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郭勁松的結果 展開

郭勁松

重慶大學城市建設與環境工程學院副院長

郭勁松,男,1963年10月出生,畢業於重慶大學,重慶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二級教授,現任重慶大學城市建設與環境工程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為菌藻體生物化學與水庫湖沼學,水質生物轉化理論與技術,水污染控制生物資源與修復技術。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時間院校專業學位
1981.09-1985.07重慶建築工程學院給水排水學士
1988.09-1991.02重慶建築大學市政工程碩士
1998.09-2002.06重慶大學市政工程博士

工作經歷

1985.07-1988.09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工作助理工程師
1991.02-1995.09重慶建築工程學院城建系助教、講師。
1995.09-2000.09重慶建築大學城建系副教授。
2000.09-2012.10重慶大學教授、2003.06博士生導師。
2003.09-2004.08美國University of Missouri高級訪問學者、合作科研。
2005.11-2012.10重慶大學城環學院副院長分管科研及成果轉化工作。
2012.11-2017.06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研究員(二級)。
三峽生態環境研究所所長全面主持研究所的學術、科研和行政工作。
2013.09中國科學院水庫水環境重點實驗室主任。
2017.07重慶大學城市建設與環境工程學院,教授(二級)。
現任重慶大學城市建設與環境工程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在研項目
(1)重慶市‘十一五’重大科技專項“三峽庫區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首席專家,1000萬元,2006-2010)。
(2)教育部科學研究重大項目“城市污水處理廠高效穩定運行共性關鍵支撐技術研究”(負責人,50萬元,2007-2010)。
(3)“小城鎮污水處理與固體廢棄物處置關鍵技術研究及設備開發”(國家‘十五’重大攻關專題,負責人,105萬元,2003-2006)。
(4)“中小城鎮缺氧/需氧組合式污水處理關鍵技術研究與工程示範”(重慶市重大項目,第二負責人,300萬元,2002-2005)。
(5)“重慶市小城鎮建設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重慶市重大項目,負責人,100萬元,2005-2007)。
(6)“城市污水處理工藝系統節能優化設計理論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負責人,28萬元,2002-2004)。
(7)“三峽研究院建設”項目(國家‘十五’科技專項,負責人,180萬元,2003-2006)。
(8)桂林桃花江度假區水質改善與保護系統方案研究,(國家“863”專題,負責人,80.0萬元,2003-2005)。
(9)中國西部小城鎮環境基礎設施經濟適用技術與示範(2003-MOC-NGGP-03,國際合作,荷蘭政府贈款,主研人,1815.9萬元,2003-2007)。
科研項目
(1)“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重大項目(2014-2017)“美麗鄉村生產生活綜合循環利用技術集成示範”項目負責人(支撐計劃項目級)
(2)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重大科研項目《三峽水庫溫室氣體源匯監測與分析研究》、《金沙江下游梯級水電站溫室氣體通量觀測與分析》技術總負責人(首席科學家)
(3)中國科學院STS重大集群項目(2100萬元)“三峽水庫生態環境演變機制與管理戰略研究”(2014.5-2017.6),首席科學家
(4)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三峽水庫次級支流污染負荷削減技術研究與示範” 2009ZX07104-002,課題負責人,國撥經費1455萬元,2009.01-2012.12。
(5)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三峽庫區水生態環境感知系統及平台業務化運行”2014ZX07104-006,技術負責人,國撥經費1724.8萬元,2014.01-2017.10。
