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泥岡鎮

隸屬於山東省菏澤市鄆城縣

黃泥岡鎮,隸屬於山東省菏澤市鄆城縣,地處鄆城縣東南部,東與嘉祥縣老僧堂鄉相連,南鄰巨野縣田莊鎮,西與丁里長鎮接壤,北接張營鎮。區域面積57.05平方千米。2018年,戶籍人口43712人。

1959年,成立黃堆集公社。1983年12月,撤社建鄉時,建黃堆集鄉。2010年5月,撤銷黃堆集鄉,設立黃堆集鎮。2020年6月,黃泥岡鎮下轄23個行政村。

2018年,黃泥岡鎮有工業企業71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1家,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6家。

歷史沿革


黃泥崗乃中原腹地,位於魯西南平原的鄆城縣東南部。古為水滸南岸,地勢土圭突坦蕩,北顧比肩梁山之顛,素有“梁山泊打魚,黃泥崗晾網”之說。《水滸傳》中“智取生辰綱”的地方即是此處。始於宋末,中經元朝,興盛於明初。因黃水時常泛濫,人們避水患於土圭,逐漸將原來的辛河村、南尚賢村與黃泥崗連成一片,三村合到一起,便於崗上建廟起集,始稱黃土圭集。時至清末因“土圭”字生僻,故改稱黃堆集,2015年1月山東省人民政府批複同意,將鄆城縣黃堆集鎮更名為黃泥岡鎮。今為山東省鄆城縣黃泥岡鎮政府駐地。
清末,分屬黃堆集、朱北、簸萁營等諸里。
民國元年(1912年)后,屬鄆城三區。
1958年,歸劉官屯及丁里長公社。

行政區劃


2011年末,黃泥岡鎮下轄黃西、黃東、黃南、徐廠、黃樓、陳樓、侯樓、燎原、孫垓、房河口、劉行、馮樓、張庄、文橋集、武廟、曹庄、刁庄、周庄、孫庄、西楊、何倉、西劉、張樓、魏王、杜庄、前杜庄、白垓、呂庄、西營、東營袁庄、東楊、東劉、蔣庄、武庄35個村民委員會。
2020年6月,黃泥岡鎮下轄23個行政村: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371725114203220徐廠村委會
371725114204122黃樓村委會
371725114205122陳樓村委會
371725114206220侯樓村委會
371725114208220孫垓村委會
371725114210220劉行村委會
371725114212220張庄村委會
371725114213220文橋集村委會
371725114214122武廟村委會
371725114215122曹庄村委會
371725114216220刁庄村委會
371725114218220孫庄村委會
371725114219122西楊村委會
371725114220122何倉村委會
371725114221220西劉村委會
371725114222220張樓村委會
371725114224220杜庄村委會
371725114226220白垓村委會
371725114231220東楊村委會
371725114232220東劉村委會
371725114233220蔣庄村委會
371725114235121黃泥岡社區村委會
371725114236220簸箕營村委會

人口民族


2011年末,黃泥岡鎮轄區總人口4.01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1萬人,城鎮化率27.4%。另有流動人口1543人。
2018年,黃泥岡鎮戶籍人口43712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黃泥岡鎮財政總收入6625萬元,比上年增長1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052萬元,比上年增長20%。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319萬元,增值稅2791萬元,企業所得稅431萬元。人均財政收入1645元,比上年增長15%,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3.3億元,比上年增長30%;各項貸款餘額0.8億元,比上年增長12%。
2014年,該鎮實現生產總值63.6億元,人均GDP達到2.73萬元,其中工業產值54.6億元。

農業

2011年,黃泥岡鎮有耕地面積6萬畝,人均1.5畝。農業總產值達到2.2億元,比上年增長3.9%。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生產糧食4萬噸,人均1000千克,其中小麥2.2萬噸,玉米1.8萬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蔬菜種植面積1.2萬畝,產量3萬噸,其中大蔥0.8萬噸,西紅柿1.4萬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生豬飼養量3.15萬頭,年末存欄2.11萬頭;羊飼養量3.8萬隻,年末存欄3.2萬隻;家禽年飼養量30.6萬羽。

