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黃氏宗祠的結果 展開
黃氏宗祠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江邊黃氏宗祠是一處建於明代中期的中國祠堂建築,屬於中華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位於東莞市企石鎮江邊村的隔塘自然村和大圍自然村交界處,佔地面積654平方米。據《江邊黃氏族譜》記載,江邊黃姓先祖南宋時因戰亂從江夏(今湖北漢口一帶)幾經周折南遷定居於江邊,明朝嘉靖年間(1522—1560年),族裔黃學伊中舉出仕為官(官至江西撫州通判),倡議之下,興建黃氏宗祠。清咸豐九年(1859年),族人黃龍韜因征剿太平軍有功,受朝廷封賞后,對祠堂進行重修。祠堂面寬五間,進深三間,硬山頂,抬梁式混穿斗式結構,中軸線對稱布局,庭院式設計,使用36根石柱作支撐梁架。正門是斗拱牌樓,高寬各12米;二、三進各設有明天井兼迴廊,三進另闢有左右廂房。布局合理,寬敞、明凈、莊嚴、大方,具有早期珠三角中國建築文化特色。祠內保存有明朝海瑞題贈的楹聯(仿製品)一副,有黃學伊題書的正門牌匾,有清光緒皇帝嘉獎族人黃龍韜為“振威將軍”的木刻聖旨,還保留有一批木雕、石雕、灰塑等建築構件,工藝考究,展現了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藝術創造力,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黃氏宗祠於1992年由江邊村村民集資進行了修葺,1998年被列為東莞市文物保護單位。
黃氏宗祠[廣東省東莞市企石鎮江邊村黃氏宗祠]
黃氏宗祠
黃氏宗祠正門是斗拱牌樓,屬當時朝廷准許方可建造的一種高規格建築。緣何獲准建造排樓,在族譜之類未見記載。民間流傳的說法是:黃學伊托海瑞幫忙,朝廷批准建造。
新中國成立后,黃氏宗祠曾一度成為東莞第七區政府的會堂、放電影的場所,稍後又改作榨糖、碾米、榨油作坊。1959年夏天,東江河水急漲,祠堂的木料、牌匾包括海瑞題書的一副楹聯木匾(硬木,長約4米、寬約0.4米)被作為抗洪應急物資,加固東江堤圍險段,決堤時全部散失。文革期間,祠堂的牌匾、木雕及工藝構件被視作“四舊”,大部分被毀。1992年,江邊村民自發集資對祠堂進行重修。
黃氏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