(6)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村鎮既有水廠改造關鍵技術與集成示範” 2012BAJ25B06,課題負責人,國撥經費439萬元,2012.01-2015.12。
(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三峽水庫運行動態下典型支流水華過程的磷形態轉化與循環機制研究”課題負責人,經費60萬元,2012.01-2015.12。
(8)中國科學院重大集群項目課題:“三峽水庫綜合管理戰略研究”,課題負責人,經費250萬元,2014.5-2017.6
(9)重慶市重點攻關課題“城鎮水系統中三氮和內分泌干擾物遷移轉化規律及控制技術”cstc2012ggB20002,課題負責人,經費100萬元,2012.07-2014.12。
(10)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重大科研項目課題:《三峽水庫溫室氣體源匯監測與分析研究》,課題負責人,經費973.4萬元,2015.01-2017.12。
論文專著
[1]郭勁松、李哲、方芳著《三峽水庫運行對其生態環境的影響與機制——典型支流澎溪河水環境變化研究》,科學出版社,2017.01
[2] Zhe Li, Jinsong Guo, Fang Fang, Xu Gao,The nutrients-phytoplankton relationship under artificial reservoir operation: a case study in tributarits of the Three Gorge Reservoir, China In: Han B, Liu Z, eds. Monogra Biol 91: Trophical and sub-trophical reservoir limnology in China: theory and practice [M].Springer Press.2010.09
[3]李哲、李翀譯著,孫志禹、郭勁松審校《水庫溫室氣體凈通量定量分析技術導則》,科學出版社,2016.12
期刊論文
[1]王晗,方芳,李凱,邢暉,郭勁松,陳猷鵬,曾前松。四種反應器中厭氧氨氧化菌完整梯烷脂的特異性研究。環境科學2017 (01).230-246.
[2]李康,郭勁松,何靖,方芳,陳猷鵬,改性無煙煤去除水中內分泌干擾物的性能探究,安全與環境學報,2017(2)665-670.
[3]方芳,王春明,馮磊,黃俊傑,李哲,郭勁松,高紅濤,三峽庫區澎溪河消落帶落干期土壤硝化強度及影響因素,重慶大學學報,2017(3)40-49
[4]徐琳琳,李哲,李翀,陳永柏,郭勁松,肖艷,三峽澎溪河高陽平湖碳通量初步分析及不確定性,湖泊科學2017,29(1) : 116-126
[5]鄭茜,周秋紅,何靖,方芳,郭勁松,無煙煤去除水中亞硝酸鹽氮的機理研究,環境工程學報,2017(1)127-135
[6]赫斌,李哲,姚驍,郭勁松,陳永柏,李翀,三峽澎溪河水-氣界面溫室氣體模型估算及其敏感性分析,湖泊科學2017,29(3) : 705-712
[7]高俊敏,任春蓉,張科,姜文超,金芬,郭勁松。三峽庫區次級河流春季水環境中有機錫在水/SPM間的分配特徵,環境科學學報,37( 4): 1316-1322
[8]赫斌,李哲,馮婧,肖艷,郭勁松。三峽澎溪河回水區高水位期間高陽平湖總磷模型湖泊科學, 2016(2): 295-302.
[9]龔浩,郭勁松,方芳,林佳琪。改性陶粒對水中卡馬西平去除的動態吸附實驗及模型環境工程學報, 2016(7): 3573-3579.
[10]蔣甫陽,李凱,方芳,楊吉祥,郭勁松,陳猷鵬。C/N對單級脫氮系統N2O排放量及其途徑的影響。環境工程學報, 2016(7): 3483-3490.
[11]曾前松,王晗,周瑋怡,方芳,陳猷鵬,郭勁松。低鹽度對EGSB厭氧氨氧化反應器啟動和運行的影響。環境工程學報, 2016(2): 524-530.
[12]顧書軍,方芳,李凱,劉勇,郭勁松,陳猷鵬。低濃度氨氮廢水單級自養脫氮EGSB反應器的快速啟動。環境科學, 2016(8): 3120-3127.
[13]王舒,肖艷,李哲,張利萍,郭勁松。小球藻純種室內模擬培養初探。水生生物學報, 2016(3): 580-588.
[14]趙麗,張韻,張丹,郭勁松,敖亮。重慶西部紅層淺層地下水中“三氮”污染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環境污染與防治, 2016(6): 46-49, 53.
[15]江娟,高俊敏,郭勁松,劉小紅,周秋紅,歐陽文娟。內分泌干擾物三苯基錫的激光拉曼光譜分析。光譜學與光譜分析, 2016(8): 2499-2504.