工業

2011年,黃泥岡鎮工業生產總值34.6億元,比上年增長35.7%。有工業企業143家,職工9577人。以棉紡、鑄造、機械加工、塑料製品、建築材料為主。

商業

2011年末,黃泥岡鎮有商業網點216個,職工1627人,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4.7億元,比上年增長9.8%;城鄉集貿市場5個,年成交額3.3億元。

交通


2011年,黃泥岡鎮有濟菏高速過境,西距鄆城火車站19千米,南距濟寧機場30千米。
交通
交通

社會


文體事業

2011年末,黃泥岡鎮有文化站個,民間藝術隊3個,文藝宣傳隊1個,各類文化大院5個,文化活動室19個,學校體育場9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5%,有線電視用戶6000戶,入戶率70%。

教育事業

黃泥岡鎮
黃泥岡鎮
2011年末,黃泥岡鎮有幼兒園25所,在園幼兒922人,專任教師47人;小學13所,在校生3466人,專任教師21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889人,專任教師11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740萬元,比上年增長19%,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比例為20%,比上年提高了8個百分點。
文教科技
2008年底全鄉共有中學一處,小學15處,在校中小學生5001人,其中:初中1480人,小學3521人。黃泥岡鎮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全鄉有民間藝術隊3個,文藝宣傳隊1個,各類文化大院5個,文化活動室19個,鄉建有線廣播站,定期播放黨的政策、各種法律、法規知識。電視普及率達99%。5、醫療衛生建有衛生院1處,建築面積達13350平方米,其中業務用房面積4450平方米,有幹部職工107人,設有內、外、婦、兒、中醫、五官、皮膚、肝病、痔瘺、發熱門診、防疫等28個醫療室,設有病床220張,已通過省、市、縣的“一等甲級醫院”和“省級病點接觸門診”驗收,此外,有村衛生室10個,鄉村醫生和衛生員25人。6、精神文明黃泥岡鎮針對普遍存在的村級財務制度不健全、監管不到位、管理混亂的共性問題,由此引發的村級債務連年累積高築、非生產性開支居高不下、黨群幹群關係緊張、群眾越級上訪集體上訪等一系列的農村社會問題。黨委、政府審時度勢,立足實際,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縣關於推行村務公開、強化民主管理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以村級財務公開為突破口,積極探索,逐步完善,紮實推進,堅持不懈,建立健全了“一個平台、兩個代管、三個機制、四個規範”的長效機制,成功走出了一條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的路子,實現了村村集體有存款,連續七年涉農問題零上訪。黃泥岡鎮先後被命名為“全國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範建設先進鄉鎮”、“全國農村集體財務管理規範化示範單位”和“山東省村民自治模範鄉鎮”。黃泥岡鎮黨委、政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富民強鄉為目標,牢牢把握髮展和穩定大局,紮實苦幹,開拓進取,實現了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全面豐收,各項社會事業也取得快速發展。連年被評為“山東省村民自治模範鄉鎮”、“全市經濟工作實績考核先進鄉鎮”、“計劃生育優質服務鄉鎮”、“全市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先進集體”、“菏澤市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鄉鎮”、“平安鄆城建設先進鄉鎮”等榮譽稱號。

醫療衛生

20l1年末,黃泥岡鎮有醫療衛生機構1個,門診部10個;病床99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2.5張;固定資產總值76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12名,其中執業醫師23人,執業助理醫師15人,註冊護士28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7.4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黃泥岡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957戶,人數1340人,支出120.6萬元。醫療救助3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490人次,資助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支出14.7萬元,比上年增長50%。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15人,撫恤事業費支出60.2萬元,比上年增長15%。敬老院1家,床位146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29人。社區服務設施35個。慈善分會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0.8萬元,使10人(次)困難群眾受益。五項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合計285萬元,比上年增長30%;基金支出合計285萬元,比上年增長30%。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7萬人,參保率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