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廣濟街
西安西大街中段南側的街道
南廣濟街位於西安市西大街中段南側。北對北廣濟街,南至南院門西口。為唐長安城承天門街的一段。宋長安志有‘承天門街東西廣百步,南出皇城之朱雀門’曾是長安最寬的大街。元代稱葯市街,為中藥集散地。明清時,北段稱南廣濟街,南端稱五味十字,以中藥配方重視酸甘苦辛咸五味而得名。民國初年為銀號錢莊集中地。
史料記載,當時的承天門街兩側有御溝,上覆以青石板,道路兩旁還種植有槐樹,當時又被稱作槐街。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中有這樣兩句,“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詩中的“天街”即是承天門街,這也是為什麼承天門大街被稱作天街的原因。此詩風行后,長安人早春時節去承天門街欣賞草色也成了潮流。
那麼這樣一條具有皇家風範的承天門街,到底為何改名為廣濟街?在西安市有這樣一副對聯流傳已久,“南廣濟街北廣濟街廣濟南北,東木頭市西木頭市木頭東西。”由此可見廣濟街改名也有了不短的時間。據南廣濟街上的老住戶講,在元代時南廣濟街的整條街都是中藥鋪,是西安城裡中藥材的集散地,所以也被稱為“葯市街”。到了明清,在今天的北廣濟街街口,有一個廣濟糧倉,所以街道改名叫為廣濟街,因為西大街把廣濟街分為南北兩段,所以分別稱為南、北廣濟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