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
第7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
第七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頒獎典禮於2007年5月17日在香港九龍香格里拉大酒店舉行,大會共頒發十二個獎項。其中劉德華有份投資的《瘋狂的石頭》成為大贏家,囊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配角”及“最佳編劇”四項大獎。
《瘋狂的石頭》共奪得四個大獎,寧浩憑該片奪“最佳導演”、黃渤憑該片奪“最佳男配角”、“最佳編劇”同由此片的張承、岳小軍、寧浩奪得,再加上“最佳影片”。至於“最佳男主角”由《天狗》的富大龍奪得,而《我們倆》中的金雅琴及新人宮哲,分別奪得“最佳女主角”及“最佳新演員”,《深海》的陸弈靜則奪得“最佳女配角”,至於“年度傑齣電影百家傳媒致敬大獎”由《三峽好人》獲得。
華仔獲傳媒致敬大獎
劉德華獲頒發“年度傑齣電影人百家傳媒致敬大獎”外,杜琪峰則獲頒評審團獎,而吳彥祖再憑《四大天王》得“最佳新導演”。華仔由於身在敦煌拍攝《見龍卸甲》,故未有出席。但一早已錄好片段談得獎感受,而《瘋狂的石頭》的導演寧浩、演員黃渤、編劇張承及岳小軍昨日都有出席。
寧浩表示電影能得到四個獎,真是開心,亦受寵若驚,因為沒有想過可以得這麼多榮譽。他笑言也要時間冷靜一下。被問到會約老闆華仔慶祝嗎?他說華仔現忙於拍戲,暫時也沒有時間,但相信遲些會的。由於該片在內地上映時叫好又叫座,寧浩將在七月開拍《瘋狂的賽車》(暫名),但他不想再用“瘋狂”兩個字。問他華仔會參與演出嗎?他表示昨日才與編劇開過會,大家仍在溝通中,華仔會否演出一角,仍未落實。
獎項 | 獲獎名單 |
最佳電影 | 《瘋狂的石頭》 |
最佳編劇 | 張承、岳小軍、寧浩《瘋狂的石頭》 |
最佳導演 | 寧浩《瘋狂的石頭》 |
最佳男主角 | 富大龍《天狗》 |
最佳女主角 | 金雅琴《我們倆》 |
最佳男配角 | 黃渤《瘋狂的石頭》 |
最佳女配角 | 陸弈靜《深海》 |
最佳新導演 | 吳彥祖《四大天王》 |
最佳新演員 | 宮哲《我們倆》 |
評審團獎 | 杜琪峰《放·逐》、《黑社會以和為貴》 |
百家傳媒致敬大獎——年度傑齣電影人 | 劉德華 |
百家傳媒致敬大獎——年度傑齣電影 | 《三峽好人》 |
相關參考:
獎項 | 提名名單 |
最佳電影 | 《瘋狂的石頭》 《我們倆》 《黑社會以和為貴》 |
最佳編劇 | 張承、岳小軍、寧浩《瘋狂的石頭》 吳彥祖《四大天王》 游乃海、葉天成《黑社會以和為貴》 |
最佳導演 | 賈樟柯《三峽好人》 寧浩《瘋狂的石頭》 杜琪峰《黑社會以和為貴》 |
最佳新導演 | 寧浩《瘋狂的石頭》 萬瑪才旦《靜靜的嘛呢石》 吳彥祖《四大天王》 |
最佳男主角 | 富大龍《天狗》 郭濤《瘋狂的石頭》 李連杰《霍元甲》 |
最佳女主角 | 金雅琴《我們倆》 鞏俐《滿城盡帶黃金甲》 徐若瑄《人魚朵朵》 |
最佳男配角 | 黃渤《瘋狂的石頭》 呂玉來《馬背上的法庭》 廖凡《好奇害死貓》 |
最佳女配角 | 楊亞寧《馬背上的法庭》 陳沖《茉莉花開》 陸弈靜《深海》 |
最佳新演員 | 宮哲《我們倆》 張孝全《盛夏光年》 霍思燕《我要成名》 |
內地
鄭洞天(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教授,終審評審團主席)
郝建(北京電影學院類型電影學教授)
虞曉毅(《南方都市報》資深編輯,影評人)
香港
文雋(香港電影金像獎主席)
台灣
王清華(金馬獎執委會秘書長)
王曉祥(資深電影文化工作者,創辦著名電影雜誌《影響》,數屆金馬獎主席)
相關參考:
初評
年初,由內地、香港、台灣三地評委分別對2006年當地公映的華語片進行投票討論,在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新導演、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最佳新演員9個獎項中提出3名候選者,即初選內地、香港、台灣三地各得一份名單,綜合三份名單得出首輪入圍名單。
其中,首輪評審的內地評審會於年初依次在廣州、上海、北京三地舉行,每個獎項在討論之後進行現場投票,最後在北京評審會上匯總三地的投票結果,得出內地部分的入圍名單;而香港和台灣的評審會都是當場投票,當場得到入圍名單。
二評
經過來自內地、香港、台灣三地8位評委的二輪評審,第七屆華語電影傳媒大賞提名名單誕生,在9個獎項的入圍者中,分別產生3個提名者。
相關參考:
內地
鈄江明(華語電影傳媒大賞發起人、總策劃,《南方都市報》編委)
虞曉毅(《南方都市報》資深編輯,影評人)
周成林(影評人,撰有影話、影評及隨筆,散見於平媒與網路空間,部分文章收入《新青年DVD手冊——周成林專輯》一書)
香港
林奕華(著名編劇、作家、戲劇導演,“進念二十面體”創始人之一)
羅卡(資深電影文化工作者,曾任十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專題策劃)
舒琪(香港電影導演及編劇,創辦“創造社”,發行藝術電影200餘部,現任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院長)
台灣
梁良(資深影評人,積極推動兩岸電影文化交流工作,30年來均從事影視創作、評論、教學及出版工作)
相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