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戚

漢語詞語

戚戚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qī qī,一指相親的樣子,二指憂懼、憂傷的樣子,三指心動的樣子,四指低語聲,五指急促的樣子。出自《詩·大雅·行葦》:"戚戚兄弟,莫遠具爾。"

基本解釋


1.相親貌。
2.憂懼貌;憂傷貌。
3.心動貌。
4.低語聲。

詳細釋義


(1)、相親的樣子。
《詩·大雅·行葦》:“戚戚兄弟,莫遠具爾。”
《毛 傳》:“戚戚,內相親也。”
三國·魏·曹植 《求通親親表》:“退省諸王,常有戚戚具爾之心。”
《南史·謝弘微傳》:“混詩所言:‘昔為烏衣游,戚戚皆親姓。’”
(2)、憂懼貌;憂傷貌。
《論語·述而》:“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何晏集解引鄭玄曰:“長戚戚,多憂懼。”
《漢書·韋玄成傳》:“今我度茲,戚戚其懼。”
晉陶潛《五柳先生傳》:“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李清照聲聲慢》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魯迅 《三閑集·通信》:“雖然明知道這是淺薄的人道主義,不時髦已經有兩三年了,但因為小資產階級根性未除,於心總是戚戚。”
曹操《秋胡行》:“戚戚欲何念,歡笑意所之。”
唐·白居易《續古詩十首》:“戚戚復戚戚,送君遠⾏役。”
唐·韋應物《送楊氏女》:“永⽇⽅戚戚,出⾏復悠悠。”
(3)、心動貌。
《孟子·梁惠王上》:“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戚戚焉。”趙岐註:“戚戚然,心有動也。”
《老殘遊記》第二回:“夢湘 先生論得透闢極了,於我心有戚戚焉。”
(4)、低語聲。
吳組緗《山洪》六:“別人的戚戚低語,反而靜下來了。”
(5)、急促的樣子。
《漢書·李尋傳》:“治國故不可以戚戚,欲速則不達。”
唐·孟郊 《弦歌行》:“暗中崒崒拽茅鞭,倮足朱褌行戚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