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筆塔

廣東省惠州市文筆塔

文筆塔是廣東省惠州市古塔,文筆塔是惠城區三塔之一,與西湖泗州塔和文星塔並列。

目錄

正文


簡介
惠州文筆塔
惠州文筆塔
樓閣式八邊形5層磚塔,建於清初的文筆塔為樓閣式五層磚塔、正八邊形,高20.29米、基座邊長2.5米,塔內不能登臨。塔身的8個壁面 上,第二層開方形明窗作為點綴,第三層南、北兩面辟有圭形門,四、五層則僅在南面辟門。塔剎的建築頗有特色,由剎座、覆缽、寶蓋、寶珠等層組成,比例協調、裝飾性突出。塔身底層較高,達3.05米,以上各層次第減低,面積也層層縮小。
合江樓旁築塔以勵志,起名“文筆塔”。花朝月夕,流年如飛,已有400年歷史的文筆塔,上下曾長滿荒草,如今已修整平復。據史書,取名“文筆塔”,寓意是希冀藉此塔保佑當地讀書人能夠功成名就,青雲直上。基於這種寓意,塔下的東城基還被稱作為“青雲路”。
在通往文筆塔的“青雲路”上,惠州博物館館長袁學軍說,街道兩旁散見的一些“紅砂岩”,有可能是合江樓毀壞之後的殘留,如今都被當作尋常百姓家門前的階石。文筆塔背後,原是惠州太守府東堂庭院,蘇東坡就是在那裡品嘗到荔枝名品“陳家紫”,並寫下了兩首《食荔枝》詩,其中之一就有廣為傳誦的“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之句。
合江樓旁,西枝江與東江匯流處,有重修的東新橋,原橋是“四十舟為二十舫,鐵鎖石碇,隨水漲落”的浮橋,是溝通惠州府、縣兩城的重要橋樑,為蘇東坡謫居惠州時協助道士鄧守安所築,現在則變成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大橋。橋下的宋碼頭遺址,據說近年來共出土了各個朝代的錢幣10萬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