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1條詞條名為大窪村的結果 展開
- 河北省興隆縣南天門滿族鄉下轄村
- 河北省邯鄲市涉縣更樂鎮轄村
- 山西省陽泉市郊區西南舁鄉下轄村
- 雲南省昭通巧家縣金塘鄉大窪村
- 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東里鎮大窪村
- 山東省新泰市下轄村
- 山東省薛家島街道辦事處下轄村
- 雲南省臨滄鎮康縣木場鄉下轄村
- 大窪村(河北省張家口市尚義縣大窪自然村)
- 山東省兗州市大安鎮下轄村
- 雲南省昆明嵩明縣牛欄江鎮下轄村
- 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區龍翔街道下轄村
- 雲南省楚雄祿豐縣金山鎮大窪村
- 山西省朔州市山陰縣吳馬營鄉下轄村
- 河南省安陽市龍安區馬投澗鄉下轄村
- 山西省忻州市寧武縣陽方口鎮下轄村
- 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蔡橋鎮下轄村
- 山東省微山縣韓庄鎮下轄村
- 貴州省威寧縣羊街鎮下轄村
- 江蘇省徐州市豐縣孫樓街道下轄村
- 江蘇省徐州市豐縣孫樓鎮下轄村
大窪村
山東省新泰市下轄村
徠大窪村地處新泰市羊流鎮駐地南2.5公里處。文化是民間舞蹈“百獸圖”“獨桿蹺”的起源地。羊流境內傳統的民間民俗文化種類繁多,內容豐富,自清代就有舞龍燈、舞獅子、踩高蹺、跑旱船、扭秧歌、八仙圖、百獸圖、獨桿蹺等節目。其中百獸圖、獨桿蹺齊魯聞名,為發源地大窪村所獨有。
徠大窪村,地處新泰市羊流鎮駐地南2.5公里處。
大窪村是民間舞蹈“百獸圖”“獨桿蹺”的起源地。羊流境內傳統的民間民俗文化種類繁多,內容豐富,自清代就有舞龍燈、舞獅子、踩高蹺、跑旱船、扭秧歌、八仙圖、百獸圖、獨桿蹺等節目。其中百獸圖、獨桿蹺齊魯聞名,為發源地大窪村所獨有。
獨桿蹺又叫“獨腳蹺”,發源於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前後,是由大窪村王氏在雙腳踩高蹺的基礎上獨創的,至第三代傳人王兆傑時已臻成熟,1950年代傳至第六代。其道具為一根高約1.8米、直徑4.5厘米的圓木棍,上端釘上一橫木抓手,在0.9米處安裝一塊供人踩踏的踏板,即為獨桿蹺。其經典劇目為《劉海戲金蟾》。兩人在戲曲用鑼鼓的伴奏下,表演一系列高難動作。藝術造型奇特,獨樹一幟,形象生動,動作活潑詼諧,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又因其難度大、風險高,更加引人入勝,系全國獨一無二的藝術表演形式。
據獨桿蹺第五代傳人王宗祿說,時新泰、羊流一帶經濟發達,民間雜耍彙集,高蹺隊十分普遍且高手如林,有些高蹺藝人為顯技藝,便用單腿蹺一級級跳下台階,贏得觀眾喝彩。王宗祿的哥哥王宗和、老師王兆傑,即是當時單蹺跳台階的出名人物。為保持和突出這一絕技,便將高蹺發展為單腳蹺,後來又把綁在蹺腿上的繩索去掉,不用任何固定物,只用單腳上下踩板進行表演,並將這一絕技傳授給王家子弟王兆傑,便是今天的“獨桿蹺”。后王兆傑又將單一表現技藝的“獨桿蹺”與流行鄉里的小戲曲進行融合,創作了《劉海戲金蟾》經典劇目。
“劉海戲金蟾”故事來源於民間傳說,造型帶有濃郁的傳奇色彩。劇中兩人分別是劉海和金蟾。金蟾道具為綠色的蛤蟆頭罩和包住全身的綠色蟾衣。表演分“串街”和“擺場”。“串街”時,獨桿蹺扛著蹺跟著隊伍行走,遇到放鞭炮請他們表演時,劉海做“雙踩蹺”,金蟾做“蛙跳”動作。“擺場”時,劉海與金蟾全面配合。劉海做“雙踩”“單踩”“交叉踩”“左單踩”“右單踩”“蹦跳踩”等高難度動作。金蟾做“蛙跳”“蛙爬”“四爪朝天”“四腿綣”等詼諧幽默動作。
獨桿蹺多在農曆正月初十開始演出,正月二十左右收場,既可隨“故事隊”大場面演出,也可小範圍打場表演,如今看到的表演只是頂峰時期的一小部分。“獨桿蹺”屬王家獨創,世襲單傳,種種原因,原“劉海戲金蟾”道白已失傳。
百獸圖又叫“百獸竹馬”,與獨桿蹺同時起源於清光緒二十三年。百獸圖是民間雜耍奇葩,表演主題是驅趕瘟疫、降福求瑞。故事來源於民間傳說,具有濃郁的神話色彩。表現的是八仙騎獸過東海,給王母娘娘祝壽的故事。一般在春節至元宵節前演出。一個節目同時表現八仙,在其它民間舞蹈中是沒有的。因其濃厚的歡慶色彩和避邪祈福習俗因素,在當地具有廣泛影響。
“百獸圖”的表演分“串街”和“打場”兩部分。演員共9人,為馬童和“八仙”。伴奏以打擊樂為主,樂器有鼓、鑼、釵,並有嗩吶、笙、笛等。“八仙”中每位演員都有唱詞,內容大都為歌唱天下太平、揚善懲惡、風調雨順、兒女情長等。八仙各騎一獸:漢鍾離騎雄獅,呂洞賓騎麒麟,張果老騎驢,曹國舅騎老虎,藍采和騎海蛟,何仙姑騎大象,韓湘子騎梅花鹿,鐵拐李則是騎獨角獸、背火葫蘆。
張傳霞是百獸圖第四代傳人。他的父親、伯父都是“百獸圖”藝術表演的高手,他從小耳濡目染,深深愛上了這門藝術。長期刻苦學習,張傳霞熟練掌握了道具製作、樂器伴奏、演唱等多項技藝,製作的“百獸圖”造型各異,生動逼真;動作生動活潑,花樣繁多,唱詞幽默風趣,通俗易懂,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他曾多次參加泰安、新泰等地的民俗活動表演。1953年,他率領的“百獸圖”表演隊,代表新泰縣參加了全省群眾文藝活動聯合公演,獲得一等獎。張傳霞十分重視百獸圖的傳承,閑暇時節經常培育年輕演員。通過師徒傳承,大窪村現已有9人成為“百獸圖”的第五代傳人。
百獸圖、獨桿蹺兩項民間舞蹈都是山東省最古老、最獨特的民間藝術之一。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博大的文化內涵。這兩項民間舞蹈藝術,已於2006年申報為山東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百獸圖”已於2007年成功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張傳霞也被命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百獸圖”代表性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