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摩詰像

宋代的絹本水墨畫

維摩詰像在宋佚名:維摩詰像,說明:宋 絹本水墨 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藏 縱89.7厘米 橫51.5厘米。

作品簡介


宋佚名 維摩詰像
說明:宋 絹本水墨 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藏 縱89.7厘米 橫51.5厘米
維摩詰,梵文Vimaiakirti,音譯為維摩羅詰或毗摩羅詰,略稱維摩或維摩詰,意為“凈”。無垢稱潔,意思是以潔凈沒有染污而稱的人。
宋代畫家在造像時,往往將人物描繪成瘦骨清像,與唐代的豐腴圓潤截然不同。此畫中的維摩詰像即為清癭弱呈病態之狀,神情卻十分睿智多思、清朗凝重。世傳李公麟作《維摩詰像》流傳到日本有兩幅,估計此圖亦為宋臨摹或仿李公麟之作。
維摩詰像
維摩詰像
李公麟的《維摩詰像》是一幅敦煌壁畫,敦煌103窟東壁南側。在唐代所有的維摩詰像中最著名,也最傳神。畫中維摩詰手執麈尾坐於胡床之上,身子前傾,凝神聚眉,思慮深邃,成竹在胸。畫家以流利剛建的線描一氣呵成,確有“虯須雲鬢,數尺飛動,毛根出肉,力健有餘”之感。其中坐榻呈正方形,下有托泥,共有六隻腿,腿間為壺門輪廓。這種榻是魏晉的古制。
顧愷之(約345-406)東晉畫家。字長康,小字虎頭,在建康瓦棺寺繪《維摩詰像》壁畫,光彩耀目,轟動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