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極科學考察隊
中國南極科學考察隊
2018年11月2日,中國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從上海出發,正式開啟為期162天的科考徵程,預計2019年4月中旬返回上海港。 2019年10月6日下午,中國自然資源部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和貴州詹陽重工在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舉行交車儀式,由雙方共同研發的“南極2”號極地全地形車將奔赴南極,助力中國第36次南極科學考察隊科考。 2020年4月23日,中國第36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號和“雪龍2”號兩艘極地科學考察船,返回位於上海浦東的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這標誌著中國第36次南極科學考察首次“雙龍探極”圓滿完成。
2021年5月7日,“雪龍2”船返回上海國內基地碼頭,標誌著中國第37次南極考察圓滿完成。
中國南極科學考察隊
1984~198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首次派出由南大洋考察隊、南極洲考察隊、向陽紅10號遠洋科學調查船和J121號打撈救生船所組成的南極考察編隊,共有591人參加考察,以陳德鴻為總指揮,進行考察活動,航程 26433.7海里,歷時142天。向陽紅10號曾進入南極圈內的南極半島附近海域考察,有36人登上雷克魯斯角;南大洋考察隊進行了磷蝦資源和環境狀況的多學科調查;南極洲考察隊進行了生物、地質、地貌、高層大氣物理、地震、氣象、測繪和海洋科學等領域的考察。
1989年2月26日,在東南極大陸普里茲灣邊的拉斯曼丘陵上建立了中國南極中山站,其坐標為南緯69°22′24″、東經76° 22′40″。到1992年中國已先後開展了9次南極科學考察。此後基本上每年一次。
2009年1月27日,在南極內陸冰蓋最高點冰穹A西南方向約7.3公里建立了中國南極崑崙站,其坐標為南緯80°25'01"、東經77°06'58",這也是中國首個南極內陸考察站。
2020年,首次有民間私人科考團隊自行參與南極科考。
1997年中國第13次南極考察期間,8名考察隊員歷時13天,向冰穹A方向挺進了300公里。
1998年中國第14次南極考察期間,8名考察隊員歷時17天,向冰穹A方向推進了464公里。
1999年中國第15次南極考察期間,10名考察隊員進入冰穹A地區。
2002年中國第18次南極考察期間,8名考察隊員在距中山站170公里處架設了1台自動氣象站。
2005年在中國第21次南極科學考察期間,13名考察隊員在人類歷史上首次到達冰穹A最高點。
2008年1月12日14時45分,17名中國南極科考隊員成功登上冰穹A,開展各項南極內陸冰蓋考察。
2014年11月7日,第30次中國南極科考隊開展考察,在南極建立第4個科學考察站泰山站。
2018年11月2日,中國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號”從上海出發,正式開啟為期162天的科考徵程,預計2019年4月中旬返回上海港。
2019年10月6日下午,中國自然資源部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和貴州詹陽重工在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舉行交車儀式,由雙方共同研發的“南極2”號極地全地形車將奔赴南極,助力中國第36次南極科學考察隊科考。
2020年1月8日,中國南極考察隊順利完成南極宇航員海綜合科學考察。本次考察歷時37天,作業海域橫跨40個經度(東經33度至73度)、縱穿5個緯度(南緯62度至67度),航行距離超過5000海里,獲得了這片人類知之甚少的極地海域的相關數據和樣品。2月16日,經過67天南極內陸的艱苦作業,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泰山站隊隊員已順利完成各項科考與工程建設任務,於日前安全回到中山站。
2020年4月23日,中國第36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號和“雪龍2”號兩艘極地科學考察船,返回位於上海浦東的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這標誌著中國第36次南極科學考察首次“雙龍探極”圓滿完成。
2020年11月10日,由自然資源部組織的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從上海起航,奔赴南極執行科學考察任務,預計2021年5月上旬返回上海。
2021年5月7日,“雪龍2”船返回上海國內基地碼頭,標誌著中國第37次南極考察圓滿完成。本次考察系“雪龍2”船首次單船執行環南極考察任務。考察隊於2020年11月10日出發,歷時179天,行程3.6萬餘海里,順利完成南極長城站、中山站物資補給和人員輪換任務,開展了南大洋生態系統和海洋環境綜合調查,成功回收西風帶環境監測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