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蘭州大學二級學院
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College of chemistry&chemical engineering,Lanzhou University)是蘭州大學二級學院,為國家布局在西部地區化學化工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
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的前身是1946年秋成立的國立蘭州大學化學系。
根據2020年9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各類實驗用房30000平方米,其中教學實驗室面積6000平方米;設有化學系、應用化學與精細化工系2個教學系,有5個本科專業;有專任教師182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專職)4人。
化學化工學院的前身是1946年秋成立的國立蘭州大學化學系。
1954年,化學系開始招收培養研究生。
1978年,經教育部批准成立蘭州大學有機化學研究所。
1982年,蘭州大學分析測試中心成立。
1985年,經國家教委批准,首批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蘭州大學應用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1998年7月,在原化學系的基礎上,與應用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有機化學研究所、分析測試中心、現代物理系放射化學教研室合併組建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2003年,蘭州大學應用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更名為功能有機分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根據2020年9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設有化學系、應用化學與精細化工系2個教學系,有化學、應用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功能材料和能源化學工程5個本科專業,實施國家“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化學萃英班)。
截至2020年4月,學院有專任教師有182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專職)4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6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3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國家突出貢獻專家3人,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人,教育部跨世紀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7人,全國勞動模範1人,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2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全國“三八”紅旗手1人,全國女職工建功立業標兵1人,甘肅省教學名師5人,博士生導師59人,教授75人,副教授68人,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甘肅省高校教學團隊1個。
中國科學院院士(專職) | |||
塗永強 | 嚴純華 | 李燦民 | 岳建民 |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 |||
塗永強 | 嚴純華 | 厙學功 | 王為 |
張浩力 | 樊春安 | ||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 | |||
塗永強 | 劉偉生 | 王為 | |
教育部跨世紀人才 | |||
塗永強 | |||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 | |||
許鵬飛 | 蒲巧生 | 周波 | 謝志翔 |
張浩力 | 樊春安 | 張海霞 | 韓丙 |
厙學功 | 覃文武 | 姚小軍 | 汪寶堆 |
唐瑜 | 卜偉鋒 | 劉鵬 | 楊尚東 |
王為 | |||
全國優秀教師 | |||
蘇致興 | |||
國家級教學團隊 | |||
基礎理論與實驗能力雙高型化學專業課程(2009) | |||
甘肅省高校教學團隊 | |||
基礎化學實驗I骨幹教學團隊 | |||
甘肅省教學名師 | |||
李炳瑞 | 馬建泰 | 嚴世強 | 唐瑜 |
景歡旺 |
教學建設
根據2020年9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教育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應專業1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國家理科基地名牌課程4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1項,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1個,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1個,甘肅省高等學校特色專業2個,甘肅省精品課程9門,甘肅省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甘肅省高校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門。
2000年以來,學院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國家教委優秀教材二等獎1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7項。出版教材20部,電子課件3套。
教育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化學、功能材料
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應專業:功能材料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大學化學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化學
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化學化工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化學
國家級精品課程:《結構化學》
國家理科基地名牌課程:《結構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化工基礎》
甘肅省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
甘肅省精品資源共享課:《化工基礎》
甘肅省高校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配位化學》
甘肅省精品課程:《化工原理》《有機化學》《化工基礎》《大學化學實驗-基礎化學實驗Ⅱ》《分析化學》《無機化學》《物理化學》《結構化學》《高分子基礎》
