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詞條
登錄/註冊
視之不見,聽之不聞
短語
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原是
老子
用來描述“道”的語言,說明“道”幽而不顯,是無法用人的感官去把握的。後來指看見了同沒有看見一樣,聽見了同沒有聽見一樣,用來形容不重視,不注意。
目錄
1
基本解釋
2
出典
基本解釋
【讀 音】shì zhī bù jiàn,tīng zhī bù wén
【釋 義】看它,卻看不到;聽它,卻聽不著。原是老子用來描述“道”的語言,說明“道”幽而不顯,是無法用人的感官去把握的。後來指看見了同沒有看見一樣,聽見了同沒有聽見一樣,用來形容不重視,不注意。同“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示 例】宋·
張君房
《
雲笈七籤
》第二卷:“唯吾老君猶處空玄寂寥之外,玄虛之中,~。”
出典
《
視之不見
,聽之不聞》出自老子的《
道德經
》第十四章:“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視之不見,聽之不聞
釋義
看見了同沒有看見一樣,聽見了同沒有聽見一樣。形容不重視,不注意。同“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拼音
shì zhī bù jiàn,tīng zhī bù wén
出處
老子《道德經》第十四章”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
原指
老子用來描述“道”的語言,說明“道”幽而不顯,是無法用人的感官去把握的
后指
看見了同沒有看見一樣,聽見了同沒有聽見一樣,用來形容不重視,不注意
例句
宋·張君房《雲笈七籤》第二卷:“唯吾老君猶處空玄寂寥之外,玄虛之中,~。”
注音
ㄕˋ ㄓ ㄅㄨˊ ㄐㄧㄢˋ,ㄊㄧㄥ ㄓ ㄅㄨˋ ㄨㄣˊ
目錄
目錄