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堯
余承堯
余承堯,原國民黨徠退役中將、台灣著名畫家,不僅是一名弦管迷,而且是一位南管專家。生於福建永春縣洋上村,幼年家境困苦,十四歲時方得入學。中學畢業后投筆從戎,在國民政府平定軍閥后回到故鄉成婚。其後在一個友人的勸說下,余承堯到了日本東京進入早稻田大學攻讀經濟,後來因為經濟因素改讀士官學校。余承堯在此時期習得地圖知識,並熟讀地形學。一個偶然的巧合,余承堯在日本接觸了南管,后終其一生,他都奉獻心力在南管文化上。
余承堯生於福建永春縣,四歲失怙,由祖母撫育成人。早年投筆從戎,1920 年東渡日本,於早稻田大學攻讀經濟,又轉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鑽研戰術。返國后服務軍旅,1946 年以中將退伍,1950 年輾轉來台,經營藥材生意,餘暇則讀書、作詩、作畫、寫字自娛。他從56 歲開始作畫,沒有師承,僅以大自然為師,他以細碎密結的筆法,皺擦出山岩,再由多塊山石或山峰結組密實的山形。是自修成功的畫家、書法家及詩人。
余承堯
青少徠年就讀永春中學時即以書法、古詩文名聞鄉里。
1917年投筆從戎並官至將軍,在軍隊中負責探堪與視察地形,因而中國雄偉的萬水千山,都深植在他的腦海中。1924 年,余承堯學成回國,初擔任教官,在對日戰爭初期,他晉陞為中將,負責戰區督導。
1946年他以國府軍事參議院中將參議職申請退役獲准,開始經營藥材生意直到1968年。余承堯退伍后,平日以讀書、作詩、聽南管、看展覽自娛。
1949 年,他來台灣探視舊時袍澤,不料國共分野,余承堯就此滯留台灣四十年。這四十年的獨居歲月,余承堯除獻身南管文化之外,在五十六歲那年開始他“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的繪畫生活。
1956年左右開始以自創的“亂筆”憶寫、皴點出結構緊實飽滿、層次分明的“胸中丘壑”。
1966年,余氏的畫作已引起旅居美國的美術史學者李鑄晉的注意,並推薦他參加“中國山水畫的新傳統”赴美巡迴展。
而余氏約於1969年創作的《山水四聯屏》是他風格邁入成熟時期的代表作,畫中山水結構繁複,氣勢雄渾壯美。1970年代余承堯的創作仍以水墨為主,用筆上較自由豪放;
1980年代他開始用水彩顏料著色,除了早期只使用的青綠色外,更陸續地加入黃、藍、紅等原色料,使畫面鮮麗明亮。
余承堯
雖然繪畫起歩得晚,余承堯幼時就積極習字;十七歲先自學楷書,二十歲學草書。他一生只寫楷草,並且認為以楷草為礎石再來習練篆隸體,就可以寫得好。他的書法由古人的碑帖入門,他說:“寫字貴有個人風格,
余承堯
水墨畫
【山深人不住】基本信息
山深人不住
設色‧紙本
121 x 56.5
說明:這幅「山深人不住」是余承堯心中活生生的山水形象,他知道自己喜歡怎樣的畫、不喜歡怎樣的畫,他所呈現的是畫家創作的本心,而不是任何技巧或其它枝節。
【舟發好景轉峰處】
舟發好景轉峰處
設色‧紙本
43 x 57
說明:余承堯在無師自學的情況下,他捨棄去鑽研簡練優雅的筆墨,而以單純的點、線,平實的描繪山水樹石的形體。這幅「舟發好景轉峰處」正是畫出他心中理想的「嚴謹布局和明暗畫法」。
【灩之谷】
基本信息
灩之谷
設色紙本
34.5 x 45.5、
說明:余承堯晚期的作品用色鮮亮大膽,這幅「灩之谷」就是如此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