2018年,當選歐洲科學與藝術院院士;
2017年,被評為深圳市高層次傑出人才;
2017年,獲遼寧省國際友誼獎
2016年,當選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
2015年,當選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2013-2015年,北京大學優秀校友;
2014年,遼寧省攀登學者;
2011年,獲曼尼托巴大學研究優異獎。

生平經歷


王泉院士,1967年2月出生在遼寧省瀋陽市,王泉高中畢業於瀋陽二中,1988年本科畢業於浙江大學力學系,1988年至1994年就讀於北京大學力學系,獲得碩士及博士學位。先後任教於新加坡國立大學,美國中弗羅里達大學,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在中國南方科技大學力學與航空航天工程系任職講座教授。現任汕頭大學執行校長。
王泉院士研究領域為有關結構健康監測與維修,納米技術和能量採集的理論和應用等,重點研究內容為智能材料建模以及機械和土木結構主動修復,新型壓電材料感測器和激勵器設計及其在結構故障智能診斷,以及能量收集的應用。
憑藉學術上的突出貢獻,王泉教授於2015年當選加拿大工程院院士,2016年當選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2018年當選歐洲科學與藝術院院士,2019年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並於同年獲歐洲科學院布萊斯·帕斯卡獎章(the Blaise Pascal Medal)。

學術成果


科研成就

王泉院士長期從事結構工程、力學和智能材料方面的研究,是該領域的知名科學家。
在結構健康監測、結構評定和加固研究上,提出並開發了可用於橋樑和結構工程、大型工程機械和運載裝備的結構健康監測新方法和新技術。
他開拓了基於壓電材料的感測器和激勵器在結構故障檢測中的應用,提出了一種通過小波變換,來檢測工程結構裂縫和分層的新技術,這項技術實現了對工程微小裂縫和分層的高效探測。此研究不僅可以降低監測和維修的成本,同時更好地保證結構的安全性。揭示了小波分析對結構故障的高精度診斷的作用。
他是利用智能材料對結構破壞進行檢測的先驅者之一,開發了壓電材料和形狀記憶合金等智能材料對結構的智能修復。他開發了一種用智能材料修復受損工程結構的新方法,消除了裂紋,削弱了分層尖端的應力強度,提高了結構的穩定性。該技術可應用於航天航空結構等,進行更準確的檢測和修復。這種新方法得到了國際上的肯定,奠定了他在學術界的地位。
此外,他用多尺度的方法,對納米材料進行研究,系統闡述了連續介質力學和分子動力學在納米量級結構上應用的可靠性,並確立了連續介質力學和分子動力學這兩個研究方法的適用範圍。開展了非局部連續介質力學在納米材料的應用,解決了現有納米材料中的某些缺陷,進一步完善了納米材料的性能。研究成果在納米複合材料和納米原件方面有著極大的實際應用前景。
近年來,他還致力于海洋能源、風能等綠色能源的轉化利用研究等,發展了壓電技術在海浪波動,高層建築等能量收集的應用研究。在基於智能材料和結構動力學設計實現風、海浪、高層建築和車輛等的振動能量收集研究上獲得了不少原創性的研究成果。
憑藉學術上的突出貢獻,王泉教授於2015年當選加拿大工程院院士,2016年當選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2018年當選歐洲科學與藝術院院士,2019年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並於同年獲歐洲科學院布萊斯·帕斯卡獎章(the Blaise Pascal Medal)。

學術貢獻


現已於國際一流雜誌上發表論文200餘篇,研究成果在谷歌學術中被引用11000餘次,H因子56;SCI引達8000餘次,H因子46。
代表論文
◆ Wave propagation in carbon nanotubes via nonlocal continuum mechanics
Q Wang,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98 (12), 124301,2005.
◆ Atomic transportation via carbon nanotubes
Q Wang, Nano Letters 9 (1), 245-249,2008.
◆ Dispersion of carbon nanotubes with SDS surfactants: a study from a binding energy perspective
WH Duan, Q Wang, F Collins, Chemical Science 2 (7), 1407-1413,2011.
◆ A review on structural enhancement and repair using piezoelectric materials and shape memory alloys
Q Wang, N Wu,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21 (1), 013001,2011.
◆ Energy harvesting from ocean waves by a floating energy harvester
NV Viet, XD Xie, KM Liew, N Banthia, Q Wang,Energy 112, 1219–1226,2016.

社會兼職


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ASCE),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ASME)和英國物理學會(IOP)等多個國際專業協會會士,並擔任多個國際知名學術期刊主編與副主編,為70種國際雜誌特邀審稿專家。

人物語錄


人生目的,不是享受,而是服務社會。
教育要義:終生學習能力;判斷能力,包括專業眼光和對真理的追求;高度的責任心。
汕大“有志、有識、有恆、有為”的育人目標我很欣賞,有志於和汕大同仁一起努力,培養有社會責任感的創新人才。
人才隊伍建設對一所大學的發展至關重要,如何留住人才、引進人才、培養人才,將成為工作重點。
汕大要認真學習領會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在振興文化,激發創新活力,培育創新動能等方面,把握汕頭和汕大的特色,協助汕頭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
我希望借這個機會,在省廳和領導們對創新探索的構思下,實現汕大成為國內先進,國際知名的培育創新人才的高等學府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