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樟

牛樟

牛樟徠是台灣特有的樟科、樟屬的一種喬木。台灣原本盛產樟樹,但在清末到日據時代因為雕刻傢具業的發達,加上對樟腦油的大量需求,樟樹被大量砍伐,牛樟也難逃此劫,數量急劇下降以至瀕臨絕種。此後,牛樟被列為台灣保育類樹種。

簡介


沉水樟別名大葉樟、蘿蔔樟(江西吉安)、杉樟(江西贛州)水樟、臭樟(廣東、湖南)、泡樟(廣西、福建)、有樟、牛樟(台灣),屬樟科樟屬。
沉水樟是一種樹形高大、生長迅速、富含黃樟油素的珍稀常綠闊葉經濟、用材樹種,系國家三類保護植物。它的根、莖、枝、葉都含有揮髮油,但不同部位精油的主要成分不一樣,根部精油含黃樟油素達90%以上,並隨樹齡的增加,黃樟油素含量均有增長,是日用化工、醫藥、國防、輕工等方面的重要原料樹種。其木材順紋抗壓強度和抗彎強度均低,衝擊韌性中等,端面硬度軟,屬輕質材。它生長迅速,高度生長速生期在20~50年,最大年生長量1米以上;胸徑生長速生期一般在25年以後出現,最大年生長量可達1.7厘米以上,樹榦通直圓滿,木纖維長度240微米、寬度15微米,可與義大利楊媲美是優良的纖維工業用材樹種。
沉水樟枝葉濃密,樹冠宏大,根系發達,萌芽力強,病蟲害少,也是涵養水源的優良樹種。

形態特徵


牛樟,常綠喬木;台灣特有植物,原生中、低海拔山區,野生瀕臨滅絕,園藝景觀零星栽培;株高可達30米,全株具樟腦香味,芽鱗被褐色毛。葉互生,卵形或長橢圓形,先端短尖或漸尖,三出脈不明顯,全緣,幼葉暗紅色。聚傘花序,小花淡黃色,花瓣內側基部有柔毛。核果壓縮狀球形,熟果紫黑色。

生長習性


陽性植物,樟樹性喜高溫、適潤、向陽之地,生長適宜溫度18~30℃,日照70%~100%;牛樟性喜溫暖,生長適宜溫度18~25℃,高冷地生育良好,平地夏季高溫生長遲緩;樟樹類壽命長,老樹壽命可達百年以上。

繁育方法


播種法,熟果現采即播;牛樟亦可用扦插法,春、秋季為適期。

栽培要點


栽培介質以壤土或沙質壤土為佳,栽培土壤不可長期潮濕。老樹移植困難,成樹移植前需徹底斷根處理,以幼樹或盆栽苗定植為佳。

用途


為徠重要的經濟林木,材質與香樟相當,可作傢具用材等,從根中可提取芳香油,富含黃樟素,為合成洋茉醛和胡椒基丁醚的重要原料。分別用作化妝、香水、皂用等調配時的主劑或定香劑;胡椒基丁醚用作農藥除蟲菊的增效劑。

主要價值


牛樟
牛樟
牛樟( Cinnamomum kanehirae)是樟科樟屬的植物,台灣特有。
種樹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牛樟樹,而是為了培養寄生於其腐朽內壁的牛樟芝。牛樟芝在台灣民間被稱為“森林中的紅寶石”、是珍貴藥用真菌,具有極高的研究和商業價值,也是目前台灣最昂貴的野生真菌,一公斤的售價高達20多萬元。
牛樟芝被發現並應用的歷史並不長,1995年才被台灣真菌分類學者確認是台灣的新物種。近幾年來,台灣生化、中西醫藥界、各大學研究所及政府相關機構均投入了大量經費與人力,深入研究牛樟芝的各種功效,完成了大量的研究報告及臨床研究、觀察。
研究牛樟芝近十年的台灣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菌種中心副研究員陳勁初告訴記者,分三萜類和多醣體是牛樟芝中最重要的化學成分。多醣體的功效主要為降血壓、降血糖,提高人體免疫力。三萜類則具有修復肝臟和抑制癌細胞繁殖等功效。研究發現,牛樟芝的三萜類含量較靈芝中三萜類含量最高的赤芝還要高出10倍以上。可以煎煮、泡酒,或萃取製成膠囊、口服液等,藥用價值十分突出,因此在台灣十分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