[16]趙麗,張韻,郭勁松,張丹,鄧春光。重慶市加油站周邊淺層地下水中石油烴污染調查與特徵分析。環境工程學報, 2016(1): 131-136.
[17]張怡昕,嚴清,甘秀梅,高旭,陳猷鵬,郭勁松。模擬人工濕地中基質酶對PhACs的動態響應。環境工程學報, 2016(6): 3330-3338.
[18]趙麗君,方芳,郭勁松,等。溶解氧對SBR脫氮性能與脫氮方式的影響。環境工程學報, 2015(3): 1148-1154.
[19]郭勁松,林佳琪,劉靚,等。改性陶粒對水中內分泌干擾物的吸附去除。環境工程學報, 2015(6): 2547-2554.
[20]胡曉,陳猷鵬,方芳,周月明,宴鵬,郭勁松。新型生物轉籠工藝處理榨菜廢水的微生物群落研究。中國給水排水, 2015(11): 35-38, 42.
[21]張萍,李哲,王勝,郭勁松,肖艷,劉靜。不同磷濃度下光強、溫度對水華魚腥藻(Anabaena flos-aquae)生長的動力學。湖泊科學, 2015(3): 459-465.
[22]高俊敏,張科,周彬,金芬,郭勁松,歐陽文娟。三峽水庫水環境中內分泌干擾物TBT的多介質遷移和歸趨模擬。環境科學學報, 2015(5): 1350-1357.
[23]張萍,馮婧,李哲,郭勁松,肖艷,劉靜。三峽澎溪河高陽平湖高水位時鹼性磷酸酶活性及其動力學特徵。湖泊科學, 2015(4): 629-636.
[24]高俊敏,馬健,高旭,郭勁松,何琴。混凝-活性炭吸附工藝去除水中甲氰菊酯農藥。重慶大學學報, 2015(6): 52-57, 158.
[25]高俊敏,張科,郭勁松,等。三峽庫區次級河流中有機錫污染物濃度及形態分佈規律。環境科學學報, 2015(7): 2160-2166.
[26]馬健,高俊敏,高旭,郭勁松,楊富瑩,何琴。強化混凝-氧化處理含溴氰菊酯農藥水庫水。環境工程學報, 2015(6): 2777-2782.
[27]林於廉,王靜,晏鵬,吉方英,陳猷鵬,郭勁松。主要結構參數對污泥淤砂分離器分離效能的影響。給水排水, 2015(5): 141-146.
[28]姚驍,李哲,郭勁松,等。水-氣界面CO2通量監測的靜態箱法與薄邊界層模型估演演算法比較。湖泊科學, 2015(2): 289-296.
[29]殷志坤,李哲,王勝,郭勁松,肖艷。磷限制下光照和溫度對水華魚腥藻生長動力學的影響。環境科學, 2015(3): 963-968.
[30]李哲,張曾宇,楊中華,郭勁松,劉靜。三峽澎溪河回水區流速對藻類原位生長速率的影響。湖泊科學, 2015(5): 880-886.
[31]周安興,方芳,楊吉祥,季新,陳猷鵬,郭勁松。低基質厭氧氨氧化SBBR反應器啟動研究。工業水處理, 2015(1): 44-47.
[32]杜立剛,方芳,郭勁松,等。三峽庫區消落帶草本植物碳氮磷釋放及影響因素。環境科學研究, 2014(9): 1024-1031.
[33]張曾宇,李哲,方芳,郭勁松,高紅濤。三峽支流澎溪河消落帶落干初期N2O釋放與反硝化特徵初探。湖泊科學, 2014(6): 923-930.
[34]馮婧,李哲,閆彬,張利萍,郭勁松,方芳。三峽水庫不同運行階段澎溪河典型優勢藻原位生長速率。湖泊科學, 2014(2): 235-242.
[35]方芳,孫志偉,高紅濤,郭勁松,李哲。三峽庫區消落帶土壤N2O排放及反硝化研究。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 2014(2): 287-293.
[36]李哲,姚驍,何萍,王欽,郭勁松,陳永柏。三峽水庫澎溪河水-氣界面CO2、CH4擴散通量晝夜動態初探。湖泊科學, 2014(4): 576-584.
[37]方芳,張強,陳猷鵬,李凱,李振濤,郭勁松. SBBR單級自養脫氮系統N2O排放特徵分析。重慶大學學報, 2014(3): 64-70.
[38]李哲,張呈,劉靚,郭勁松,方芳。三峽水庫澎溪河CO2、CH4氣泡釋放通量初探。湖泊科學, 2014(5): 789-798.
[39]王靜,吉芳英,林於廉,陳猷鵬,宴鵬,郭勁松。嵌入式旁路污泥減量污水處理系統去除營養物特性。中國給水排水, 2014(17): 41-44.
[40]嚴清,張怡昕,高旭,.訾成方,甘秀梅,彭緒亞,郭勁松。典型醫藥活性物質在污水處理廠中的歸趨及其風險評估。中國環境科學, 2014(3): 672-680.
[41]郭勁松,林佳琪,方芳,等。屏蔽氯離子干擾高鹽榨菜廢水中COD的測定方法。重慶大學學報, 2014(1): 117-122.
[42]李震濤,禹強,秦鎔聰,李凱方芳陳猷鵬郭勁松. DO濃度對間歇曝氣單級自養脫氮系統N2O排放的影響。環境工程學報, 2014(11): 4825-4831.
[43]杜坤,龍天渝,劉佳,郭勁松。滲漏供水管網水力特性研究。給水排水, 2014(1): 152-156.
