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帽穿甲彈
被帽穿甲彈
被帽穿甲彈(APC)就是在穿甲彈較尖的頭部外面焊接一個韌性較好、外形平鈍的被帽以增加轉正,減少跳彈幾率的穿甲彈,廣泛應用於二戰前後。
坦克車體或者軍艦正面裝甲的傾角越來越大,這導致尖錐狀的普通穿甲彈容易被傾斜裝甲彈開,但是呢,人們後來發現,如果彈頭不是尖錐狀的,而是鈍頭的,那麼穿甲彈在接觸傾斜度很大的裝甲時,就可以讓穿甲彈“轉正”,減少彈頭的入射角從而更容易擊穿裝甲。
發現轉正效應后,各國紛紛在穿甲彈的頭部套上一個鈍頭,在穿甲彈較尖的頭部外面焊接一個韌性較好、外形平鈍的被帽,減少跳飛。這個鈍頭叫做穿甲彈的“被帽”。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鈍頭被帽穿甲彈就出現了。
被帽在碰擊裝甲並破損的同時,也給裝甲表面造成一定的損壞,有利於完整的尖型彈體繼續穿甲,這一點在對付表面硬化裝甲時更為重要,在彈頭擊中裝甲表面之後,被帽會“磕碎”裝甲的硬化表面從而大幅提升彈體的穿甲深度,普通穿甲彈AP主要用來對付均質裝甲,而APC由於在彈頭上加有風帽和被帽,因而穿甲能力更強,可用來對付表面經硬化處理的非均質裝甲。被帽穿甲彈的彈道比較平直,命中率比高爆彈高,在對坦克攻擊時應該是首選目標,而且被帽穿甲彈穿甲過程中還有自動轉正的現象。
被帽穿甲彈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坦克的重要彈藥,從二戰開始廣泛運用於各種反裝甲火炮和坦克炮,其成本和製造工藝相對簡單,而且實戰效果良好,因而二戰以來很多坦克都配有這一彈種,如美國的M48“巴頓”坦克,就配有M82曳光被帽穿甲彈。
被帽穿甲彈
穿甲彈的被帽雖然提供了神奇的“轉正效應”,但是呢,有個問題,就是這個被帽增加了飛行時的阻力,這會導致穿甲彈的速度變慢,穿甲效果會減弱,彈道性能也會變差。
被帽穿甲彈
風帽和被帽都是材質相對較軟的那種,跟目標的裝甲一接觸后,它們就會變形,或者融化,還可能被彈飛,真正起到穿甲作用的,還是後面的穿甲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