根據2020年9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博士、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8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9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1個。
● 科研流動站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化學
● 學位授予
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化學
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化學
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化學信息學、放射化學、藥物化學
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化學工程
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化學信息學、藥物化學、應用化學、化學工藝
● 重點學科
截至2016年3月,蘭州大學化學進入全球1‰。2017年5月,化學學科首次進入世界排名前100。2017年9月,化學學科入選一流學科建設名單。
國家級重點學科(二級學科):有機化學
根據2020年9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基金委首批建立“創新研究群體”1個,甘肅省重點實驗室1個,甘肅省工程實驗室1個,校級研究院3個。
國家重點實驗室:功能有機分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有色金屬催化劑開發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國家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有機化學
甘肅省重點實驗室:甘肅省有色金屬化學與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
甘肅省工程實驗室:甘肅省化工催化工程實驗室
校級研究院:蘭州大學淮安高新技術研究院、蘭州大學中衛高新技術研究院、蘭州大學白銀產業技術研究院
根據2020年9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先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6項,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全國科學大會獎8項。2014-2018年完成科研項目611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25項,包括重大項目1項,重大項目子課題2項,重點項目1項,重點項目(合作)2項,傑出青年基金1項,優秀青年基金3項,教育部各類基金30項,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110項,甘肅省科學基金和蘭州市科技計劃及城關區項目43項,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項目193項、橫向課題110項。
根據2020年9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發表各類研究論文2031篇,其中發表在SCI收錄刊物上的論文佔95%。獲省(部)級獎6項,國家發明專利100項,實用新型專利12項。
根據2020年9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承擔在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67項(其中包括國家基金重點項目5項,傑出青年基金3項,優秀青年基金1項)、省市級項目19項、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項目37項、橫向課題30項。
2018全球各大高校與科研機構自然指數排名中,蘭州大學化學位列世界第47位,亞太地區第23位,全國高校第17位。
國家級科研獲獎 | |||
成果名稱 | 獎勵名稱 | 等級 | 獲獎時間 |
---|---|---|---|
貝母植物鹼的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獎 | 三等 | 1956 |
自由基化學 | 國家自然科學獎 | 三等 | 1982 |
三尖杉醇脂類生物鹼的合成 | 國家自然科學獎 | 三等 | 1982 |
有機質譜在立體化學研究中的應用 | 國家自然科學獎 | 三等 | 1991 |
固定床催化脫氫制亞氨茋(ISB)關鍵技術開發及應用 | 國家科技進步獎 | 二等 | 2009 |
若干重要藥用植物的成分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獎 | 二等 | 2009 |
碳碳鍵構建新方法與天然產物合成 | 國家自然科學獎 | 二等 | 2016 |
● 館藏資源
根據2020年9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化學文獻資料樓日常陳列外文期刊700多種10萬多冊,中文期刊400多種1.2萬冊,圖書約4萬冊,學位論文約1000多冊,教科書13萬餘冊。
院徽
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的院徽由兩部分內容組成。
中間核心部位是蘭州大學的“蘭”字的拼音首字母“L”和“大學”的英文單詞“university”的首字母“U”組成的圖案,代表蘭州大學。
中間的六邊形圖案是苯環,代表化學,被字母“U”從中貫穿,表示蘭州大學對化學化工學院的關懷與領導貫穿與整個工作。整個圖案代表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外圈上半圓是中文簡體黑體字“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下半圓是根據其翻譯的英文名稱"Coll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院訓
團結、奮進、求實、創新
“團結”要以師生始終以學院發展大局為重,無條件緊密配合,以真誠溫暖每一個心靈,以團隊精神創建最優秀的集體。
“奮進”要求每位師生要不斷學習,努力工作,事實始終擁有最先進的理念與科學文化知識。
“求實”要求每位師生腳踏實地,實事求是,永不弄虛作假。
“創新”要求每位師生我們的理念、思維方式、學習、研究要有別於常規或常人思路,利用現有的知識和物質,改進或創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徑、環境等,以期獲得最大效能。
先進事迹
實施教材建設精品戰略。學院將教材建設作為專業建設的核心之一,實施教材建設精品戰略,科學統籌,全面規劃,重點支持和開展專業核心課程、實驗類課程和特色專業選修課程教材建設工作。正確把握教學改革引起的教材體系、教材結構、教材形態和教學內容的不斷變化,用發展的理念支持教師開展教材建設研究,將教學研究結果呈現於教材建設中。教材建設成效顯著。學院不斷完善教材建設激勵機制,充分調動教師教材建設的積極性,持續推進教材建設,建設成效顯著。2004年以來出版教材28套,呈現高水平、多樣化和分層次的特點,保證了不同類型、不同層次人才培養的教材需要。不斷完善教材選用審核機制。加強教材選用的政治導向和“精品意識”,強化教材選用管理,使高質量教材和反映學科發展前沿的教材得到及時選用,確保教材的先進性和適用性。實現了教材選用、質量跟蹤和信息反饋等環節質量管理的全覆蓋,切實保證人才培養質量。
職務 | 名單 |
---|---|
書記 | 張海波 |
院長 | 梁永民 |
副院長 | 張海霞、唐瑜、惠新平、李斌 |
黨委副書記 | 賈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