[44]高俊敏,張科,郭勁松,等。三峽庫區次級河流富營養化水體中有機錫污染的分佈特徵[.環境科學學報,
學術兼職
(1)國際期刊Ecohydrology & Hydrobiology(Esevier出版)副主編
(2)《湖泊科學》(科學出版社,EI)編委
(3)《山地科學》(科學出版社,中英文,SCI)編委
(4)《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科學出版社,CSCD)編委
(5)中國科學院山地表生過程與生態調控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6)長江水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7)中國科學院重慶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8)2013/09-中國科學院水庫水環境重點實驗室主任
(9)2017.04-全國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環境工程領域指導專家組副組長
(10)國家留學基金會議評審專家(2010-2014年度生態環境組副組長)
(11)UNESCO(聯合國教科文組織)/IHA(國際水電協會)水庫溫室氣體效應評估模型專家組成員
(12)國際水協(IWA)中國厭氧委員會理事
(13)中國海洋湖沼學會湖泊分會常務理事
(14)中國海洋湖沼學會藻類學分會常務理事
(15)中國地理學會湖泊與濕地專委會常務理事
(16)中國地理學會山地研究分會理事
參與會議
1、系列國際學術會議聯合主席。第1~4屆“健康河流與水資源可持續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2009年、2011年、2015年、2017年)會議主席,該國際會議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資助。2017第4屆會議將在歐洲-波蘭舉行,會議聯合主席。
2、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歐洲水文生態中心共建“中歐生態水文與環境生態”研究中心。

社會活動


1999.09-1999.10香港科技大學訪問研究。
2001.01-2001.02德國,中德科技文化交流中心訪問研究。
2009.07-2009.08、2010.07-2010.08法國巴黎第七大學訪問研究。
2011.09-2011.10、2016.06-2016.07波蘭國家科學院、波蘭羅茲大學訪問研究。
國際水協IWA專家會員。
中國環保產業協會水污染治理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全國“環境工程”工程碩士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
重慶市水利學會副理事長。
重慶市給水排水技術情報網副理事長。
重慶市環境科學學會環境化學委員會副主任。
重慶市政協常委,九三學社重慶市委常委。

獲得榮譽


時間獎項全稱具體獎項頒獎機構
1997北京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北京市
1999重慶建築大學十佳青年教職工獎重慶市
2000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等院校優秀青年教師獎三等獎重慶市
2000重慶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重慶市
2001重慶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重慶市
2002重慶大學優秀青年教師獎重慶市
2003重慶市優秀教師獎
2005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007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07重慶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重慶市
2008抗震救災感動中國師德標兵獎
2012全國優秀環境科技工作者獎
2014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獎
2014重慶市首批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獎重慶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