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螃蟹呈浙西從事

詠螃蟹呈浙西從事

《詠螃蟹呈浙西從事》是唐代文學家皮日休創作的一首詠物詩。此詩首句寫出螃蟹在海洋中的名聲,次句指出螃蟹肉上生骨的奇特長相,后二句詠螃蟹本無心腸,故無所顧忌,渾身是膽,在海龍王處橫行。全詩語言幽默傳神,不著一個蟹字,卻把螃蟹的形象和神態寫得活靈活現。其藝術特色表現為多側面的形象描寫以及把深厚的思想感情含蓄地寄寓在妙趣橫生的形象中,堪稱詠蟹的佳作。

作品原文


詠螃蟹呈浙西從事
未游滄海早知名,有骨還從肉上生。
莫道無心畏雷電,海龍王處也橫行。

註釋譯文


註釋

⑴浙西從事:未詳何人。從事:古代官名。漢代以後三公及州郡長官皆自辟僚屬,多以從事為稱。
⑵滄海:指大海。
⑶骨:螃蟹身上堅硬的外殼是一種特殊的骨頭,叫外骨骼。
⑷莫道:休說,不要說。
⑸海龍王:傳說海中的龍神。橫行:橫著行走。喻肆行無忌。

譯文

還沒有遊歷滄海就知道蟹的名聲,它的肉上長著骨頭,長相奇特無比。
不要說它沒有心腸,它哪裡怕什麼雷電,大海龍王那裡也是橫行無忌。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末動亂時期。當時農民起義風起雲湧,作者本人曾參加黃巢起義軍,做過黃巢政權的“翰林學士”。據題意,此詩是呈給浙西從事的,浙西從事不詳何人,此詩的具體創作時間也難以考證。

作品鑒賞


賞析

螃蟹,一般被視為橫行無忌、為非作歹的反面典型形象,皮日休在這首詩中所吟詠的螃蟹可以有不同的詮釋。有人認為此詩賦以螃蟹不畏強暴的叛逆性格。按照這種說法,在這首詩中,詩人熱情地讚揚了螃蟹的錚錚之骨、無畏之心和不懼強權、敢於“犯上”的壯舉,寄託了他對無私無畏、敢於“橫行”、衝撞人間“龍庭”的反抗精神的熱烈讚美和大聲呼喚。尤其是三四兩句,說螃蟹不僅不怕天帝雷電,而且更不怕海龍王的強權,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螃蟹不畏強暴的叛逆性格的頌揚之情。但也有人認為此詩對螃蟹形象的刻畫,是塑造了一個橫行無忌、為非作歹的反面典型形象,入木三分地諷刺了社會上一些橫行霸道之人。所謂詩無達詁,兩種理解都不無道理。
這首詩在藝術表現技巧上很有值得稱道之處。首先,是多側面的形象描寫。首句“未游滄海早知名”,是通過詩人久聞螃蟹大名,從遠處來極寫蟹在詩人心中的崇高地位。一個“早”字,既顯示了螃蟹所負盛名時間之久,又表現了詩人對螃蟹品格愛慕之日深。次句“有骨還從肉上生”,重在描寫螃蟹的外形。“有骨”,有甲殼,是螃蟹與無骨軟體動物的重要區別,也是它賴以生存的手段。“有骨”二字暗寓了詩人對螃蟹身有傲骨的讚美之情。三、四兩句“莫道無心畏雷電,海龍王處也橫行”,是從心靈世界的角度為螃蟹敷彩。傳說天帝是宇宙的最高統治者,海龍王是水族的主宰,雷電是天帝怒氣的產物。螃蟹不僅不怕天帝雷電,而且更不懼龍王的強權,即使在龍王的龍庭中,它也敢於“橫行”。正是由於這多方面的鏤刻,從而使螃蟹不畏強權的叛逆性格具有了立體感。
其次,把深厚的思想感情含蓄地寄寓在妙趣橫生的形象中,也是此詩的顯著藝術特色。封建秩序不容許叛逆思想的公開表達,詩歌的藝術規律也要求作者的思想傾向要儘力融入藝術形象中,這些都是詩人以“橫行”之蟹的形象寄寓反抗意識的原因。詩中,詩人頌揚螃蟹的叛逆性格,並未流於直露,而是從“名”“骨”“心”“橫行”等側面逐層對蟹的形象賦之於人的品格、加以刻畫、讓讀者從蟹那具有立體感的形象中自行品味蘊含其中的主旨思想。
此詩語言形象、幽默、傳神,把螃蟹的形象和神態寫得活靈活現,全詩不著一個“蟹”字,對蟹的寫照可謂極致。

評價

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周嘯天《唐詩鑒賞辭典補編》:詩人不僅細察物理,對所詠的動物的特徵把握得很好;而且深於興寄,巧妙地運用雙關手法加以發揮,歌頌了卑賤者最可貴的一種性格,即反抗性。
當代文化專欄作家辛懸(傅踢踢)《當詩人詠蟹時他們談論些什麼》:皮日休知名的《詠蟹》,調動的是另一重筆法,寫“莫道無腸畏雷電,海龍王處也橫行”。瀟灑固然瀟灑,畢竟未觸及本真。

作者簡介


皮日休,唐末文學家。字逸少,后改襲美。襄陽(今屬湖北)人。早年住鹿門山,自號鹿門子、間氣布衣等。咸通唐懿宗年號,860—874年)進士,曾任太常博士。后參加黃巢起義,任翰林學士。
舊史說他因故為巢所殺,一說黃巢兵敗後為唐室所害,或謂黃巢兵敗后流落江南病死。詩文與陸龜蒙齊名,人稱“皮陸”。部分詩篇,暴露統治階級的腐朽,反映人民所受的壓迫和剝削,繼承了白居易新樂府的傳統。有《皮子文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