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魔大帝

道教奉祀的重要護法天神

伏魔大帝即關帝,又稱關聖帝君、盪魔真君、伏魔大帝等。道教奉祀的重要護法天神,民間信仰極為普遍。關帝信仰是由古代三國著名武將關羽的形象衍化而來。據《三國志》載:關羽,字雲長,儀錶威武,武藝超群。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投奔劉備,起兵爭雄,成為其屬下的忠勇將軍。相傳,他被困曹營18載,備受曹操恩寵,封漢壽亭侯。但他“身在曹營,心在漢”,對劉備仍然忠貞不二,終於過五關斬六將,回到劉備身邊。後來在鎮守荊州時,因驕傲輕敵,兵敗被殺。明清時,關羽的事迹經羅貫中《三國演義》的渲染而家喻戶曉。關羽是集忠、孝、節、義於一身的典型代表。自宋代以來關羽不斷受到統治者的加封,宋徽宗封其為“義勇武安王”。元代被加封為“壯穆義勇武安英濟王”。明神宗朱翊鈞把關羽列為道教之神,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清代帝王認為,滿族能滅亡明朝入主中原是由於“關聖帝君”的神佑,因此對關帝極為崇拜。順治帝加封其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佑贊宣德關聖大帝”。從明至清,關帝崇祀被列入國家祀典。關帝的形象在民間既是武神又是財神,具有司命祿、佑科舉、治病除災、驅邪辟惡、誅罰叛逆、巡察真司、庇護招財進寶等無邊法力,受到社會民眾的頂禮膜拜,“香火之盛,將與天地同不朽”。相傳關帝的神誕是在農曆五月十二日。

基本介紹


伏魔大帝宮位於通縣城內西大街與中山街交接處路北。道教祀關羽,似始於北宋,明神宗萬曆四十二年,封其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從此關帝廟、伏魔宮遍及全國。宮東向二進,明建清修。山門3間,前殿3間,南北配殿各3間,耳房各2問。後殿3間,北跨院為普濟祠,南向三合院。僅余後殿、朵殿及所遺漢白玉八角雕花座一件,為通縣重點保護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